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仕紅
【教學目標】 通過大聲朗讀的方式,激發(fā)學生閱讀整本書的欲望。
【教學對象】 小學五年級學生
【教學設(shè)計】
一、 談話導入,趣引書目
1. 師:你叫什么名字?(隨機請兩三個學生回答)
2. 師:可是家里人一般不叫我們的名字,總喜歡叫小名兒,我就叫我女兒“蓉蓉”。你們的爸爸媽媽叫你們什么呢?(學生交流)
3. 教師講述《柳林風聲》的誕生:
有一個小男孩,爸爸叫他“耗子”。他最期待晚上,因為每晚睡覺前他都要躺在床上,倚在爸爸寬大的臂彎里聽爸爸講故事,這是他最開心的時候。
是什么樣的故事呢?哦,原來故事中有許多可愛的小動物,他們有著各自的家,各自的生活,各自的理想,而他們卻走在了一起……
故事一天天地繼續(xù)著,“耗子”感覺自己再也離不開爸爸,離不開爸爸的故事了,以至于他到外地度假都不樂意,怎么辦呢?爸爸就決定寫信給他繼續(xù)講故事。
后來,爸爸根據(jù)給兒子講的故事,完成了一部經(jīng)典的童話集——《柳林風聲》。(展示作者肖像卡片)這個爸爸是誰呢?他就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肯尼思·格雷厄姆。
4. 教師導引:大家肯定要問了,這究竟是一部怎樣的書,具有這么大的魔力?
【設(shè)計意圖】 上課伊始,從孩子的名字入手,在輕松的聊天中自然談起《柳林風聲》的誕生,讓學生對這本書充滿好奇與向往。這樣的設(shè)計,創(chuàng)設(shè)了閱讀氛圍,激發(fā)了孩子們閱讀《柳林風聲》的興趣。
二、 教師朗讀,聽讀分享
(第一章《河岸》中四個動物的出場部分)
1. 教師介紹鼴鼠:故事得從一只小鼴鼠說起。(出示小鼴鼠圖片)小鼴鼠住在地下,從沒出過遠門。一個春天的早晨,他丟下手中的大掃帚,走出家門,外面的一切都讓他感到新鮮。他漫無目的地閑逛,忽然來到一條大河邊。他覺得真是快樂極了,因為他這輩子還從沒見過一條河。這是一條什么樣的大河呢?
2. 教師大聲朗讀,大屏幕展示文本:“這只光光滑滑……在岸邊坐了下來?!?/p>
3. 讀后討論:
(1) 我們也見過河,可是你們發(fā)現(xiàn)沒有,鼴鼠第一次看見河時的感覺好像跟我們不一樣,哪兒不一樣?找一找,想一想。
(2) 在小鼴鼠的眼里,這分明是一個充滿生命力和魔力的活生生的動物,從這段文字里我們能強烈地感覺到它生命的氣息,這樣的文字需要我們用心去讀。(指定學生大聲朗讀)
(3) 書中像這樣的文字還有很多,你們閱讀時要記?。捍舐暲首x。(板書:大聲朗讀)
4. 鼴鼠坐在岸邊,忽然看見對岸有個黑黑的洞口,有個亮晶晶的小東西在閃。是什么呢?原來是河鼠。(出示河鼠圖)就這樣,鼴鼠結(jié)識了河鼠。河鼠一直生活在河邊,對大河非常熟悉,他見鼴鼠對河這么感興趣,便決定駕船帶著他游玩一天。這對鼴鼠是多么新奇呀,一路上他會向河鼠問些什么呢?我們接著往下看,請你邊聽老師朗讀,邊用筆畫下鼴鼠問的問題。
5. 教師大聲朗讀:“那么,你真的是生活在這條河邊……好啦,咱們的洄水灣到了,該在這兒吃午飯了?!?/p>
鼴鼠一早出門,沒吃沒喝,又經(jīng)歷這些事,所以開飯后就頭也不抬地開吃了。過了一會兒,鼴鼠把目光又投向了別處。河鼠問:“你在看什么?”
6. 教師接著大聲朗讀:“我在看水面上移動著的一串泡沫……蟾蜍……”
7. 聽讀后交流討論:
(1) 鼴鼠都問了哪些問題?請按順序說一說,第一個問題是什么?
