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仁卓嘎
摘要:小學漢語文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便是識字教學,同樣,識字教學也是整個漢語文教育教學的基礎。小學漢語文的新課標中針對識字教學提出了以下兩種不同的要求:會認和學會。從此兩方面看,小學初級階段要求小學生會認漢字,而識字的教學任務更是小學漢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因此,如何提升學生的識字能力,成了一大難題。針對小學漢語文識字教學進行相關探究。
關鍵詞:小學漢語文;識字教學;識字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5-0092-01
在小學漢語文識字教學中,教師應該最大限度地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漢字,這便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探索正確的教育教學策略,讓課堂更加富有活力,與此同時,幫助學生關注生活,留心周圍的環(huán)境,在生活中認字、識字,在生活中學習成長。
1.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提高識字興趣
從幾年的教學實踐得知,許多小學生對識字不感興趣,這直接影響他們學習效果的提高。因此,必須加強小學生識字技能的培養(yǎng),這是因為識字技能的培養(yǎng),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有利于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有利于提高少年兒童素質,有利于小學生全面發(fā)展。在識字教學中,鼓勵學生質疑,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展他們的發(fā)散性思維。新大綱指出:"要在課內外創(chuàng)設多種多樣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每個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識字學習。"課堂教學中,應根據大綱要求,針對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易分散,形象思維占優(yōu)勢的特點,通過激發(fā)興趣,讓學生主動識字,以提高識字技能。
1.1故事啟趣:喜歡聽故事和講故事是孩子的天性。聽故事,講故事既可以豐富兒童的知識,又可以發(fā)展他們的語言,學齡兒童在幼兒園主要是通過這種方式學習語言的。入學后繼續(xù)采用聽故事和講故事的方法來組織語文教學,不僅能進一步發(fā)展兒童的口頭語言能力,而且能夠有效地激發(fā)起入學兒童的學習興趣。漢字本身有表意的作用,有的漢字本身就是一個故事。如教"日"這一字時,我給學生講述"后弈射日"的故事,圓圓的恰似太陽的形象,中間一橫好似是后弈射的箭。生動的故事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一下子掌握了這個字。
1.2氣氛生趣: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是課堂氣氛的關鍵。葉瀾教授指出: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間積極互動的過程。因而,在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允許學生提出不同的見解,對學生提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見",教師可及時采納,并給予充分的肯定。即使學生回答錯了,也不嚴加批評和指責,而是引導他們自己去發(fā)現錯誤,并改正錯誤。
1.3情景導趣:"創(chuàng)設情景"從教學角度來講有兩個目的:一是使教學任務具體化,二是使教學內容具體化。從小學生學習的角度看,要達到的目的有(1)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產生興趣;(2)使學生產生聯想,喚起學生原有認識和情感體驗,以產生求知欲望;(3)使之產生疑問,帶著問題進入學習狀態(tài),使學生自感樂趣。
1.4表演引趣:好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根據這個特點,把識字訓練以玩玩演演的形式表現出來,讓妙趣橫生的課堂表演成為孩子們邊說邊識字的載體。如學《小蝌蚪找媽媽》一課,讓孩子們戴上頭飾,分別扮演小蝌蚪、魚、烏龜等等,讓孩子們在詼諧的語言、夸張的動作及滑稽的表演中感覺學習的樂趣,使課堂氣氛大大提高,小朋友們在輕松愉快其樂融融的學習氛圍中,既豐富了口語知識,又從中學到識字的技能。
