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穎娟 蔡玲玲 湯化琪 李元文 孫毅坤
?
·論著·
不同藥物配伍與不同基質(zhì)對甘石青黛膏經(jīng)皮吸收的影響
姜穎娟 蔡玲玲 湯化琪 李元文 孫毅坤
目的 建立甘石青黛膏透皮實驗中靛藍及靛玉紅的測定方法,考察甘石青黛膏全方與拆方,以及不同基質(zhì)下靛藍及靛玉紅的體外經(jīng)皮滲透行為,探討不同藥物配伍與不同基質(zhì)對其透皮效果的影響。方法 采用Franz擴散池,以離體鼠皮為屏障,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接受液中靛藍及靛玉紅的量;考察全方與拆方、凡士林基質(zhì)以及橄欖油基質(zhì)下靛藍及靛玉紅的透皮特性。結(jié)果 全方組的透皮速率和累計滲透量均大于拆方組,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橄欖油基質(zhì)對軟膏中靛藍的滲透效果較凡士林基質(zhì)明顯,而二者對靛玉紅的影響沒用顯著性差異。結(jié)論 不同藥物配伍與不同基質(zhì)對甘石青黛膏中靛藍及靛玉紅的透皮吸收均有影響。
甘石青黛膏; 靛藍; 靛玉紅; 透皮吸收
甘石青黛膏由青黛、煅爐甘石、煅石膏、苦參、關(guān)黃柏、冰片組成,具有清熱解毒,除濕止癢的功效,臨床用于治療神經(jīng)性皮炎及濕疹。甘石青黛膏為經(jīng)皮吸收制劑,其有效成分的透皮吸收特性對其臨床療效有重要的影響。本實驗以青黛中靛藍與靛玉紅為指標成分,考察了甘石青黛膏全方與拆方,以及不同基質(zhì)下靛藍與靛玉紅的體外經(jīng)皮滲透行為,以探討不同藥物配伍與不同基質(zhì)對其透皮效果的影響。
1.1 材料
1.1.1 試劑 靛藍對照品(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批號:110716-201111);靛玉紅對照品(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批號:110717-200204);甘石青黛膏(批號:20140701)由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方醫(yī)院制劑室提供;甲醇為色譜純,實驗用水為純凈水,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
1.1.2 儀器 1100型高效液相色譜儀(UV檢測器,美國Aglient公司);AE-240型電子天平(瑞士Mettler公司);TK-6A型透皮擴散試驗儀(上海凱鍇科技貿(mào)易有限公司)。
1.2 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
1.2.1 色譜條件 采用Waters Symmetry Shiled-RP18(150 mm×4.6 mm, 5 μm)色譜柱,以甲醇-水(65∶35)為流動相,流速1.0 mL/min,檢測波長285 nm,柱溫25℃[1]。
1.2.2 供試液及標準溶液的制備 取甘石青黛膏適量,均勻涂布于固定在Franz擴散池的鼠皮上,不同時間點取接受液適量,經(jīng)0.22 μm微孔濾膜濾過,續(xù)濾液即為樣品溶液。同法制得不含青黛的陰性樣品溶液。精密稱取經(jīng)五氧化二磷干燥至恒重的靛藍與靛玉紅對照品適量,分別加入甲醇-三氯甲烷(8∶2,V/V)制成每1 mL含靛藍235 μg與靛玉紅2.08 μg的溶液,搖勻,即得對照品溶液[1-2]。1.2.3 專屬性試驗 分別吸取對照品溶液、樣品溶液與陰性樣品溶液,按“1.2.1”項下色譜條件進行測定,結(jié)果表明樣品中其他成分對靛藍與靛玉紅的測定無干擾。
1.2.4 線性關(guān)系考察 分別精密吸取靛藍對照品溶液4、6、8、10、12、14 μL,靛玉紅對照品溶液3、4、6、8、10、12 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譜儀,記錄峰面積。以進樣量X(μg)為橫坐標,峰面積Y為縱坐標繪制標準曲線。靛藍回歸方程為:
Y=42.535X-8.9114,r=0.9999(n=6)
靛玉紅回歸方程為:
Y=7004.9X-27.569,r=0.9995(n=6)
結(jié)果表明,靛藍進樣量在0.94~3.29μg范圍內(nèi),靛玉紅進樣量在0.00624~0.2496μg范圍內(nèi)線性關(guān)系良好。1.2.5 精密度試驗 分別吸取靛藍與靛玉紅對照品溶液各10μL,按“1.2.1”項下色譜條件進行分析,連續(xù)進樣6針,測定峰面積,靛藍與靛玉紅的峰面積平均值分別為64.8和134.5,RSD分別為1.2%和0.3%,表明儀器精密度良好。
1.2.6 穩(wěn)定性試驗 吸取樣品溶液,分別于0、2、4、6、8、12、24 小時進樣10μL,按“1.2.1”項下色譜條件進行分析,測得靛藍與靛玉紅峰面積的平均值分別為88.69和57.79,RSD分別為1.4%、1.4%,結(jié)果表明樣品溶液在24小時內(nèi)穩(wěn)定。
1.2.7 重復性試驗 精密稱取甘石青黛膏樣品6份,按“1.2.2”項下方法制備樣品溶液,按“1.2.1”項下色譜條件進樣10μL,測定峰面積,計算含量,結(jié)果靛藍與靛玉紅的平均含量分別為1.555mg/g與1.125mg/g,RSD分別為1.1%與2.6%,表明方法重復性良好。
