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超
摘要:在軍民融合發(fā)展的整體趨勢下,越來越多的高校參與到武器裝備科研生產活動中,并建立了武器裝備質量管理體系。本文主要面向已建立武器裝備質量管理體系的高等院校,針對外包管理工作實踐,從構成外包過程的三個要素:外包方、外包合同和外包產品入手,簡要整理了外包管理的基本內容和管理模式。
關鍵詞:高校;武器裝備;質量管理;外包管理
根據(jù)質量管理體系的表述,“外包過程”是指“為了質量管理體系的需求,由組織選擇,并由外部方實施的過程”。在GJB9001B質量管理體系要求中,應使用采購過程控制的方法實現(xiàn)對外包過程的控制。在實際的外包管理的工作中,我們可以著眼于三個管理對象,外包方、外包合同和外包產品。三者互相獨立,也互相聯(lián)系,共同構成了外包管理工作。
一、外包方的管理
外包方的管理可以看作是對《合格外包方名錄》的管理,管理工作的內容主要有資質材料、能力現(xiàn)狀、名錄增減三項。對于承擔不同外包產品的外包方,可以引入分類分級管理的概念,既提高管理的針對性,也能提高管理的有效性。例如根據(jù)外包產品的影響程度,將外包方分為一般、重要、配套三類,針對三類外包方,可以提出不同程度的管理要求。這些要求可以最直接地體現(xiàn)在對外包方資質材料的要求上。
對于承擔不涉及關重特性、特殊過程的一般零件加工、試驗服務等外包方,原則上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即可。確實未建立體系的,可以在現(xiàn)場考察中重點考察其質量保證能力,保留考察的記錄作為其質量控制能力的證據(jù),并且后續(xù)工作中加強對其產品的入校復驗。擬外包產品涉及關重特性、特殊過程的外包方,則必須建立質量管理體系,通過武器裝備質量體系認證更好,并且其體系認證范圍應覆蓋其擬外包產品。對于檢驗測試類外包方則應具備相應實驗室資質。承擔分系統(tǒng)配套研制生產任務的外包方,不僅僅需要通過武器裝備質量體系認證、認證范圍應覆蓋該配套產品,并且應獲得該類配套產品的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如果軍代表有要求的,還應具備裝備承制單位資格。對于承擔涉密外包項目的外包方,則必須具備與外包項目密級相適應的保密資質。
根據(jù)GJB9001B的要求,需要定期對《合格外包方名錄》進行更新,一般每年更新一次。兩次更新之間可以采用增減登記的方式,對于已完成新增外包方考察和審批的,可以視作合格外包方承擔外包項目,次年更新《名錄》時進行確認并列入《名錄》。
二、外包合同的管理
對于外包合同的管理,主要嚴把審批這一關。在管理實踐中,可以根據(jù)合同金額這個比較直觀的指標進行分級審批,明確權限,提高審批效率。但無論如何,必須由外包管理部門(學校一級的職能部門)進行審批,而不能由科研生產部門(學院一級的科研生產主體)自行審批,避免出現(xiàn)“即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現(xiàn)象,造成外包管理失控。
審批過程中,一般而言主要審查合同、評審、定密三項內容。審查合同,主要進行非技術層面的審查,例如條款項目是否齊全(技術要求、質量要求、交付及驗收、保密等)、條款的相關要求是否明確有效(是否符合主項目相關進度、指標要求)、條款是否具有操作性(是否符合實際經費情況、是否具備驗收條件)等等。這需要對科研生產部門的工作情況有一定的了解,并且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強與科研生產人員的溝通。雖然不一定能做到對實際情況了如指掌,但一定需要有所了解,不能一無所知,完全依賴于提交的材料本身進行審查。審查定密,主要針對主項目涉密或者涉及敏感內容的情況,一般審查密級、知悉范圍、保密要點等是否合適,是否符合相關保密工作要求。由于各單位的定密工作設置存在區(qū)別,在此不做過多敘述,但對定密情況的審查是保密工作五同時的客觀要求,應加以重視,確保國家秘密安全。審查評審工作情況,主要檢查是否及時進行了外包過程評審、評審內容是否缺項、評審過程是否充分、評審是否給出了有效的結論、參加評審組人員組成是否完整等。
三、外包產品的管理
對于外包產品的管理,其工作內容更偏向于“技術”而不是“管理”,因此主要還是依托科研生產部門。作為外包管理部門,可以重點做好追溯性的管理的督促檢查、檢驗工作的監(jiān)督檢查等,主要是對相關記錄的抽查和匯總,最終反饋到對外包方的監(jiān)督檢查工作中。
四、外包過程的監(jiān)測和總結
對于外包過程的監(jiān)視測量也可以分合同、產品、外包方三個方面進行。
從合同入手進行的檢查,主要可以檢查是否有違規(guī)外包、合同執(zhí)行進度。違規(guī)外包一般是指名錄外的外包、未經審批的外包等,合同執(zhí)行進度主要檢查是否按期交付,能否按進度付款。是否按期交付的檢查結論可以反饋到的外包方的監(jiān)督檢查中,能否按進度付款的檢查結論則可以反饋到對科研生產部門的質量管理情況的檢查工作中。
從產品入手進行的檢查,主要可以檢查產品的驗收情況。針對試驗、分析報告類的外包,可以評價其報告是否符合要求,結論是否準確,是否達到了測試或者試驗的目的;針對分系統(tǒng)或者樣機類外包產品,可以評價其功能、性能方面的達標情況;針對零件加工類的產品,可以重點評價產品的批次性質量情況,是否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以及不合格品處理是否及時,是否對生產進度造成不良影響。對于不合格產品,既要檢查其問題歸零或者不合格品處理的有關情況,同時也要檢查是否存在批次性不合格或者嚴重不合格,尤其是零件加工類產品,這是對外包方進行監(jiān)督檢查的重要依據(jù)。另外,對于不合格情況進行處理的及時性、準確性、有效性的評價和是否進行了舉一反三,也是檢查的一項重要內容。
從外包方入手進行的檢查,主要可以檢查外包方管理情況、外包方能力現(xiàn)狀等。外包方管理工作,主要是對名錄內外包方的確認(包括資質有效期的檢查、提出復評要求等)、對新增和復評外包方的考察等,對這些工作的進展情況進行總結。外包方能力現(xiàn)狀的檢查,包括資質材料變化(資質有效情況、外包內容的變化引起的資質材料增補需求)、穩(wěn)定供貨的能力(合同執(zhí)行率的考察)、質量情況(產品合格率,是否存在批次或者嚴重不合格)等。對于外包總量較大的單位,可以采取抽檢的方式,既可以隨機抽取,也可以按一定規(guī)則選擇;如果涉及的外包方不多,可以采取全檢的方式。
檢查的周期一般可以設置為半年。在年中對上半年的工作進行檢查和總結,對下半年工作中存在的風險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預防措施;在年底對全年工作進行檢查和總結,將發(fā)現(xiàn)的問題和解決情況作為下年度相關工作的輸入,還可以為下年度提出在外包過程控制方面進行持續(xù)改進的設想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