1.5比賽激趣:開展練一練、說一說、動一動等豐富多彩的比賽活動,能激發(fā)起學生極大的參與熱情。如語文課前三分鐘可安排3-5人進行識字比賽,內容包括練字、講故事、誦讀等方面,讓學生在邊學邊讀、邊練邊寫中提高了他們的識字技能。比賽為孩子們搭建了鍛煉和展示自我的舞臺,學生興趣濃厚,參與積極性高,不僅鍛煉了識字能力,而且增強了奮發(fā)向上的競爭意識。
2.正確選擇識字方法
漢字是我國的第二語言,學生在日常生活環(huán)境中可以接觸很多漢字,以生活為課堂的開放之路,是一條科學之路、輕松之路、有效之路。家庭生活是識字的溫床,校園生活是識字的樂園,社會生活是識字的天地。
學生對識字產生濃厚的興趣,養(yǎng)成了良好的識字習慣,初步具有一定的識字能力,指導學生正確選擇識字方法,是提高識字效率的關鍵。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選擇識字方法。
2.1注音識字,注音識字是以學好漢語拼音為前提的一種識字方法,教師在學生掌握漢語拼音的基礎上,培養(yǎng)直呼音節(jié)和書寫音節(jié)的能力,借助音節(jié)來識字。
2.2集中識字,教師根據漢字的特點和規(guī)律,把漢字進行歸類,如把同音字歸類、形聲字歸類等。讓學生進行分類學習,例如在學習"方"這個基本字時,可把該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組成"防、訪、仿、紡"進行集中學習,又如學習"guan"這個音節(jié)時我們把同音字歸類學會"管、關、官、觀"等一串字。集中識字符合兒童的識記能力。
2.3分散識字,它是把漢字放到語言環(huán)境中進行識記的一種方法,特點是"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用這種方法識字便于學生區(qū)別多義字、多義詞。如"驕傲"一詞在"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和"成吉思汗是蒙古族人民的驕傲"兩個不同的句子中,其意不同。學生掌握了分散識字的方法,對漢字的識記就容易多了。這種方法既能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又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4字理識字,對于難以理解的指事字、會意字、形聲字等就可以用這種方法識字。如"坐"字的識記,可以這樣教,兩個人在土上,又如"休"人靠著木頭。對于這類漢字的教學,進行針對性分析把握結構的內在聯系,就能使學生見形察義,易懂易記,增強識字的直觀性和形象性,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讀出字音,理解字義,辨清字形,增加識字效率。
2.5生活中識字,如果能將我們學生的眼睛擦亮,那么生活就是我們識字的大課堂。學生能從生活的各個方面入手去識字。比如引導學生從商品包裝和商標上識字,引導學生從街道兩旁的招牌上識字等等,學生的課外識字量會迅速加大。
3.指導實踐,使學生學會漢字應用
生活是語文的內容,語文是生活的工具。聯系生活進行識字教學,包括兩方面的意思:首先在利用學生生活中的有利條件,形成識字的敏感和濃厚的興趣,比如在大街上的招牌、廣告、家庭中的電視、電腦等,都是學生識字的教材;其次是讓學生閱讀一些適宜的報刊,讓孩子走進一個無聲而精彩的世界。這是盡快識字所追求的境界,只有當學生從閱讀中嘗到樂趣,他們才會更加主動地識字,并使閱讀成為自己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最后引導學生寫請假條、日記、手抄報等加強學生的漢字應用,讓學生從生活中日用品的名稱、標識和產品說明書內容的熟悉中,提高識字水平。讓學生遇到不會寫的字或不會讀的字,應該通過問、查字典等多種渠道來不斷提高識字水平。
當今已經步入信息化時代,教師在教學中也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通過在課堂中播放一些有趣的圖片和小學生喜歡的動漫作品,將枯燥、靜止、毫無生機的文字生動的呈現在學生面前,不僅可以充分的激發(fā)學校的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充滿學習識字的熱情,養(yǎng)成對于漢語文識字能力,激發(fā)學生對于漢字識記的興趣??偠灾?,在小學漢語文識字教學活動的過程當中,教師需要合理的應用與使用當前現有的教學資源,對于以往的教學方法進行很好的總結與回顧,及時做到自身的查漏補缺,形成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的教學策略以及方法的制定,真正讓小學生們做到在生活中去享受識字的快樂,在識字中體會文學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