文/賀 方 攝影/賀 方 段玉成
大理,位于寧靜的蒼山洱海之間,山水秀麗,氣候溫和。四千年前,人們便在這里繁衍生息,是云南最早文化發(fā)祥地之一,唐、宋五百多年間是南詔國、大理國都城,漢、白、彝、回、苗、藏等十幾個民族世代和諧居住于此。
作為旅游勝地,從古至今有著很多有關景色的描述。如“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蒼山不墨千秋畫,洱海無弦萬古琴”;屹立千年的崇圣寺三塔;演繹浪漫愛情的蝴蝶泉;東南亞佛教圣地賓川雞足山;茶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沙溪寺登街;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讓你細品人生,白族狂歡節(jié)“繞三靈”狂放而熱烈;“一街趕千年、千年趕一街”的大理三月街;“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白族民居建筑,等等??梢哉f,大理是旅游者的天堂。但今天筆者只想帶您領略一下“妙香佛國”的文化意境。
大理歷史悠久,南詔及大理國時期,大理是當時東南亞地區(qū)第一大都城,茶馬古道的主要驛站,商賈云集,文化交流頻繁。從南詔時期開始,佛教逐漸傳入大理。印度高僧贊陀崛多開始在大理傳播“阿吒力教”。阿吒力教與大理白族人原有的“本主”信仰(本主指各地方的保護神)相互融合逐漸形成人稱“滇密”的密宗獨特一支。南詔王世隆時期,漢族所信仰的顯教諸宗也陸續(xù)傳入大理。
南詔、大理兩代君主大力推廣佛教,達到了“以佛立國,以佛治國”的程度,寺院林立,上下崇佛,蔚為風尚。著名佛寺有崇圣寺、無為寺等,在洱海東岸的雞足山上,還有寺廟五十余座。有詩云:“葉榆三百六十寺,寺寺半夜皆鳴鐘”,“伽藍殿閣三千堂,般若宮室八百處”。大理也由此被人稱為“妙香佛國”,意為“遍布香火之地”。
元代郭松年《大理行記》中記載大理當時的情況:“其俗多尚浮屠法,家無貧富,皆有佛堂。人不以老壯,手不釋數(shù)珠,一歲之間,齋戒幾半,絕不茹昏飲酒,至齋畢乃已。沿山寺宇極多,不可殫記?!泵鞒颇嫌覅⒄x肇浙在其所編的《滇略》中稱“世傳蒼洱之間,在天竺為妙香國。觀音大士,數(shù)居其地”。
時至今日,大理市仍有大小佛寺幾十座,筆者就帶您探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幾座佛寺。
崇圣寺 南詔第十代國王勸豐佑始建(公元834至840年),崇圣寺所崇之“圣”即為阿吒力教的阿嵯耶觀音(圣觀音)?!洞罄砜h稿》記載:崇圣寺,在城西北小岑峰下。其方七里,周三百余畝,寺有雨銅觀音像,高二丈四尺,為佛一萬一千四百,為屋八百九十一間。崇圣寺三塔由一大兩小組成。其中大塔名千尋塔,高70米,方形密檐式空心磚塔,共16級,屬于典型的唐代建筑風格,與南北兩個小塔三足鼎立,各距70米。
佛都
民間有“馬馱磚石到塔尖”的傳說。相傳在建塔時,建好一層,就在四周堆上泥土變成可供馬馱磚石上下的坡道。待塔建成后,再將土逐層運走,塔體得以從中現(xiàn)出。因塔體頗高,工程浩大,建塔時的土坡延伸到南北兩側(cè)數(shù)里之處的地方,至今仍有“七里橋”和“五里橋”兩個地名。