表1 甘石青黛膏拆方軟膏皮膚透過動力學方程擬合結(jié)果
表2 不同基質(zhì)軟膏皮膚透過動力學方程擬合結(jié)果
1.2.8 回收率試驗 精密稱取空白基質(zhì)6份,分別精密加入適量靛藍對照品溶液與靛玉紅對照品溶液,按處方制備工藝制備含靛藍與靛玉紅分別為1.645mg/g與0.01040mg/g的軟膏,按“1.2.2”項下方法平行制備6份加樣樣品溶液,按“1.2.1”項下色譜條件進行分析,測定峰面積,計算得到靛藍與靛玉紅的平均回收率分別為96.97%與96.79%,RSD分別為1.1%與2.2%。
1.3 體外透皮吸收實驗
1.3.1 離體皮膚的制備 將雄性SD大鼠處死,取腹部皮膚剃毛后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干凈,仔細剝?nèi)テは轮緦?,即得離體皮膚,立即進行透皮試驗。1.3.2 實驗裝置 采用改進Franz雙室滲透擴散裝置(擴散面積1.77cm2,擴散池容積7mL)。恒速電磁攪拌300r/min,擴散池夾層水浴溫度保持在(37±0.2)℃。
1.3.3 實驗方法 將處理好的離體大鼠皮膚置于水平擴散池結(jié)合處, 角質(zhì)層面朝向供給池, 并用彈簧夾固定。接受池中加入2%氮酮-70%乙醇生理鹽水溶液[3],并傾斜將氣泡排盡,供給池中加入1.0g軟膏,涂抹均勻,分別于1、2、4、6、8、10、12小時從接受池取樣2mL,并隨即補充等量接受液,樣品液經(jīng)0.22μm微孔濾膜濾過,按“1.2.1”項下色譜條件進行分析。
計算單位面積累積透過量(Q):
其中Qn為第n個時間點的累積透過量(μg),V為接受池中接受液的體積(7 mL),Vs為取樣體積(2 mL),Cn為第n個取樣點測得的藥物質(zhì)量濃度,Ci為第i個取樣點測得的藥物質(zhì)量濃度,S為擴散池有效滲透面積(1.77 cm2)。以Q對滲透時間t進行線性回歸,所得方程即為滲透動力學方程,所得斜率即為透皮速率常數(shù)Js(μg·h-1·cm-2),直線與X軸的交點為滯后時間tlag(h)。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AS 9.3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甘石青黛膏拆方體外透皮試驗結(jié)果見表1,累計滲透量-時間曲線見圖1、圖2,不同基質(zhì)體外透皮試驗結(jié)果見表2,累計滲透量-時間曲線見圖3、圖4。
結(jié)果顯示不同甘石青黛膏拆方軟膏中靛藍與靛玉紅體外透皮行為符合零級動力學方程,靛藍與靛玉紅在12小時內(nèi)體外透皮速率接近恒速,作用時間較長。
圖1 甘石青黛膏拆方軟膏中靛藍累計滲透量-時間曲線
圖2 甘石青黛膏拆方軟膏中靛玉紅累計滲透量-時間曲線
圖3 不同基質(zhì)軟膏中靛藍累計滲透量-時間曲線
圖4 不同基質(zhì)軟膏中靛玉紅累計滲透量-時間曲線
經(jīng)皮滲透性研究的目的是了解藥物經(jīng)皮膚滲透的過程,尋找影響藥物經(jīng)皮膚滲透的因素以及篩選經(jīng)皮膚給藥制劑的處方組成。角質(zhì)層是藥物透皮吸收的限速層,是主要滲透障礙,對藥物滲透的影響很大,所以克服皮膚的屏障功能,促進藥物在一定時間內(nèi)透過皮膚達到治療量是藥物透皮給藥系統(tǒng)研究的關(guān)鍵問題之一。不同個體間的皮膚情況存在差異,所以在鼠皮的選擇方面應盡量選擇體重相同的大鼠,同時取皮位置盡量相同,在處理鼠皮時應注意盡量保證角質(zhì)層完好;試驗過程中溫度不宜過高,時間不宜過長,以防止鼠皮變質(zhì)影響結(jié)果。同時應保證接受液與鼠皮的充分接觸,防止氣泡的產(chǎn)生,減少實驗誤差。
甘石青黛膏由青黛、煅爐甘石、煅石膏、苦參、關(guān)黃柏、冰片組成,其中青黛為本方君藥,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斑,清肝瀉火,定驚的功效,外用解毒除濕,消腫止痛,故本實驗對其主要成分靛藍及靛玉紅進行考察。本實驗中,全方組的透皮速率和累計滲透量均大于拆方組,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透皮速率比較P=0.014,滲透量比較P=0.016,其中靛藍的累積滲透量由大至小依次為:全方>缺苦參>缺煅石膏>缺黃柏>缺冰片>缺煅爐甘石,靛玉紅的累積滲透量由大至小依次為;全方>缺煅石膏>缺苦參>缺黃柏>缺煅爐甘石>缺冰片,說明配伍對靛藍與靛玉紅的體外滲透率有影響。另外,本實驗對兩種基質(zhì)中的靛藍及靛玉紅進行了體外經(jīng)皮滲透研究,結(jié)果顯示橄欖油基質(zhì)對軟膏中靛藍的滲透效果較凡士林基質(zhì)明顯,而二者對靛玉紅的影響沒有顯著性差異,說明不同基質(zhì)對藥物的透皮吸收亦有影響。
[1] 馬莉,孫琴,李友,等.HPLC法測定板藍根藥材及制劑中靛藍和靛玉紅含量[J].藥物分析雜志,2010,30(9):1642-1645.
[2] 王金鵬,孫翠萍,林海霞,等.HPLC測定復方南板藍根顆粒中靛藍和靛玉紅的含量[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2,18(21):128-130.
