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近年來,學校配備了“班班通”(信息教學系統(tǒng))。作為一名小學低年級的語文老師,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了這一現(xiàn)代信息技術教學資源。
低年級語文課本文字少,畫面多,實際可用的內(nèi)容少。結合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教學形式需要形式多樣,生動活潑。信息技術能夠提供大量的音頻、視頻及相關資料,可以為學生呈現(xiàn)多元化的學習資源,使課堂容量最大化。這些資源圖文并茂,直觀具體,尤其是動態(tài)的教學動畫設計更能吸引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高頻率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一個有用、有效的學習空間,信息技術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下面我結合《稱贊》一課的教學實際來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信息技術,生動情境的設計師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只有對感興趣的事物才會積極主動地去探究,并能立刻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興趣是最有持久力的動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契機。比如在教學中,我先用課件呈現(xiàn)秋天的天空和森林里的美景動畫,小動物在森林里開心玩耍,一切是那么靜謐美好。在我繪聲繪色的講述中,小刺猬一蹦一跳唱著歌兒出場了,學生的眼球一下子被抓住了,學習的欲望空前高漲。此時,我故意賣了一個關子,拋出一個問題:“小刺猬和誰在互相稱贊?稱贊什么?”還沒等我說完,學生就迫不及待地打開課本,認真地讀起課文。
語文課堂融入信息技術,可以使學生耳聞其聲,目睹其形,大腦皮層形成并保持廣泛的興奮點,學習興趣很快被激活。師生之間產(chǎn)生了共鳴,心有靈犀,一點即通,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和學習效果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二、信息技術,識字教學的助推器
眾所周知,低年級階段有較重的識字任務,許多課時都是圍繞識字展開。但是低年級學生正處在直觀形象思維階段,所以創(chuàng)造學習語文的愉快情境尤為重要。
在傳統(tǒng)教學中,生字教學一直是教師憑著一張嘴、一支粉筆或幾張卡片,單調(diào)地、機械地、抽象地教學生“讀字、認字、記字”。學生學起來沒有興趣,教師教起來枯燥乏味。但是有了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這些都不成問題。多媒體技術以悅耳的聲音、色彩鮮明的圖片、生動優(yōu)美的畫面等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其他教學手段遠遠不及的優(yōu)勢。
比如,教學生字“采”,我先播放手采花視頻,接著出示其甲骨文字形,然后出示楷體“采”字,于是學生很容易記住了“采”字是由哪兩部分組成。在教學“傍”字時,我一邊用動畫演示“傍”在田字格中的書寫過程,一邊講述書寫要領,并讓學生跟著書寫。這樣學生就對課本中要求掌握的兩個生字牢記于心了。
信息技術使枯燥的生字教學生動化、趣味化了。在這樣的學習中,學生加強了對字形的記憶,初步了解了字形的演變歷史。因此,運用信息技術教學不僅突出了識字教學的重點,而且也突破了識字教學的難點。
三、信息技術,閱讀教學的催化劑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其中閱讀訓練是學習語言的重要途徑之一。
只有充分調(diào)動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激發(fā)起他們閱讀的欲望,閱讀教學才能事半功倍。而在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方面,信息技術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催化劑。它將視頻、圖片、動畫、聲音等聚為一體,把抽象的語言文字變成圖文并茂的感情朗讀,使學生形成多種感官刺激,傳遞情感,容易進入文章的意境世界,讓朗讀成為一種美的享受。
《稱贊》一課的教學難點是讓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刺猬和小獾的對話,體會相互稱贊帶來的快樂。為突破這一難點,教學中,我先播放《互助歌》,在優(yōu)美的圖畫和動聽的旋律中,學生的興趣馬上就被激發(fā)了起來。接著插入范讀,聲情并茂的朗讀使學生一個個沉醉其中??粗曨l上的字幕,有些學生開始小聲跟讀。此時,我干脆讓學生自己練讀。在此情景中,多數(shù)學生已能讀出味了。范讀幾遍后,我問:“誰想讀一讀?”學生都高高地舉起了小手,躍躍欲試。就這樣,一只只“小刺猬”,一只只“小獾”惟妙惟肖地出現(xiàn)了,他們有的加入動作,有的還模仿著小動物的聲調(diào),讀得入境,讀得入情,在相互稱贊中體會到了快樂,感悟到了友誼。
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生動的情境,不僅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朗讀積極性,使學生享受讀書的樂趣,而且能為逐步提高學生理解、運用語言的能力打下基礎。
四、信息技術,拓展延伸的儲藏室
閱讀是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識字的有效途徑,是低年級學生了解民族文化傳統(tǒng),開闊知識視野,培養(yǎng)道德情操和審美情趣,鍛煉思維能力的憑借。但是要想真正提高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學生以后的學習、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光靠有限的課堂教學和一本書(即課本)的閱讀是不夠的。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有“利用圖書館、網(wǎng)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量不少于100萬字”的要求??梢姡喿x教學在立足課本的基礎上,還必須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信息技術尤其能滿足這一需求。
在本課結束部分,我出示了每天一篇小故事,這篇小故事和《稱贊》一文主旨相吻合,學生在閱讀中更加體會到了“良言一句三冬暖”。發(fā)自肺腑的稱贊會給對方,給自己帶來無窮的快樂。
在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有助于化解學生學習活動中的難點,深化學生情感活動,能讓學生學得興趣盎然,教師教得活潑輕松,使每個學生的各種感官都能發(fā)揮作用,達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目的;同時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優(yōu)化教學結構,完成教學任務,提高課堂教學實效。但信息技術的使用要恰當,不能為用而用,濫用或過度依賴??傊?,信息技術為語文教學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天地。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信息技術助力于課堂靈動生成,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