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強
摘 要 宜興紫砂藝術(shù)在世界陶藝中獨一無二,如何來欣賞這門藝術(shù),對于陶藝制作者、壺器收藏者來說,都是密切關注的話題。而今,茶壺已不僅僅是泡茶解渴的用具,還是人們解讀人生、寄詠情懷的一種媒介。茶與壺的結(jié)合,也突顯了紫砂壺的實用性與詩意。
關鍵詞 紫砂;井欄壺;實用性
1 歷代紫砂壺的詩意
明清以前的紫砂壺顯然是缺乏詩意的,譬如在宋代,茶具的精品是茶盞,而紫砂壺不過是放在爐上煮的泡茶工具,難出詩意。晚明時期開始,中國人飲茶方式由煮茶轉(zhuǎn)變?yōu)榕莶?,宜興紫砂藝人做出了令文人、士大夫們傾心的紫砂小壺,興起一場藝術(shù)審美的改革,尤其是清代陳曼生的加入,打破了傳統(tǒng)文人與紫砂藝人交流的界限,將傳統(tǒng)文化的書、畫、詩、詞銘刻在紫砂壺上。從此,紫砂壺多了一種“金石味”,也多了藝術(shù)的靈魂。在紫砂壺上面作畫,將花鳥、山水、草蟲等嫁接入壺,構(gòu)圖布局、精妙出奇,這款紫砂“井欄壺”(見圖1)便是很好的例子。
2 紫砂“井欄壺”的造型
紫砂“井欄壺”是一款傳統(tǒng)的經(jīng)典器型,屬“曼生壺”式的經(jīng)典之作。此壺由段泥制成,壺色清呈,透亮溫潤。橋型壺鈕與壺身上下呼應,整體造型簡潔,壺身宛若井欄,嵌蓋平緩合體,柱鈕與壺身統(tǒng)一,彎嘴曲而微妙。壺器的把圈大,外扁平,里圓潤,底圓而大。其造型為最早的流線型設計,端把傾注觸覺舒適,流把胥出自然、線條流暢,嵌蓋層次分明且氣密性佳,很適合品茗把玩。如此一把精致好壺,不管是自用還是饋贈皆適宜。壺身通轉(zhuǎn)鐫刻的是“曼生井欄”的銘文,銘文經(jīng)典且傳自紫砂文化的鼎盛時期,寓意非凡;篆刻功力深厚,字體渾厚有力、雋秀靈動,此壺為經(jīng)典之作。
3 紫砂“井欄壺”的實用性
這款紫砂“井欄壺”,顧名思義,其造型源于普通的井欄。在傳統(tǒng)文化中,“井欄”一詞頻頻出現(xiàn);比如,“命理之學”有一種命格就叫做“井欄”;陳式老架二路太極拳譜的第四十一式,被命名為“回頭井欄直入”,形容一種絕處逢生的拳術(shù);在實際生活中,“井欄”又被稱之為“井幹”、“井床”,意思是井的護欄。古人挖井多設置井欄,目的是護井,還能起到美化環(huán)境的重要作用。井欄通常設置井口高于地面,在實際生活中有4種特殊的功能。(1)井欄可以防止井沿的沙塵刮入井中,防止污水流入井中,能夠起到清潔的作用。(2)井欄可以防止人們因為天黑或著喝醉,不慎跌入井里。(3)井欄能夠防止井水外溢。(4)井欄對環(huán)境具有美化作用。其一,井欄具有材質(zhì)美。比如唐朝、宋朝、元代的宮中就有一種以瑪瑙、金銀、寶石鑲嵌井欄的裝飾。其二,井欄具有刻字美。井欄上鐫刻的井名等文字的藝術(shù)價值極高。金石家葉昌熾對蘇州的古井欄做了一番調(diào)查考證,在《語石》一書中得出了結(jié)論:宋元時期的井欄,以杉瀆的“亨泉”、嚴衙前的“復泉”、畫禪寺的“方便泉”等最為著名,可見歷代學術(shù)界對井欄文物的珍重。紫砂“井欄壺”以井欄為題材而創(chuàng)作,也體現(xiàn)了紫砂壺創(chuàng)作的實用性。
4 小 結(jié)
深井有如文山書海,知識有如井水,取之不竭。筆者制作這款紫砂“井欄壺”的目的,是為了告誡世人:學識有如人生必備之水,唯不停汲取,才能修身養(yǎng)性,頤養(yǎng)天年。雖然明、清以前的紫砂壺缺乏詩意,但是歷經(jīng)宜興紫砂藝人興起的一場藝術(shù)審美改革之后,將傳統(tǒng)文化的書、畫、詩、詞銘刻在紫砂壺上,由此促進了紫砂文化的進步。
參 考 文 獻
[1]蔣圓芬.淺談紫砂《井欄壺》的創(chuàng)作[J].佛山陶瓷,2015(02):48,51.
[2]譚曉君.也談紫砂壺藝欣賞[J].陶瓷科學與藝術(shù),2011(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