(2) 小結(jié):鼴鼠一路追問,從河問到野林,又從野林問到野林外那個更廣大的世界。而那個更廣大的世界是動物們沒有去過的地方。他們的生活范圍僅限于這個有著寬闊的河面和密密的野林的地方,這就是我們這個故事發(fā)生的地方。(呈現(xiàn)故事的背景)
(3) 今天小鼴鼠來到大河上,他遇到了哪些新朋友呢?(出示動物貼圖)這四位是《柳林風聲》中的主要人物。初次和他們相識,通過剛才的閱讀,不知道他們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學生回答后追問理由)
【設(shè)計意圖】 在孩子們初識《柳林風聲》之后,教師領(lǐng)著孩子們聽讀“第一章《河岸》中四個動物的出場”內(nèi)容。教師首先選用這部分內(nèi)容,是因為這些動物是整本書的主人公,且出場各有特色,作家描寫也十分有趣。在朗讀中穿插張貼簡筆畫和動物圖片,學生們的閱讀興趣更濃了,參與其中的熱情也更高。采用教師“大聲朗讀”這樣的形式,讓學生不僅聽得用心,而且起到了示范引領(lǐng)學生的作用,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走進了《柳林風聲》,為整本書的閱讀奠定情感基調(diào)。
三、 賞析片斷,感受美文
1. 教師引導過渡:不同性格的人,家也各不相同,故事中四位主人公性格各異,那他們的家會是什么樣呢?想?yún)⒂^嗎?你最想?yún)⒂^誰的家?(學生自主發(fā)言)
2. 分組討論。師:我這里有四個信封,代表這四個動物,你們抽到誰家就到誰家去參觀。信封上沒有任何標記,是公平的。(準備:信封、門牌、扇形座位)
3. 大屏幕出示小組合作學習要求,學習時間約3分鐘:
(1) 請組長帶領(lǐng)每個組員認真大聲朗讀材料。
(2) 討論:你覺得他的家怎樣?你猜這個家的主人是個什么樣的人?
4. 按黑板上圖片順序,各組匯報交流。(組長匯報時可以這樣說:“我們參觀的是誰的家,這個家怎么樣,我們猜他是個什么樣的人……”)
5. 教師小結(jié):讀了剛才的文字,每個主人公的家都成了一幅畫印在我們心中,這就是文字的魅力,這樣的文字適合我們(指著板書)“大聲朗讀”。一個家就代表著一個人,讀完書后你可以再讀讀這些文字,也許你會對這個家的主人有新的認識。
【設(shè)計意圖】 小說中個性豐滿的人物,正是孩子喜歡閱讀的重要原因。在分享精彩片段的過程中,設(shè)計了“參觀動物的家”這一內(nèi)容,是基于兩個原因:一是教師帶有質(zhì)疑的發(fā)問“性格各異的動物,那他們的家會是什么樣呢?”讓孩子們產(chǎn)生探究閱讀的欲望,而抽簽的形式又滿足了孩子們的游戲心理;其次是給孩子創(chuàng)設(sh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情景,讓他們在課堂上有分享閱讀的機會。
四、 瀏覽目錄,激發(fā)閱讀
1. 介紹作者:肯尼思·格林厄姆
你覺得能寫出這樣文字的肯尼思·格林厄姆是個什么樣的人?(學生猜測)
2. 教師介紹:肯尼思·格林厄姆一直喜歡田園風光,他一有機會就遠離塵囂,重返故鄉(xiāng)——泰晤士河畔,他的童年時光就在這度過,這里也是故事中大河的原型。在這兒他還會為兒子“耗子”編出什么樣有趣的故事呢?
3. 出示書的目錄,齊讀。
4. 你對哪個故事最感興趣?
(可以關(guān)注:《河岸》邊鼴鼠和河鼠相識游玩,野林里會發(fā)生什么故事?《黎明前的笛聲》中,笛聲有什么與眾不同之處?蟾蜍還會做什么刺激的事情?可以適當?shù)剡M行一些導引,引導學生關(guān)注笛聲帶給鼴鼠和河鼠的奇妙感受……)
5. 想知道答案嗎?那就趕快去讀讀《柳林風聲》吧,據(jù)說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一連讀了三遍,不知道你會讀幾遍呢?
【設(shè)計意圖】 故事情節(jié),是孩子們熱愛讀書的重要原因。借助目錄閱讀、猜想可以激發(fā)孩子閱讀整本書的興趣。一次班級導讀課只是一部作品閱讀的起點,孩子們對閱讀的熱情需要教師用更多的經(jīng)典作品點燃。
(作者單位:江蘇省儀征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