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于知識圖譜的國內網絡反腐研究可視化分析

    2017-05-16 08:46:19王亞茹
    社會科學動態(tài) 2017年3期
    關鍵詞:文獻研究

    王亞茹

    基于知識圖譜的國內網絡反腐研究可視化分析

    王亞茹

    網絡反腐作為民眾網絡政治參與的重要形式,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本文利用CNKI的文獻數(shù)據(jù),以 “網絡反腐”為篇名進行檢索,借助Citespace軟件繪制知識圖譜,對2005—2016年間該研究領域的文獻數(shù)量、高產作者等基本現(xiàn)狀進行了詳細描述,并且深入分析了該研究領域的知識基礎,探索了該研究領域的研究熱點以及發(fā)展趨勢等問題,以期為我國網絡反腐研究提供建設性的意見和參考。

    網絡反腐;知識圖譜;熱點主題;前沿趨勢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的歷史時期,腐敗問題日益凸顯,成為我國最大的經濟損失和政治挑戰(zhàn)。近年來,網絡反腐事件屢見不鮮,其借助網絡的開放性、虛擬性和快捷高效等優(yōu)勢①,有力地強化了公眾監(jiān)督,有助于官方機構開展反腐倡廉工作,在降低反腐成本的同時也提升了反腐速度②。然而,由于缺乏明確的制度性保障和法律規(guī)范,網絡反腐現(xiàn)象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其與制度內反腐程序之間的耦合度較差等問題,都引起了學界的廣泛關注。當前行政學、管理學等領域的有關學者在網絡反腐方面做出了許多理論和實踐研究,并取得了顯著的成就。為了更好地展現(xiàn)當前網絡反腐的研究熱點和前沿趨勢,本文利用知識圖譜對國內有關網絡反腐方面的文獻進行分析研究,以期能夠對該領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啟示。

    一、研究方法與數(shù)據(jù)來源

    1.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研究工具是美國德雷克賽爾大學陳超美博士開發(fā)的用于文獻引文網絡分析的可視化軟件CiteSpace。該軟件能夠找出學術文獻中相關基礎知識的內在關聯(lián),是一個可以集成包括文件計量、信息可視化以及數(shù)據(jù)挖掘等多種算法,并建立節(jié)點之間關聯(lián),在引文數(shù)據(jù)中提取信息從而繪制知識圖譜的可視化工具③?!八梢酝ㄟ^可視化圖譜展示某一知識領域的宏觀結構及發(fā)展脈絡,直觀地再現(xiàn)知識領域的信息全景”④。該軟件廣泛應用于文獻分析等領域,為分析某一學科領域的基礎知識、前沿熱點以及研究趨勢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依據(jù)。

    2.數(shù)據(jù)來源

    本文選擇以 “中國知識基礎設施工程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 (簡稱中國知網)數(shù)據(jù)庫為檢索源以獲取樣本文獻數(shù)據(jù)。檢索主題詞為:網絡反腐,文獻時間范圍:2005—2016年。檢索表達式:篇名=“網絡反腐”,檢索出相關國內網絡反腐研究文獻。為提高樣本質量與研究效度,對其進行了相關的數(shù)據(jù)清洗工作,最終得到716篇有效文獻。操作時間為2016年11月30日。之后將相關研究文獻數(shù)據(jù)按照規(guī)范格式導入Citespace軟件,設置閾值為前50,年度切片時間為一年,通過運行軟件繪制知識圖譜,挖掘和探索網絡反腐研究的現(xiàn)狀、熱點以及未來的發(fā)展趨勢。

