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曉輝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必須按語文課標的要求,根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喚醒學生的求知欲望,尊重學生的自尊,關愛他們的身心,給他們溫暖,讓他們對老師有親切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快樂與滿足,讓每個學生的學習成績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14-011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4.076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自己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fā)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睂W習興趣是學生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核心因素,是激發(fā)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動力。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激發(fā)他們學習的內在動力,是促進學生學好語文根本保證,也是貫徹素質教育中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呢?下面談談筆者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關愛學生,煥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親其師,信其道”,這是我國古代教育家總結出的教育經驗。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關心學生、愛護學生。教師對學生真摯的愛和尊重是開啟學生心智的鑰匙。教師只有對學生以誠相待,尊重信任他們,了解他們的日常學習實際問題和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尊重他們的人格,不傷他們的自尊,與他們交心,給他們以溫暖,一視同仁,讓他們感覺到師生之間沒有距離。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對教師產生親切感、信任感、依賴感,愿意接近老師,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尊敬老師、信任老師,才能傾聽老師的教誨,才能自言而然地接受老師“傳道授業(yè)”,才能在學習上形成自覺。
二、巧設導語,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導入新課時的導言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導語不僅為學生開始學習新的知識奠定了基礎,更重要的是教師用巧妙的導語,把學生引入一種追求新知的情境中來,喚起他們的求知欲望,激發(fā)他們對學習新知識的興趣。所以,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年齡特征和教材內容,精心設計好導言,從課的開頭就把學生引到學習探索新知識的情境中來。如我在教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十二課《狼牙山五壯士》一課時,是這樣設計導語的:“同學們一定看過很多抗戰(zhàn)片的電影,也經??吹饺毡镜蹏髁x侵略中國時燒、殺、搶、掠的電影鏡頭吧!面對這些無惡不作的敵人,我們中國老百姓屈服了嗎?我們中國人民解放軍是怎樣和他們這些侵略者浴血奮戰(zhàn)的呢?這節(jié)課老師就帶領同學們走進抗日英雄的典型代表,《狼牙山五壯士》的戰(zhàn)斗現場,看看他們是一種怎樣的戰(zhàn)斗場景?”從同學們的目光中,我看出了他們急切地想聽個究竟,這時就趁熱打鐵巧妙地導出了課題。
三、巧妙過渡,鞏固學生的學習興趣
自控能力差,意志薄弱,注意力不集中,這是小學生共同的特點。所以教師就要隨時隨地地采用鼓勵或激趣的過渡語,適時地把握好時機,不斷地把學生的興奮點調到最高值,隨時喚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始終保持著旺盛的求知欲和持久的注意力。這就要求教師要強化自身素質和自己的人格“魅力”,像磁鐵一樣,不斷地吸引著學生。這樣就要求教師不但要具有高尚的師德形象、淵博的知識、高超的教學藝術、靈活的教學方法,富有磁性的語言藝術等,更要有從學生的表情中得到學生心理狀態(tài)的反饋信息的能力,只有具備這些能力,才能及時調整課堂活動內容、方式、方法,并能在學生精力集中時,設計本節(jié)課的重點問題,在思維疲憊時巧設通俗易懂的提問;在學生不自信時投以鼓勵和關懷的目光,讓學生在問題中探索,在討論中激趣,在趣味中獲知。
四、力求成功,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真正有本領的教育家,都善于運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引起學習的求知欲望。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币淮纬晒Φ捏w驗,會十倍、百倍地增強其自信心,將會激起他們企盼獲得更多、更大的成功的強烈愿望。也有人說過:“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鼓起進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在教學中我隨時注意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不斷地為他們創(chuàng)造機會,對基礎比較好的學生、智商比較高的學生、視野比較寬的學生提出一些比較深奧的、難以理解的、不易表達的問題,給他們創(chuàng)造一些發(fā)散思維的空間,擴大他們的知識面,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和表達能力;而對那些基礎知識不扎實,相對反應問題能力比較遲緩的學生,則給他們提問一些通俗易懂,喜聞樂見的與本課聯系緊密的問題,讓他們從中也能得獲成功的喜悅、成功的快樂和成功的滿足。這樣對后進生而言很大程度上保護了他們的自尊心。讓他們從他們的進步中感覺到“我能行!”“我很行!”,從而也堅定了他們的自信心,增強了自豪感。
五、養(yǎng)成習慣,讓學習成為學生的自覺行動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正處在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階段,他們對新的東西有足夠的興趣,但缺乏學習的耐力和持久性,注意力不能長時間的集中。根據學生的這種心理特征,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參與。例如教師在講解新的知識以后,在讓學生鞏固練習的過程中方法變化多端,如,各小組比賽答題,選出優(yōu)勝隊,這樣不僅能發(fā)現教學中的漏洞,還能加深學生對所學新知識的印象。這樣,基礎好的學生學習成績能保持穩(wěn)中有升,基礎差的學生成績也會有所提高,從而達到了全班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都有進步的目的。
總而言之,教師的教學成功要通過各種途徑來實現。有意識地鼓勵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每個學生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之中,讓所有的學生都樂學、善學、肯學,讓學生在興趣中獲取知識,在興趣中掌握分析問題、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技能,從而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申麗.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J].祖國(建設版), 2013(1):357.
[2] 張翼高.激發(fā)小學生語文興趣方法論[J].教育, 2016(6):22.
[責任編輯 齊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