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愛平
摘要:閱讀與寫作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但是由于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導致傳統(tǒng)的閱讀、寫作教學弊端重重,效率低,問題多。要轉變這種情況,必須要更新觀念,開拓思維,提升課堂效率,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寫作水平。
關鍵詞:中學語文;激發(fā)課內閱讀興趣;重視寫作教學;提高寫作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3-0050
學生怕寫作文,就是對寫作不感興趣。沒有寫作興趣,談不上寫出好作文。即使讓學生硬著頭皮寫下去,也只不過是東拼西湊、草草了事而已。要寫好作文,就得使學生感興趣,而寫作興趣的培養(yǎng),關鍵在于課內,在于對課本中那些經典名篇的分析上,在于通過分析,讓學生掌握寫的技巧,產生寫的欲望,這就需要教師結合時代精神,在作文教學中尋求有效策略?!?/p>
一、明確需要
語文學科特點的需要。“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教學的任務是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聽說讀寫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讀和寫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二、重視關系
通過閱讀,我們可以獲得自己需要的知識材料,促進我們寫作水平的提高;而通過寫作我們可以表達自己的觀點,有效地與別人進行溝通交流??梢?,閱讀與寫作二者相輔相成,互為因果,要想從根本上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需要先從閱讀抓起。因為閱讀是輸入,寫作是輸出,試想,沒有語言材料的輸入,哪里有思想的輸出呢?
三、語文課堂的現(xiàn)狀
語文課堂的現(xiàn)狀如何呢?
就目前而言,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往往是分離脫節(jié),閱讀教學往往停留在對閱讀對象的認識、分析和欣賞上,甚至只在一些字、詞、句等方面作單純性的分析和探討,不能很好地從具體課文的閱讀中吸收寫作所需的諸多營養(yǎng);在作文教學中,學生不能積極、主動地從典范課文的閱讀中獲取寫作的素材、技巧和方法,因而形成不了對課文閱讀的內驅力。課內閱讀與作文教學的結合點,讓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相互滲透,以閱讀促進寫作水平的提高,以寫作促進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四、面對這樣的現(xiàn)狀,要改善閱讀教學效果,教師該怎么辦呢?
首先,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修養(yǎng),認真鉆研教材,深入思考,改變教法和教學手段,在分析每一篇課文時,能選擇恰當?shù)拈喿x切入點,從而獲得良好的閱讀效果。我們知道,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yōu)槭裁匆髮W生對課文的理解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呢?為什么學生對于課文內容、主題的理解就不能自成一說,各抒己見呢?
其次,要改變觀念,以學生為主體,提倡個性化閱讀教學。在閱讀訓練中,學生是主體,教師對閱讀材料的講解,不能替代學生的個人理解。教師可以適當引導學生在理解文章創(chuàng)作背景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論知識和邏輯分析,去解構文章的主旨內涵。教師對文章的解讀剖析,只是起引導的作用,真正的主旨把握,需要學生自己通過閱讀和思考去發(fā)掘,而只有這樣得到的閱讀收獲,才是會讓學生終生受益和難忘的。為了在課堂閱讀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針對課文的特點,設計具有發(fā)散性思維的題目,讓學生能盡情地發(fā)揮自己的水平,獲得運用這種學習方法的樂趣。對于提問,也總是運用“你喜歡哪句話”“你欣賞哪一段”“你對哪個人物感興趣”等方式來提問,暗示學生可以有自己的看法,不必拘泥于是否符合答案,鼓勵學生有創(chuàng)造性地回答。
第三,加強閱讀的指導,采用恰當?shù)挠柧毞椒ê褪侄危瑺I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努力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1. 精讀與略讀相結合。注意培養(yǎng)學生精讀與略讀相結合的能力對于自己所需要的資料,詳加研究,其他內容可采用略讀形式。
2. 讀思結合。托爾斯泰說過:“知識只有靠積極思維得來而不靠記憶得來時,才是真正知識?!币虼?,注意引導學生邊看邊質疑,并能通過自己查詢資料分析解答,理解知識、掌握知識。
3. 讀記結合。每個學生準備一本筆記本,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及時摘錄優(yōu)美的詞句、新問題、新知識,以便以后查詢,養(yǎng)成邊讀邊記的好習慣,并要求每個學生每學期讀幾本名著以積累寫作素材。
4. 讀寫結合。在學生讀書之后要求學生寫出所讀書的名稱、主要內容、讀書心得以及讀后感,逐步提高學生的讀寫水平。
第四,注重課內閱讀發(fā)散思維的訓練,提高文章立意。
在大量閱讀訓練和語言材料輸入的前提下,要想把文章寫好,就要提高文章的立意。什么是立意呢?立意指的是文章的主題,是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是文章內容的精髓所在;提高文章立意就是要主題新穎、鮮明、動人。所以,要想文章立意新穎,就需要打破思維定勢,培養(yǎng)發(fā)散性思維,創(chuàng)立新觀點,出奇制勝。令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在作文中采用這種思維方式,可使文章立意出奇、出新,對于寫作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
第五,閱讀教學后進行仿寫、敘寫,趁熱打鐵,讀寫遷移,是練習寫作的最好時機,如在教完《羚羊木雕》,要求學生把自己當成文中的主人公,寫一篇小練筆,很好地處理這件事;學完《金色花》,要求學生努力模仿泰戈爾的語言寫一首散文詩,歌頌母愛;學習了魏巍的《我的老師》,引導學生學習文章的選材,寫一篇關于教師或者同學的記敘文;學習了古詩《錢塘湖春行》,指導學生把這首詩改寫成一篇文字優(yōu)美、感情真摯的寫景抒情散文;這樣的訓練一直貫穿于課內文章的分析中,把課內閱讀與寫作很好地結合了起來,既鞏固了課內文章的學習,又很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寫作興趣,訓練了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第六,學生寫完作文,嚴把修改關。記得魯迅有一句話: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先讓學生自己修改,然后在講評作文時同學互評互改,最后拿出一篇典型文章同學一同修改,使學生的文章在字、詞、句、段乃至標點上更趨完善,提高習作質量。更重要的是一篇作文學生最少修改三次,通過三次的寫作,最后形成一篇精品。
(作者單位:山西省大同市北都街大同十三中 03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