崇圣寺是南詔國、大理國的皇家寺院,皇族常來此參拜禮佛,《天龍八部》中的段譽原型,大理第十六世國王段正嚴等九位大理國王先后在此出家。附近國家貴族也常來此參拜。南詔國時期,驃國(今緬甸)國王雍羌和王子舒難陀到三塔崇圣寺祈拜敬香。大理國時期,星邏(今泰國)國王耶多曾兩次到崇圣寺迎佛牙,大理國王段思廉以玉佛相贈。崇圣寺是當時“妙香古國”的中心,被譽為“佛都”。元代高僧圓護手書“佛都”匾至今高掛在寺門。
崇圣寺在清咸豐年間燒毀,只有三塔保留下來。20世紀80年代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文物保護,連續(xù)對崇圣寺進行了恢復重修。曾經(jīng)的皇家寺院如今已是國家5A級景區(qū),是大理游客必游之地。三座古塔像是三支蒼勁有力的大筆,矗立在洱海之濱,接待著四方游客。崇圣寺不僅成為大理的象征,更為大理增添了不少光彩。
觀音塘原名大石庵,位于大理古城南上末村。清代曾在此設汛塘,故又稱觀音塘,素有“妙香古國第一寺”之稱。相傳舊時有兵犯大理,行至七里橋,見一老婦,以草索背千斤大石由蒼山而下,帶兵大將問老婦何來如此神力,老婦擲石于地答曰:年老體衰,鄉(xiāng)里青壯年更勝于我。大將聞聽此言大驚,不敢再犯,鳴金收兵。老婦相傳便是觀音化身,后人為紀念觀音保境安民,便在大石上建觀音閣,供奉觀音像,繼而擴建為觀音塘。逐步形成了集戲臺、門樓、殿宇、亭閣于一體的建筑群。觀音塘的傳說象征著大理人民愛好和平的美好期望。如今,修葺一新的觀音塘為大理市佛教協(xié)會駐地,香火旺盛,人群熙攘。特別是每年農(nóng)歷二月十九日的觀音會,更是人聲鼎沸,熱鬧非凡。觀音塘也成為集宗教活動、文化活動、集市貿(mào)易為一體的場所,護佑著這片土地上的人民世代安居樂業(yè)。
普賢寺位于大理古城內(nèi)玉洱路下段青石橋,始建于明代。幾百年歷史的古剎藏在大理古城旅游區(qū)一條小巷內(nèi),周圍皆是客棧或民居,若不仔細找尋,很難發(fā)現(xiàn)。寺廟現(xiàn)存面積很小,只有兩處院落,除提供日常的佛事,還收留了來自大理周邊縣鄉(xiāng)的20余位孤寡老人在此居住。老人們每日為寺廟進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勞作,在青煙繚繞的古寺中,安詳度日。香客及附近的居民提供了贍養(yǎng)老人們的“香火錢”,村民們還經(jīng)常來幫忙照看老人們。褪盡鉛華的普賢寺就這樣與人間煙火和諧共生著。
著名畫家徐悲鴻,寄居大理時曾寫下一副楹聯(lián):“乞食妙香國,銷魂清碧溪”。形象地道出了對寧靜與和諧生活的向往。
讓我們跟隨大師的腳步,在妙香國里探尋自己心中的秘境,演繹最質(zhì)樸、最慈悲的佛法吧。
崇圣寺三塔
蒼山
貼士:
1.大理地處云貴高原西部,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中老年或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朋友出發(fā)前3天可提前服用紅景天或高原安,避免高原反應。
2.大理四季如春,年平均氣溫20℃,夏季需防日光暴曬,冬季薄棉衣即可御寒。
3.大理地區(qū)以米食為主,米線、餌絲為主要食物。以稻草火燒生豬去毛,取金黃色的“生皮”,蘸各種調(diào)料生食,還有眾多美食如炸乳扇、燒餌塊、酸辣魚、黃燜雞等都值得您去品嘗。
4.每年春節(jié)、三月節(jié)、五一、十一假期為大理旅游旺季,客棧旅店爆滿,費用為淡季時兩至三倍,建議錯開時間,以便更從容地享受大理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