    二、我國網絡反腐研究現(xiàn)狀

    1.文獻數(shù)量分析

    在一定程度上,對相關文獻的年代分布及數(shù)量進行統(tǒng)計可以反映該研究領域的研究熱度和發(fā)展趨勢。圖1是2005—2016年有關網絡反腐研究的文獻時間分布圖,我們可以看出,從2005-2011年發(fā)文量一直處于增長的狀態(tài),尤其從2008年以后,年發(fā)文量迅速增加,2012年至2013年發(fā)文量出現(xiàn)了高潮,文獻數(shù)量由2012年的44篇迅速增加到2013年的209篇,此階段研究出現(xiàn) “井噴”現(xiàn)象與互聯(lián)網發(fā)展技術有關,也與政策重視程度趨同。2008年溫家寶在 “兩會”上指出, “通過互聯(lián)網了解民情,聽取民意,各級官員更要接受互聯(lián)網的監(jiān)督”;2009年 《黨的建設辭典》中將 “網絡反腐”作為新詞條收入其中;十八大以后,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紀委歷次全會上更是多次強調, “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是必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務”,彰顯了 “老虎、蒼蠅”一起打的反腐決心,可見國家高層的重視直接推動網絡反腐研究的繁榮與發(fā)展。

    2.研究學科分布

    通過研究網絡反腐的學科分布,我們可以有效探索網絡反腐研究的學科特點。通過CNKI數(shù)據(jù)庫統(tǒng)計分析了網絡反腐相關研究文獻學科分布,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網絡反腐研究呈現(xiàn)跨學科特點,行政學與國家行政管理、新聞與傳媒學以及信息學等是該領域研究主力,其中又以行政學占據(jù)絕對主導地位,其他學科的參與度相對較低。

    圖1 研究文獻的年際變化及時間分布

    圖2 我國網絡反腐研究文獻學科分布

    圖3 我國網絡反腐研究領域作者可視化分析

    3.主要研究作者分布

    通過作者分析可以了解我國網絡反腐的主要研究力量。將相關研究數(shù)據(jù)導入Citespace后,將節(jié)點類型 (Node types)設置為author,分析運行后得到我國網絡反腐研究作者圖譜,在我國網絡反腐研究領域中,燕山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張亞明教授, 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肖揚偉教授,四川師范大學庹繼光教授,中共湖南省委黨校陳平其教授,東北大學文法學院李國青教授等是重要的作者,在網絡反腐概念內涵、興起緣由、價值解讀以及路徑選擇等領域進行了深入探討。

    4.高被引文獻分析

    對網絡反腐研究領域高被引文獻進行統(tǒng)計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這一學科研究領域的本質內容與知識基礎,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預測其未來的發(fā)展趨勢。表1是2005—2016年我國網絡反腐研究領域被引數(shù)量排名前20位的文獻,文獻主要來自行政學與國家行政管理等學科,這與前述研究力量的分析是契合的。在高被引文獻中,一類闡述網絡反腐的基本概念、主要特點、內在機理、價值功能等基礎理論;另一類則具體探討網絡反腐路徑選擇、對策探析等。但是在這20篇高被引文獻中,只有一篇采用實證研究方法。杜治洲、任建明基于70個網絡反腐案例的分析,研究得出網絡反腐在發(fā)展勢頭、涉案人員、官員級別以及舉報途徑等方面呈現(xiàn)出一系列階段性特征,有利于認清當前的網絡反腐形勢,為網絡反腐工作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同時也從側面反映出我國網絡反腐領域中實證研究所占比例不高,研究方法相對單一的現(xiàn)狀。

    表1 網絡反腐研究前20位的高被引文獻

    三、國內網絡反腐研究的知識圖譜

    相關研究文獻中的高頻關鍵詞是對研究主題的高度概括和集中描述,出現(xiàn)頻次較高的關鍵詞可以用來確定網絡反腐研究的熱點領域和重要主題。將Node Type設置為Keywords,運行Citespace軟件繪制出我國網絡反腐研究高頻關鍵詞知識圖譜,以便于探索其研究熱點與演化趨勢,具體可見圖4。