[3] 蘭頤,王瓊,安靜,等.不同接受液對藥物體外透皮試驗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3,19(13):7-10.
(本文編輯: 禹佳)
·啟事·
本刊“綜述”欄目征稿
《環(huán)球中醫(yī)藥》雜志一貫重視綜述文章,辟有“綜述”欄目。綜述是作者通過廣泛的查閱文獻吸收經(jīng)驗、教訓,為自己的課題研究進行充分的準備的過程??梢詭椭x者較短時間內(nèi)了解掌握相關(guān)研究課題的研究現(xiàn)狀、爭論焦點、已解決和尚未解決的問題、前景展望,尋找科研課題的研究線索。
本刊“綜述”欄目文章格式要求:(1)須有中、英文摘要;(2 )正文不少于4000漢字;(3) 近5年文獻不少于65%;(4)須綜中有述,有作者的見解和評議;(5) 可以有西醫(yī)內(nèi)容,但主體必須是中醫(yī)藥相關(guān)研究。
海外學者十分看重綜述的寫作,本刊既歡迎某領(lǐng)域有一定造詣的專家撰寫述評、綜述,同樣歡迎年輕學子把課題開題資料認真整理,寫作綜述投稿。對于觀點新穎、寫作優(yōu)秀的綜述,本刊會先于其他欄目文章,優(yōu)先安排刊期。
Effect of different compatibility and different matrices on transdermal absorption ofGanshiQingdaiointment
JIANGYingjuan,CAILingling,TANGHuaqi,etal.
DongfangHospital,Bei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Beijing100078,China
Corresponingauthor:LIYuanwen,E-mail:yuan-wen@sohu.com
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determination method of indigo and indirubin in transdermal experiment in vitro,study the permeation behavior of indigo and indirubin in whole and disassembled prescription and in different matrice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drugs and different matrices on the transdermal effect. Methods The permeation was studied on rat skin with Franz diffusing cell, the content of indigo and indirubin was detected by HPLC. The transdermal permeability of indigo and indirutin in whole and disassembled prescription and in different matrices were evaluated. Results Skin penetration rate and cumulative infiltration in whole prescriptio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disassembled prescription; The penetration of indigo was better in olive oil than in petroleum jelly, whil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indirubin. Conclusion Different compatibility and different matrices ofGanshiQingdaiointment has effect on the percutaneous absorption of indigo and indirubin.
GanshiQingdaiointment; Indigo; Indirubin; Percutaneous absorption.
北京市科委“十病十藥”專項(Z131100002513013)
100078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方醫(yī)院皮膚科(姜穎娟、蔡玲玲、李元文);北京中醫(yī)藥大學中藥學院[湯化琪(碩士研究生)、孫毅坤]
姜穎娟(1981- ),女,博士,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皮膚病性病。E-mail:jiangyingjuan@163.com
李元文(1962- ),本科,主任醫(yī)師,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皮膚病性病。E-mail:yuan-wen@sohu.com
R284
A
10.3969/j.issn.1674-1749.2017.05.005
2016-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