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喬蘭
摘 要:習作教學要重視對學生的研究,激發(fā)學生習作情感,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還要引導學生學會發(fā)掘、積累習作素材,減少命題等對習作的束縛,明確文學作品和習作的區(qū)別,強調(diào)習作內(nèi)容的真實性,要通過各種形式小練筆增加習作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理性;向度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11-0021-01
學生的習作是基礎性的語文學習活動,一般有著內(nèi)容寫實、要求寬泛的特點。但這并不是習作教學的最終目標。那么,習作教學到底應遵循什么樣的方向標?習作教學從哪里起步?習作教學需要怎樣的價值判斷?這些都是值得語文教師從理性角度深入研究的課題。
一、讓習作教學有意思起來
長期以來,習作教學的價值取向徘徊在“有意思”和“有意義”之間,部分教師甚至認為,那些兒童眼中真實、有趣的生活世界缺失應有的理性價值,如果照實搬進習作當中,就會顯得粗糙、庸俗。教師總習慣于將兒童本真習作內(nèi)容進行提煉加工,用成人的價值標準去衡量兒童的認知和情感,將成人的判斷投映到他們幼小的心靈世界,這種做法是有待商榷的。兒童有自己的習作世界,應該鼓勵兒童“我手寫我心”。“有意思”是兒童習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兒童對習作產(chǎn)生興趣的原動力。比如,在習作教學中嘗試引入《活了一百萬次的貓》這樣學生非常喜歡的繪本作品。教師在習作教學前,引領學生嘗試開展自由閱讀,然后借助圖片,將零散的內(nèi)容進行想象串聯(lián),構思出完整的故事,然后再進行個性化的創(chuàng)作。學生為虎斑貓設計了許多幸福而溫暖的故事,體現(xiàn)了學生對繪本故事情節(jié)的個性化理解,發(fā)展了學生的想象力,融入了學生的自我情感體驗。從兒童的立場出發(fā),生活中的花鳥蟲魚、風露雨水都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如果基于兒童的視角來開展習作教學,他們的思路便會寬廣起來,思維就會活躍起來,熱情也會高漲起來。
二、在習作中提高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語文課程具有很強的綜合性與實踐性,個體在語文學習中,積累相關語言知識,能夠形成一定的語用能力。然而,部分教師把教學的重心過分傾斜于閱讀教學上,忽視了學生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的訓練。習作教學是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文字能力的重要途徑。首先,要讓語言文字的訓練有本可依。長期的教學實踐中,許多教師的習作教學都是只有題目而沒有教材,使得習作教學缺乏結(jié)構化的目標和階段性的措施。教師各施己教,教學的措施低效重復。教師要根據(jù)單元課程的內(nèi)容,梳理出習作訓練的主題,形成系統(tǒng)化的習作序列和要求。在此基礎上,可以組織編寫具有“主題特色”的習作教材,分階段對習作教學進行規(guī)范。其次,要將閱讀教學和習作教學融合進行,實現(xiàn)語文教學中的讀寫連接。在開展“主題閱讀”的同時,引領學生積累素材、觀察生活,指導學生學寫短小的隨筆??梢詫W生習作中的表達方法、構思技巧等與閱讀素材中的范作進行對比,幫助學生從閱讀中吸取表達的營養(yǎng)。第三,對不同年齡段學生采取針對性的訓練。低年級學生在識字、寫字訓練的同時,要關注其篇章意識的形成。比如,低年級兒童喜歡誦讀兒歌,教師可以與學生一同圍繞一首兒歌采用由聽到讀再到背的游戲形式,訓練學生的語感能力和聽記能力、理解能力。中、高年級學生重點培養(yǎng)其素材搜集能力和習作結(jié)構能力。要讓學生圍繞主題學習內(nèi)容,采取錄音、錄像、文字、圖表等形式,記錄主題研究的過程,然后指導學生進行簡單的結(jié)構性處理,學會謀篇布局的方法。
三、用激勵式評價形式促進習作能力發(fā)展
習作教學離不開講評活動。好的習作評講課一定不僅僅是對學生作品的優(yōu)缺點進行分析,而是一次激發(fā)學生習作興趣的動員活動,借助習作評價讓每個學生看到自己寫作能力的進步,引領他們朝著更高的目標努力。習作講評要像于漪倡導的那樣“評出信心、評出熱情”。激勵性的評價離不開教師的客觀公正。激勵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習作水平的提高,但也應該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不能一味地迎合學生的“愛表揚”心理。比如,有的教師在評講時,只展示學生寫得生動具體的片斷,而不指出其空洞無物的小節(jié),只朗讀習作中富有真情實感的部分,而故意忽略其習作中干癟無味的表述,這是不應該的。對于學生習作中的不盡如人意之處,教師應該誠懇地給予幫助,這么做一樣能增添他們的習作熱情。激勵性的評價需要教師的精準施教。實踐中,有的教師喜歡在學生習作后寫上這樣的評語,“觀察得真仔細”“你的語言很優(yōu)美”,等等。事實上,這樣的評價屬泛泛之談,很難打動學生,缺乏應有的針對性。教師應該具體地列出學生作品中“觀察仔細”的字、詞、句、段來,在實例面前細數(shù)其優(yōu)點,給人直觀的認識。激勵性的評價還需要推陳出新,從評價語言的運用,到評價作品的角度,再到評價對象的確定,這些都需要教師在評講之前做足功課,切忌單調(diào)乏味。習作評講要在師生、生生的情感互動中真誠對話,彼此悅納,共同進步。
四、結(jié)束語
總之,教師要引領兒童從舒展自我精神的角度來看待習作,只有面向兒童的需要,這樣的學習才會流淌著生命的氣息。教師在重視習作教學思想性的同時,語文學科的工具性特點也不能忽視。要借助科學的導向評價,發(fā)掘兒童對習作學習的信心,將正面示范與評價相機進行,形成客觀、關愛的課堂評價生態(tài),促進習作教學的高效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周鴻斌.小學生習作評價方式的幾點新嘗試[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1(07).
[2]袁育林.小學生習作“失真”的成因及對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