    表2 高頻關鍵詞

    圖4 國內網絡反腐研究關鍵詞共現(xiàn)圖譜

    在可視化圖譜中,節(jié)點圈層大小是由關鍵詞出現(xiàn)的頻次決定的。圖4中的圓環(huán)大小代表關鍵詞出現(xiàn)的頻次多少,圓環(huán)越大越能反映出該領域的研究熱點所在。節(jié)點在圖譜中的位置則由自身的中心度控制,中心度的含義是指在網絡中居于核心位置的節(jié)點能夠對信息的流動或傳遞起到的控制作用。結合節(jié)點頻次、中心度情況,列出網絡反腐研究領域影響力較高的十個關鍵節(jié)點,依次是網絡反腐(0.84,624)、 網絡監(jiān)督 (0.18,61)、 制度反腐(0.21,54)、反腐工作 (0.16,32)、輿論監(jiān)督 (0.08,32)、反腐倡廉 (0.05,28)、群眾監(jiān)督 (0.1,25)、網上舉報 (0.1,22)、制度建設 (0.05,22)網絡輿情(0.07,18),括號內分別是節(jié)點的中心度和頻次。這表明網絡反腐研究主要聚焦于制度反腐、制度建設、輿論監(jiān)督以及群眾監(jiān)督等領域。

    根據(jù)軟件的統(tǒng)計分析結果,導出頻次排名前60的高頻關鍵詞,這些高頻關鍵詞是國內網絡反腐研究中使用最多、最廣泛的專業(yè)術語和代表詞匯。以上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2005至2016十余年來,出現(xiàn)頻次前兩名的關鍵詞是網絡反腐和網絡監(jiān)督,分別為624次和61次,高于其他關鍵詞出現(xiàn)頻率,是該研究領域的主要標簽。制度反腐和制度建設則表明網絡反腐亟須走向制度化規(guī)范化,需要加強網絡反腐制度化建設,以制度建設為重點推動網絡反腐健康有序發(fā)展。群眾監(jiān)督和輿論監(jiān)督及網絡輿情則表明我們一方面要認識到公民參與網絡反腐的必要性,加快網絡反腐公民參與途徑、方式的制度化和開放化建設,增強社會的參與民主氛圍;另一方面也要依法引導和規(guī)范網民反腐行為,培養(yǎng)具有高度責任感和正義感的參與主體,提升網民理性能力,凈化網絡反腐輿論環(huán)境。反腐倡廉則表明我們要落實拒腐防變教育長效機制,加強反腐文化建設,培育廉潔公正的政治生態(tài)。

    四、國內網絡反腐研究的熱點主題

    根據(jù)國內網絡反腐研究的知識圖譜、高頻關鍵詞和經典文獻的分析來看,我國網絡反腐研究的熱點主題為網絡反腐的概念與內涵、成因分析、特征與類型分析以及反思與展望五個主要部分。

    1.網絡反腐的概念界定

    國內學者對網絡反腐的界定可劃分為國家主導和社會輿論監(jiān)督兩種模式⑤。二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網絡反腐的發(fā)動者和主導者是國家還是社會。國家主導模式強調的是對既有資源的運用,發(fā)揮國家在網絡反腐工作中的決定性作用。例如,李永洪認為, “網絡反腐是指國家反腐專門機關利用網絡這一現(xiàn)代通訊聽取網民對反腐工作的意見和建議,處理和反饋網民的舉報,進而查處腐敗案件的一種反腐新模式”⑥。這種觀點認為,網絡反腐應始終以國家為主導,發(fā)揮國家的權威功能,網絡反腐作為制度反腐的有效補充,應配合國家反腐工作的展開。與之相對的,張亞明指出, “網絡反腐是整個社會以互聯(lián)網為載體,以網絡投訴監(jiān)督為平臺,與制度反腐相結合,共同促使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遵循廉政法律規(guī)范,從而遏制腐敗的一種方法和手段”⑦;再如,李國青將網絡反腐界定為一種民間行為,它是 “個人或組織以實名或匿名的身份在網絡空間曝光其所掌握的涉腐信息,通過網民在網絡空間的參與、互動、傳播,以及網站的推介,使涉腐信息傳播范圍不斷擴大,進而為官方提供涉腐線索和證據(jù)并促使官方介入調查,同時對官方的調查過程和處理結果持續(xù)進行網絡輿論監(jiān)督的過程”⑧??梢?,社會輿論監(jiān)督模式側重于通過網絡反腐所塑造的強大的輿論壓力,進而發(fā)揮輿論監(jiān)督的作用,達致反腐目標的實現(xiàn)。

