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雙全
摘要: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社會主義發(fā)展的必經之路。然而,由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漫長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當前,我國在新農村建設中主要面臨著三大問題:新農村建設中的土地征收問題、城鄉(xiāng)二元結構突出問題、政府和民眾之間溝通不足問題,亟待解決。這三個問題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難點也是框架,筆者在本文中做了相關探討。
關鍵詞:社會主義 新農村 建設策略
1.當前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1新農村建設中土地征收方面的問題
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推進,農村土地必然有一部分會被征用。有一部分農民的土地被征收之后,成為了失去土地,失去工作的人。目前,這部分失去工作,失去土地的人并沒有得到良好的安置。導致農村土地的征用出現(xiàn)一系列的問題。很多村民聽到自己世代耕作的土地將要被征收,則會表現(xiàn)出不良的情緒,甚至有去村委會鬧事或者去上級信訪局上訪。因此,我們在新農村建設的土地征收中,要考慮如何讓失去土地和工作的村民得以放心將自己的土地交給國家。其次,對于土地征用制度也要做出相應的改革。傳統(tǒng)的土地征用制度,更偏向于制度本身,更多的是一種對農民的命令。然而,時代的發(fā)展導致傳統(tǒng)的土地征收制度顯得過于粗暴,村民的接受程度相對偏低。“朝令夕遷”的征收制度,往往沒有給予村民足夠的緩沖機會,就要求村民騰出土地,遵從制度的規(guī)定。如此一來,必然造成村民們的不滿,關于土地征收方面的矛盾也是日益突出。
1.2城鄉(xiāng)二元結構問題日益突出
在目前我國的社會戶口制度中,城鄉(xiāng)的戶口是分開管理的。我國的戶口分為農村戶口和城市戶口。這是我國計劃經濟時代階級體制理念的殘留。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城鄉(xiāng)二元結構的問題日益突出,已經成為矛盾形成的重要原因。然而,目前城鄉(xiāng)已經從原來的分離狀態(tài),漸漸轉化為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的狀態(tài)。我們的戶口制度并沒有跟上時代的發(fā)展的同時,城鄉(xiāng)之間社會保障、醫(yī)療衛(wèi)生、教育體制等差距也困擾著我們的新農村建設。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城鄉(xiāng)二元結構的問題日益突出,已經成為矛盾形成的重要原因。
1.3政府和村民之間互動不足
新農村建設的點子,往往來源于農村基層。然而,目前我國的農民“小農意識”依然十分濃厚。認為我們的政府更多的職能是管理類的,是制度的制定者,村民們只要負責執(zhí)行就夠了。其實不然,政府的職能更多的偏向于服務的職能,是幫助村民們解決問題的,是真正為村民們著想的。當然,時代的發(fā)展和人權意識的提要,我們政府中的部分“官老爺”作風也要得以改進,才能適應發(fā)展的節(jié)奏。
2.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策略
2.1切實改革農村土地征用制度,規(guī)范村民的安置工作
社會正在不斷的向前發(fā)展,農村土地征收問題是不可避免的。然而,農村土地征收本來是一項有利于農民和當?shù)剞r村發(fā)展的好事。卻應該土地征用制度的相對落后和安置工作的不完善而引發(fā)種種矛盾。要想解決因為土地征用而帶來的矛盾。首先,要求我們的土地征用部門,撇開自己想法,從村民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從公正公平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就村民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我們就要在情緒上安撫被征用土地的民眾。畢竟眾多民眾都是祖祖輩輩生活于此,而征地卻打破了他們寧靜的生活。因此,在農村土地征收的過程中,一定不能強制執(zhí)行,必須讓村民們有一個緩沖和接受的機會。可以安排相關人員上門勸說,稟明利害等形式,幫助村民度過土地被征收的緩沖期。其次,最重要也是最迫切的問題,就是安置好因為土地征收而失去土地和工作的村名們。目前,我國常用的形式是“買斷安置”。即將農民們的土地征收的同時,一次性付給一定金額的補償款。這種做法帶來的直接問題就是,農民們無法用這筆補償款作為生產發(fā)展資料。一段時間過后,農民的土地征收款被“吃完用盡”,無法維持今后的生活。就筆者認為,傳統(tǒng)的“買斷安置”方法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對于農民土地被征收之后的安置問題,可以采用“保障安置”和“進取安置”相結合的辦法。即農民土地被征收之后,由村委會組織發(fā)放生產資料,鼓勵村民進行再生產,維持生活所需。若村民有特殊原因無力在從事生產,村委會也可以通過保障的形式,定期的發(fā)放保障金額,維持村民的生活。如此一來,村民會覺得即使失去了土地,自己的生活也是有所保障的,不會陷入窘迫當中。
2.2努力消除城鄉(xiāng)差異,破除城鄉(xiāng)二元結構
如今城鄉(xiāng)已經從相對分離狀態(tài),逐步轉變?yōu)橄嗷ヂ?lián)系,協(xié)調發(fā)展的狀態(tài)。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不斷完善和發(fā)展的表現(xiàn)形式。目前,村民已經逐漸的擺脫原有身份的束縛,投入到市場經濟的浪潮中去。然而,目前我國的戶籍制度依舊存在著相當大的城鄉(xiāng)差異。因此,我們現(xiàn)階段要做的就是改革我國的戶籍制度,讓它更加適應時代的發(fā)展。讓城鄉(xiāng)居民都試用統(tǒng)一的戶口登記制度。當然,除了戶口之外,更重要的是村民和城市居民也能夠享受到同樣的社會保障制度、良好的醫(yī)療教育設施,幫助推進新農村的建設與發(fā)展。
2.3傾聽百姓的呼聲,建立政府和村民的良性互動機制
由于封建思想的殘余,我國的很多村民本質上還認為自己上小農,沒有過多的民主權利,“怕見官”,也怕和政府進行深入的交流。然而,只有農村百姓和政府進行真正深入的交流,政府才能夠傾聽他們的心聲,不斷的推進新農村的建設。因此,我們首先要改變村民心中的“自卑感”,讓他們真正意識到自己不再是封建社會的“小農階級”,而是社會主義建設的主人。其次,對于村民反饋上來的問題,我們應該耐心的傾聽,并幫助他們解決好問題,贏得他們的信任和支持。
參考文獻:
[1]教育為遼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研究課題組,張德祥,閆崇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區(qū)域特色與教育服務的策略選擇[J].遼寧教育研究,2006,09:1-7.
[2]黃蔚.直轄市重慶城鄉(xiāng)和諧之路: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J].城市發(fā)展研究,2007,01:7-16.
[3]陸益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背景、模式及誤區(qū)——一種社會學的理解[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05:131-137.
[4]岳世平.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其策略選擇[J].廈門特區(qū)黨校學報,2007,05:50-53.
(作者單位:祁山鎮(zhèn)文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