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耳
不經(jīng)意間,與《普洱》雜志相識已近一年。緣分始于一個美麗的誤會,但經(jīng)過初淺接觸,便喜歡上了這本“中國最美期刊”。因為它的內(nèi)容不僅涵蓋了鑒茶品茶的專業(yè)知識,也有優(yōu)美寫意的感悟與心得,還有優(yōu)秀的書籍影音等文化品讀,真真地做到了“有干貨、有情懷、有品位”,將知識融入體悟,以品鑒提升格調(diào)。閱讀雜志,就像與一位平和淡然的朋友交談,不僅為生活增添了不少清雅別致,也在潛移默化中,積累了更多的專業(yè)知識。
每次有新雜志到來,總是會選擇心無閑事的傍晚或周末,在起居室燃香沏茶,然后獨自靜靜地閱讀。文筆溫潤、畫面精美,普洱之幽香清苦也隨著閱讀暈染開來,抵達這起居空間和日常生活的每個角落。作為熱愛生活、享受散漫的閑人一枚,自己早有親近茶道的企圖,但生活之庸?,嵓?,信息之奔流洶涌又每每阻礙著自我提升?!镀斩氛瞄_啟了學習茶道的大門,為如我般初學的同道者提供了客觀正確的鑒茶方法和專業(yè)知識,至今仍記得讀到雷杰龍先生的茶道史話,徜徉在古代生活沁香中的逍遙閑適,以及與莊生曉夢的文字一起探訪座座茶山,陶醉于繁茂茶樹與陡峭山石間的自由愜意。還有每期展示的“空間”,以空間細節(jié)展示茶藝的優(yōu)美和雅致,令人如臨其境,仿佛伸手便可觸碰;還有賞心悅目的典雅佳人,以及極富獨特氣息的茶席,一茶一席,靜坐品飲,天地間任意遨游,大道至美似已盡在其中了。
朋友之中,小林早已是古玩、茶道的“圈中名人”,之前偶有品飲,卻也難得真道。接觸《普洱》后,有了些文字理解,再去旁觀小林的手法和程序,方才感知什么叫作了然于胸,以及在嫻熟之后的氣定神閑。飲茶并非是附庸文雅的妝點飾品,更不是故弄玄虛的江湖雜耍。而是提升境界、豐沛人格的修煉和體證。平日小林與我們戲謔笑鬧,形同旁人。然而一旦開始焚香泡茶,他的身上便散發(fā)出篤定、安然的氣息。于是越發(fā)增強了我親近學習茶道的信念。
讀得多了,便有了記錄感悟的沖動,鑒選品飲,或是與小林相對淺酌之后,用拙筆寫下自己的真實感受,竟能有幸在刊物上發(fā)表,去峨眉、日本等地尋訪名茶隱士的經(jīng)歷也得到了展示。后來,又有精于攝影的胡哥提攜,我們便用文字和圖像記錄下與茶藝香道、詩書藝文相關(guān)的空間和故事,每每誠惶誠恐,卻又多得編輯老師的鼓勵和讀者們善意的反饋,便不斷地寫作下去,如此下來竟也積累了不少。我個人便也將這份創(chuàng)作當成不斷學習總結(jié)的動力和機會。雖然對品茶一道仍屬初窺門徑,但通過雜志提供的交流機會,自己也定能掌握和理解更多更廣的相關(guān)知識,達到更為深遠的境界。
適逢《普洱》雜志十周年,又聽得蟬聯(lián)“中國最美期刊”殊榮的好消息。手捧著散發(fā)墨香的最新一期雜志,心境澄明、豁達曠然。感恩于編輯團隊的勤勉務(wù)實,感恩于茶友讀者的善意溫情。在眾聲喧嘩、群體浮躁的網(wǎng)絡(luò)時代,仍能留有這樣一隅靜謐安寧的所在,任憑信息泡沫洶涌浮華,我們也能在為生存奔波之余,停下步伐,聆聽自己內(nèi)心真實的呼喊,在清雅的茶香之中享受愜意。
只愿這本倡導品位、傳遞美好的雜志能繼續(xù)辦下去,直到二十年、一百年,成為傳播知識、交流感悟、提升境界的良好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