    2.網絡反腐的成因分析

    網絡反腐是主客體共同作用的結果, “各種監(jiān)督主體通過網絡技術及所引起的社會輿論效應對政府行為,從而對權力進行監(jiān)督和約束,達到有效預防、遏制、懲戒腐敗行為的目的”⑨。近年來,針對官員個體的腐敗行為進行網絡搜索、監(jiān)督的網絡事件開始大量出現(xiàn),這些事件毫無例外地都通過網絡這一信息傳播系統(tǒng),形成了全國范圍內的關注。這表明公眾日益將網絡作為信息傳播的 “放大器”,通過各種渠道,如 BBS論壇、各大門戶網站、即時通訊工具、博客等,來行使公民參與政治和公共事務的權利,對權力腐敗進行監(jiān)督和制約。當各種腐敗行徑通過傳輸能力巨大的網絡在社會中不斷傳輸并引起一系列連鎖反應時,網絡反腐及其具備的巨大影響力就能為反腐鋪就更為平穩(wěn)的發(fā)展道路。謝金林將網絡反腐的成因歸納為技術運用的 “傳染效應”,草根領袖的 “暈輪效應”以及權威力量支持的 “助推效應”三個方面。李敏昌等人指出,“公民個體社會價值觀念的轉變和政治意識的覺醒是網絡反腐興起的直接原因”⑩,網絡反腐是人們參政能力和政治興趣在網絡空間的表達。作為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公民處于 “利益的重新分配、社會階層的重新劃分和差距加深”?的社會轉型背景下,在“盲目從眾心理”、 “逆反心理”等多重作用下,網絡反腐的效果被過分放大化了,導致公民對政府的信任危機,這很大程度上推動了網絡反腐的起勢。

    3.網絡反腐的特征與類型分析

    學者們對網絡反腐特征與類型的總結和歸納主要從實證與規(guī)范兩個層面加以展開。在實證方面,例如,杜治洲等人基于217個網絡反腐案例的實證分析,將我國網絡反腐的主要特征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網絡反腐發(fā)展勢頭迅猛;公共安全和公共服務領域涉案人員數(shù)量高居前列;正處級官員最易受到網絡誣陷;網絡反腐聚焦官員道德敗壞和奢侈消費;網絡反腐信息處理規(guī)范化水平低,等等。?王法碩基于50個案例的實證研究指出,網絡反腐的基本圖景表現(xiàn)為:數(shù)量呈逐年遞增態(tài)勢;中東部多于西部地區(qū);縣處級干部比重較大;揭發(fā)人的匿名多于實名;腐敗方面的生活作風問題突出; “閃電落馬”頻現(xiàn);反腐平臺由論壇轉向微博。他進而將網絡反腐的類型歸納為曝光型、聲援型、運動型、上書型四種形式?。謝金林基于2004—2013年大數(shù)據(jù)的分析,指出當前我國網絡反腐的趨勢和特點表現(xiàn)為:網絡反腐案例地區(qū)分布不均衡極為明顯;從指涉對象和披露腐敗行為類型看,網絡反腐更多的是 “拍蒼蠅”,難以治標;從效果看,網絡反腐總體得到實質性處理的比重還是較低?。袁?;?0個典型網絡反腐案例分析了中國網絡反腐的現(xiàn)狀及對策,在她看來,網絡反腐可減少舉報風險。在網絡反腐過程中,公民可以采用匿名發(fā)布信息,申訴自己的主張,使得舉報者獲得在現(xiàn)實生活中較難獲得的安全感,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他們表達信息的后顧之憂。正因為消除了他們的顧慮,才能擴大腐敗犯罪的信息量,彌補專門反腐機構由于信息不對稱所導致的反腐不力。?

