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敏捷
[摘要]小兒腦性癱瘓是兒科較常見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也是導致小兒殘疾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來,在腦癱的康復中,中醫(yī)傳統(tǒng)療法已受到廣泛重視,采用中醫(yī)針灸、穴位注射及藥浴等療法,在改善局部微循環(huán),促進腦細胞的功能代謝及促進肌肉和神經(jīng)末梢的功能活動等方面取得良好的進展,并有效地提高了腦癱康復質量。
[關鍵詞]小兒腦癱;中醫(yī)藥療法;概況
小兒腦癱是指小兒發(fā)育期的非進行性腦損傷綜合癥,主要表現(xiàn)為中樞性運動障礙及姿勢異常,常伴有其它多重殘疾。目前該病的治療主要以傳統(tǒng)中醫(yī)藥治療為主,包括針灸療法、推拿、穴位注射、中藥藥浴熏蒸等?,F(xiàn)將近年來傳統(tǒng)中醫(yī)藥治療小兒腦癱的方法綜述如下。
1.腦癱的針灸療法
1.1頭針為主 現(xiàn)代臨床實踐證明頭針是治療小兒腦癱的首選。邢楠等研究證實頭針不僅能夠改善患兒的認知能力,提高智力水平及語言能力,也能增加注意力集中時間,矯正異常行為。張劉通等觀察百會透曲鬢穴為主治療小兒腦癱的臨床療效,結果提示百會透曲鬢穴為主治療小兒腦癱療效肯定,在常規(guī)藥物治療基礎上介入此針刺法能明顯地提高療效。汪軍等開展小兒腦性癱瘓頭針治療的隨機對照臨床研究,結果表明頭針治療對小兒腦性癱瘓患兒粗大運動功能的改善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
1.2頭體針結合 羅錦怡參照《頭皮針穴名標準化國際方案》,取頂中線,頂顳前斜線,頂顳后斜線,頂旁1線,頂旁2線中的2~3條線為主,除頂中線外,均雙側取穴。體針上肢主要選用曲池穴、合谷穴;下肢主要選用足三里穴、三陰交穴、太溪穴。并根據(jù)臨床癥狀隨證配穴。治療37例,經(jīng)過5個月至6年的治療,有效率51.5%。劉氏觀察針刺對腦癱患者康復中腦功能代償作用的影響,將100例患者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在康復訓練基礎上采取醒神頭針神庭透百會,百會透腦戶、四神聰,輔以運動區(qū)、平衡區(qū)。語言障礙配1、2、3區(qū)。體針選督脈13針配涌泉、足三里、陽陵泉、三陰交。對照組僅采用康復訓練。結果發(fā)現(xiàn)治療組總有效率84.0%,對照組為52.0%(P<0.01),表明針刺具有促進腦功能代償作用,是治療腦癱患者的一種有效方法。
1.3電針 電針有調節(jié)人體生理功能、止痛、鎮(zhèn)靜、促進氣血循環(huán)、調整肌張力等作用。常氏為提高療效,結合現(xiàn)代醫(yī)學功能電刺激原理,在四神聰、智三針等穴處加用電針,治療小兒腦癱合并智力障礙者16例,結果總有效率69%。張氏等觀察電針治療小兒腦癱的臨床療效,從治療前后運動功能,語言功能和智能三個方面評價其臨床療效,結果表明電針治療小兒腦癱療效較佳。齊氏等探索電針治療痙攣型腦性癱瘓尖足的臨床效果,結果表明,電針能改善痙攣型腦癱患兒的尖足癥狀。
1.4艾灸法 艾灸時,一方面其熱量能透過皮膚直達體表深部,對腦癱患兒的癱瘓肢體有良好的溫經(jīng)活血、通絡之功,可直接改善功能異常肢體的能量代謝;另一方面其熱量可以提高血液能量狀態(tài),能量得到提高的血液循環(huán)至大腦,進而改善大腦的能量供應,最終促進病灶修復及代謝。張舉玲等。觀察頭體針加艾灸治療小兒腦癱的臨床療效。對納入患者隨機分組,治療組采用頭、體針加艾灸治療,對照組采用頭、體針治療。結果頭、體針加艾灸治療小兒腦癱肢體功能療效明顯優(yōu)于頭、體針療法,臨床療效更好。
2.穴位注射法
