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獻法
主動學習可以將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取向轉(zhuǎn)變?yōu)橐詫W生為中心的教學取向,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一、課堂教學現(xiàn)狀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往往采用口頭講解的方式傳授知識,這種方式固然方便快捷,但如果沒有其他方式的輔助,就會使課堂教學枯燥乏味,使學生聽而不聞、心不在焉。因此,教師要轉(zhuǎn)變教學方式。
在教學中,教師除了是傳道者和授業(yè)者之外,還是解惑者、評估者、引導者,因此教師要活躍課堂氣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其中。
二、主動學習概述
主動學習又稱為活躍學習、積極學習、活性學習,這種教學理念由來已久,但在20世紀90年代才被發(fā)揚光大。當時,美國高等教育可持續(xù)促進學會指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聽,還要讀、寫、討論、解決問題,掌握知識、技能和態(tài)度,提高學習層次。也就是說,學生既要重視學習過程,也要重視學習結果。
主動學習的倡導者常常借助“學習圓錐”理論闡述主動學習。在“學習圓錐”中,最無效的學習方式是“傾聽講述”。這種方式傳遞出的信息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牢固記憶。而最有效的方式是“實踐經(jīng)歷”,強調(diào)在做中學?!皩W習圓錐”左側標出了各種教學方式的平均記憶保留率,記憶保留率越大,記憶的時間就越長,學過的知識就越可能被保留。
因此,教師要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引導學生搜集、整合、分析信息,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三、主動學習應用措施
主動學習不是特定的教學方法,而是一種為學生提供學習空間的教學取向。簡單的主動學習需時較少,復雜的主動學習需時較多,因此教師要妥善選擇。
主動學習具有以下特征:
①學生的主動參與多于被動傾聽;
②引導學生參與有意義活動,如閱讀、討論、寫作等;
③注重學生能力的發(fā)展;
④重視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
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⑥及時獲得反饋;
⑦涉及較高層次的思考,如分析、綜合、評價。
在課堂教學中,講述法仍然占據(jù)主要地位。對此,教師可利用講述法引入主動學習,由點及面地活化教學,降低教學成本。有學者建議教師采用以下方法引入主動學習,及時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鼓勵學生主動探索。
(1)一分鐘報告。為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可在課堂教學中提出一個有關本節(jié)課的問題,如“再生能源與非再生能源的差異是什么”“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什么”,要求學生在一分鐘內(nèi)寫出答案。
(2)閱讀后小考。為了促使學生在課前閱讀教材,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教師可在上課開始時進行小考。
(3)理清停頓。為了提高講述效果,教師可在一段講述之后,停頓一下,詢問學生的疑問之處。另外,教師也可在停頓時來回走動,查看學生的筆記,回答學生的問題。
(4)及時反思。為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可要求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并以書面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
(5)分組討論。為了促使學生積極思考,教師可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并向全班學生展示討論結果。
(6)辯論。當學生出現(xiàn)不同觀點或正反意見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開展辯論,各自陳述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