    在規(guī)范層面,張亞明等人探討了制約我國網絡反腐的瓶頸與對策,他指出,由于民眾存在政治冷漠心理或者服從心理,問責意識較弱或者害怕對政府官員進行問責,從而對行政活動或過程缺乏廣泛參與和有效監(jiān)督?。齊杏發(fā)從政治學角度對網絡反腐的意義效用進行了分析,指出網絡反腐一方面可以促進公民的政治參與,另一方面也會引發(fā)一定程度的政治不信任,并針對網絡反腐的無序狀態(tài)提出了相應的有效對策?。田旭明將網絡反腐與制度反腐進行比較分析指出,網絡反腐與制度反腐的相互促進有其現(xiàn)實必然性,這主要體現(xiàn)在:網絡形成對制度反腐的最廣泛關注和監(jiān)督,網絡反腐納入制度化軌道能夠引導和規(guī)范非理性的網絡監(jiān)督行為。網絡反腐與思想道德教育機制、反腐倡廉制度體系、權力運行機制、懲治和預防機制之間進行互動促進,能夠進一步提升反腐倡廉實效?。

    4.網絡反腐的反思與展望

    圖5 我國網絡反腐研究作者時區(qū)分布圖

    學者們從不同維度對網絡反腐的理想路徑提出了自己的設想。例如,杜治洲等人指出,網絡反腐的重點目標應聚焦于中下層官員,更多地依靠權力制約來實現(xiàn)對副部級以上官員的監(jiān)督。我們應該依靠權力制約與分解來預防高官腐敗,依靠傳統(tǒng)的反腐敗手段來懲治高官腐敗?。劉朋認為,就網絡反腐制度機制而言,第一,完善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第二,建立健全網絡反腐的相關法律制度;第三,加強網絡監(jiān)管,實現(xiàn)網絡反腐與現(xiàn)行制度的耦合;第四,促進官方網絡反腐與民間網絡反腐形成反腐合力;第五,構建網絡反腐信息反饋制度?。李國青等人指出,網絡反腐領域在研究方法上,要強化案例研究;要深入研究網絡反腐所涉腐敗的內容和性質;要深入探討體制內反腐體系與網絡反腐的對接機制以及加強國內外網絡反腐的比較分析?。王世誼對當代中國網絡反腐進行理性審視,認為當前的網絡反腐存在致命缺陷,首先是多為懲治性的事后反腐;參與群體具有明顯的不穩(wěn)定性與 “烏合之眾”傾向;參與形式充斥著網絡動員的非理性化與無序化。我們應提供網絡反腐模式的制度支持;完善網絡反腐模式的法律機制;培育公民社會及公民精神?。在網絡反腐的運行機制方面,馬長山認為,當體制內反腐的動力不足或公信力流失時, “體制外”的網絡反腐就會火爆登場。然而,網絡反腐在推動反腐進程的同時也存在偶然性與迸發(fā)性、反腐旗號下的多重動機和目的以及隨機性的非程式化路徑等問題。對此,我們應以制度反腐替代 “運動式”反腐,建立開放參與的反腐制度,培養(yǎng)網絡公眾的理性精神和提升參與能力,把網絡反腐納入法治軌道?。杜創(chuàng)國等人認為,網絡以其公開、透明、迅速的優(yōu)勢,成為體制外一支重要的反腐力量。但由于缺失諸多法律規(guī)范,嚴重制約了網絡反腐效能的良好發(fā)揮。因此,我們應提升網絡反腐執(zhí)行力度,建立健全腐敗發(fā)現(xiàn)及快速反應機制,加大網絡反腐倡廉文化建設,把民間反腐力量更好地納入到整個反腐資源配置的序列之中,使網絡反腐邁上制度化、程序化、長期化的道路,形成政府和社會有機互動的良好局面?。

    圖6 國內網絡反腐研究熱點時區(qū)圖

    五、國內網絡反腐研究趨勢與未來展望

    網絡反腐研究是一個跨學科領域,在我國21世紀初引起學者的廣泛關注,并在行政學與國家行政管理研究的基礎上展開對于網絡反腐領域的深入探索。學者從多種角度對網絡反腐進行了研究,并有大量專業(yè)學術文章發(fā)表,近年來的網絡反腐研究呈現(xiàn)以下趨勢:第一,研究主體不斷擴大。在我國網絡反腐研究領域不僅有資深的研究經驗豐富的老一輩學者,如張亞明、任建明等,近些年來又有大批的研究力量不斷加入,如肖揚偉、庹繼光等年輕學者。這些新的研究力量為我國網絡反腐研究帶來了新的思想和觀點,注入了新的活力。從 2005—2016年我國網絡反腐研究作者時區(qū)分布圖可以看出,每個時間段都有相應的具有較高影響力的學者涌現(xiàn),推動著國內網絡反腐研究的不斷發(fā)展。第二,研究主題側重網絡反腐的制度化、法治化建設。將716篇文獻數(shù)據(jù)輸入到Citespace軟件中,將Node Type設置為 Term,運行軟件,結果以 Timezone(時區(qū))的方式呈現(xiàn),其中圓環(huán)表現(xiàn)突變率較高的膨脹詞,最終得出了網絡反腐研究的前沿趨勢圖譜,見圖6所示。