穴位注射療法(又稱水針),是選用某些中西藥物注射液注入人體有關穴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穴位注射是在針刺腧穴治療疾病的基礎上,結合藥物的藥理作用,使針刺與藥物對穴位的雙重刺激作用有機地結合起來,發(fā)揮其綜合效能,以提高療效。穴位注射療法近年來被臨床廣泛采用,特別在腦癱的治療中應用更廣泛,作用得到了肯定。師氏等對55例符合診斷標準的腰肌無力患兒使用復方丹參注射液和維生素B12注射液進行穴位注射治療,臨床總有效率94.55%。施炳培為了觀察針刺治療小兒腦性癱瘓精細運動功能障礙的療效,對61例患者采用以穴位注射為主、配合作業(yè)療法進行治療,并以精細運動功能評估量表進行療效判定。結果顯示穴位注射配合作業(yè)療法治療小兒腦癱精細運動功能障礙確有明顯效果。徐東浩等觀察穴位注射治療小兒腦性癱瘓的臨床療效,結果表明,以穴位注射為主配合功能訓練治療小兒腦癱有明顯療效。王氏采用中醫(yī)針灸與藥物治療相結合,對肌力低下患兒56例進行局部穴位注射治療,同時配合推拿、按摩,結果56例中,第1療程顯效者43例,第2療程顯效者49例,第3療程顯效者52例。
3.中藥療法
中藥熏蒸療法可疏通經(jīng)絡,緩解肌肉痙攣,降低患兒肌張力。陳靜通過對177例痙攣型腦癱患兒實施中藥熏蒸的治療,發(fā)現(xiàn)該療法可降低患兒肌張力,改善關節(jié)活動度,促進功能恢復,增強免疫力。同時發(fā)現(xiàn)熏蒸后再推拿更利于功能訓練,增強療效,明顯改善或消除患兒的運動障礙。侯氏觀察中藥藥浴在治療痙攣型腦癱中降低肌張力的療效。將77例痙攣型腦癱患兒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按常規(guī)治療方法,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予中藥藥浴,結果提示中藥藥浴可顯著降低肌張力,縮短病程,提高患兒臨床完全康復的幾率。張氏通過研究觀察發(fā)現(xiàn)中藥熏蒸對不隨意運動型腦癱患兒異常姿勢改變、緩解緊張性方面有明顯的作用。
4.推拿療法
推拿按摩可以有效的消除關節(jié)痙攣、緩解患兒的運動障礙、防止畸形。于冬麗觀察針灸推拿治療小兒腦癱的臨床療效。對28例腦癱患兒均采用小兒推拿配合針灸進行治療,≥1個療程后進行療效評定。結果顯示總有效率為92.86%,表明推拿配合針灸治療小兒腦癱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5.綜合治療法
5.1頭體針與穴位注射結合 王自斌采用頭針配合腦蛋白水解物注射液和彌可保注射液穴位注射,及體針透穴治療小兒腦性癱瘓56例,經(jīng)1~4個療程治療后,總有效率為92.86%。范氏采用頭針、顳三針、體針(頸三針、腰五針)配合腦活素、北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療60例小兒腦性癱瘓患者,結果總有效率85%。莊氏應用水針、頭皮針相結合治療小兒腦癱患者33例,結果33例患兒經(jīng)4個療程的治療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臨床總有效率達90.9%。
5.2頭體針與推拿結合 李氏以任督二脈和足少陰、足太陽、足陽明、足少陽經(jīng)穴以及頭針為主,用針刺配合推拿(推拿以腰背膀胱經(jīng)脈、督脈及肢體為主),治療小兒腦癱68例,總有效率為94%。李勇對26例腦癱患兒同時運用針刺、推拿及內(nèi)服中藥,進行為期2個月至2年的的治療,結果好轉22例,取得明顯效果。高春燕探索針灸配合推拿治療小兒腦癱的療效,結果總有效率92.3%。
5.3頭體針與音樂療法結合 音樂療法可以緩解腦癱患兒針刺過程的焦慮和疼痛,有利于提高治療小兒腦癱的療效。張氏觀察頭、體針加音樂治療小兒腦癱肢體功能的臨床療效,與頭、體針治療進行對比。結果兩組腦癱患兒的肢體功能均有所提高,治療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頭、體針加音樂治療小兒腦癱肢體功能療效明顯優(yōu)于頭、體針療法。于氏將60例腦癱患兒隨機分為針刺組和針刺加音樂組,每組各30例。采用針刺結合音樂療法治療小兒腦癱。結果顯示針刺結合音樂療法治療小兒腦癱優(yōu)于單純針刺療法。
6.結語
腦癱是一種頑癥,治療時間長,費用高,給社會和家庭帶來很大的痛苦和沉重的經(jīng)濟負擔。所以尋找最佳的治療方案,提高腦癱兒童的生存、生活質量應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傳統(tǒng)中醫(yī)藥治療小兒腦癱的優(yōu)勢明顯,值得進一步開展推廣,合理運用各種中醫(yī)藥治療方法也將是今后臨床研究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