    由圖6可以看出,膨脹詞主要有網絡監(jiān)督、網上舉報、網絡輿情、群眾監(jiān)督、制度反腐等。這些膨脹詞反映了自2005—2016年以來,網絡反腐研究的發(fā)展脈絡以及研究前沿與當前研究熱點之間千絲萬縷的關系。近十年來,網絡反腐充分調動了社會公眾參與反腐的積極性,提升了反腐實效,也促進了廉政文化建設,但是我國需要進一步加快頂層設計,解決制度化動力不足問題,提高網絡反腐的制度化、法治化和規(guī)范化。同時政府應該加快建立反腐倡廉網絡輿情監(jiān)測系統(tǒng),掌握網絡輿論主導權,從而正面引導輿論和宣傳,構建積極向上的主流網絡輿論環(huán)境。

    我國學術界對于網絡反腐的研究雖然已經取得了一些積極成果,但是總體研究質量還有待提高,真正達到較高理論水平的優(yōu)秀文章不是很多。無論是在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還是在研究廣度和深度方面,都需要進一步拓展。

    在研究主體方面,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科研機構以及高等院??鐓^(qū)域協(xié)同創(chuàng)新平臺,提高科研成果的科學性和創(chuàng)新性;另一方面加強科研機構以及高等院校與政府反腐敗部門之間的合作。網絡反腐的預防、預警、處理和懲戒等各個階段都離不開政府作用的發(fā)揮,科研主體通過加強與政府專門反腐機構的合作,可以創(chuàng)造更加面向實際的研究成果,有效防止理論空洞性,從而在路徑選擇、治理機制等對策研究方面更加具有適用性和針對性。

    在研究內容方面,首先,要進一步深入研究網絡反腐的內在機理。網絡反腐的參與主體包括參與曝光、討論和傳播涉腐信息的網民、推介涉腐信息的網站,網絡反腐對象本人及其所在部門等。網絡反腐事件就是這些參與主體相互博弈的產物,因此深入研究網絡反腐的內在機理及運作機制具有相當?shù)谋匾?;其次,要加強體制內反腐體系與網絡反腐的耦合機制研究,以彌補當前我國反腐體制的制度性缺陷。比如,公共權力部門的行政層級不同,相應地在搜集和處理以及反饋涉腐信息方面的責任該如何劃分?再次,要加強對國外相關網絡反腐現(xiàn)有成果的汲取和分析,目前我們對國外網絡反腐研究的情況了解不夠,加強這方面成果研究可以為我們接下來的探索提供借鑒。

    在研究方法方面,一方面要注重運用實證分析的研究方法,加強案例研究。目前現(xiàn)有研究主要是定性的規(guī)范分析,較少對網絡反腐的實證研究,也導致網絡反腐對策研究僅僅停留在空談層面,難以針對實際對網絡反腐起到有效的指導作用;另一方面要鼓勵多學科研究視角。目前研究的學科視角單一,關于網絡反腐的研究主要局限于行政學與國家行政管理、法學、新聞和傳播學等學科,其中又以行政學與國家行政管理的學科視角占據(jù)主導地位,單一的學科研究視角容易令學術研究受到學科的制約,很難做出高質量和有巨大學術影響力的成果,同時也限制了網絡反腐研究在縱深方向上的發(fā)展。今后網絡反腐研究應當采用多學科視角,鼓勵跨學科研究,深度挖掘網絡反腐對社會轉型時期我國社會治理方面的創(chuàng)新,從而建設高效廉潔的服務型政府,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建設。

    注釋:

    ① 肖生福: 《網絡反腐中媒體、民意與政府的互動分析》, 《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 11期。

    ② 文宏、黃之玞: 《網絡反腐事件中的政府回應及其影響因素——基于170個網絡反腐案列的實證分析》,《公共管理學報》2016年第1期。

    ③ Chaomie Chen,Cite Space II: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57(3).

    ④ 侯劍華、胡志剛: 《CiteSpace軟件應用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現(xiàn)代情報》2013年第4期。

    ⑤ 左蒙、李昌祖: 《網絡反腐研究文獻綜述》, 《情報雜志》2016年第6期。

    ⑥ 李永洪: 《新時期加強我國網絡反腐實效的對策探析》, 《蘭州學刊》2010年第1期。

    ⑦ 張亞明、李苗、劉海鷗: 《中國網絡反腐體系構建與路徑選擇》, 《理論探討》2011年第6期。

    ⑧ 李國青、楊瑩: 《網絡反腐研究:主要問題與拓展方向》, 《理論與改革》2013年第1期。

    ⑨ 李尚旗: 《從民間到政府:網絡反腐的路徑分析》, 《中國青年研究》2010年第3期。

    ⑩ 李敏昌、李芊、汲中亮: 《網絡反腐的現(xiàn)狀、特點及原因分析》, 《湖北民族學院學報》2013年第6期。

    11 于建嶸: 《抗爭性政治:中國政治社會學基本問題》,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12 杜治洲、李鑫: 《我國網絡反腐的主要特征——基于217個案例的實證分析》》 《中國行政管理》2014年第4期。

    13 王法碩: 《我國網絡反腐的圖景、類型與趨勢——基于50個案例的實證研究》》 《蘭州學刊》2014年第6期。

    14 謝金林: 《網絡反腐發(fā)展趨勢、特點及對策研究——基于2004—2013年大數(shù)據(jù)的分析》》 《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14年第2期。

    15 袁希: 《中國網絡反腐現(xiàn)狀及其對策研究——基于10個典型網絡反腐案例分析》》 《重慶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6期。

    16 張亞明、趙揚、黃梅麗: 《制約我國網絡反腐的瓶頸與對策》, 《學習與實踐》2011年第4期。

    17 齊杏發(fā): 《網絡反腐的政治學思考》, 《政治學研究》2013年第1期。

    18 田旭明: 《制度反腐與網絡反腐的互動互促》,《理論探索》2013年第3期。

    19 杜治洲、任建明: 《我國網絡反腐特點與趨勢的實證研究》, 《河南社會科學》2011年第2期。

    20 劉朋: 《網絡反腐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13年第6期。

    21 李國清、楊瑩: 《網絡反腐研究:主要問題與拓展方向》, 《理論與改革》2013年第1期。

    22 王世誼: 《網絡反腐:權力監(jiān)督的新形式》, 《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2年第1期。

    23 馬長山: 《網絡反腐的 “體制外”運行及其風險控制》, 《法商研究》2014年第6期。

    24 杜創(chuàng)國、劉靜靜: 《構建網絡反腐的 “制度化”機制》, 《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1年第1期。

    (責任編輯 胡 靜)

    D523.4

    A

    (2017)03-0050-08

    王亞茹,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湖北武漢,430072。

    猜你喜歡
    文獻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速讀·下旬(2021年11期)2021-10-12 01:10:43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大東方(2019年12期)2019-10-20 13:12:49
    Architectural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EMA伺服控制系統(tǒng)研究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新版C-NCAP側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宜春市| 南涧| 庆元县| 玉树县| 兰西县| 许昌县| 巩义市| 德保县| 芒康县| 高要市| 阜宁县| 贵溪市| 黔江区| 天全县| 威远县| 万源市| 凯里市| 攀枝花市| 彝良县| 台东市| 海晏县| 浦县| 密云县| 岳阳市| 武夷山市| 赤城县| 神木县| 南宁市| 涡阳县| 静海县| 宜宾县| 桐城市| 鞍山市| 咸阳市| 沈丘县| 曲阳县| 林州市| 武功县| 青阳县| 栖霞市| 库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