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碩果累累,多彩的樹葉、水果,成了幼兒喜歡談?wù)摰脑掝},五彩繽紛的色彩都印在了他們靈動的眼睛里。
“感知并了解季節(jié)變化的周期性,知道變化的順序?!薄白層變憾嘟佑|大自然,感受和欣賞美麗的景色和好聽的聲音?!薄爸С钟變涸诮佑|自然、生活事物和現(xiàn)象中積累有益的直接經(jīng)驗和感性認識?!边@些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的目標和教育建議可以在碩果豐收的秋天里落實。人們常說,最浪漫最有童話的季節(jié)在秋天。讓幼兒去尋找、觀察、發(fā)現(xiàn)、比較和制作,讓幼兒擁有采過、摘過、撿過、玩過、藏過等經(jīng)歷,那樣的秋天才是真正童年的秋天,才是永遠不會忘懷的秋天。于是,教師和大一班幼兒共同商量,一次不同尋常的“豐收的秋天——校園周圍的微旅行”應(yīng)運而生,目的就是為了讓幼兒更好地親近自然,感受生活,體驗詩一樣的秋天。
旅行,當然要有計劃,幼兒喜歡把它叫做“攻略”。做“攻略”之前,想在幼兒中間做個小調(diào)研,聽聽他們的想法,對于秋天,他們知道多少呢?因為他們才是本次旅行的重要“游客”,只有了解“游客”的需求,才能做到讓“游客”滿意。
教師發(fā)給幼兒每人一張“秋天調(diào)查表”,讓幼兒利用兩天時間把自己觀察到的秋天記錄下來(圖一)。
幼兒結(jié)合記錄情況暢所欲言地交流自己發(fā)現(xiàn)的秋天。
圖一
教師:“請看著你們的記錄說一說,自己是怎么發(fā)現(xiàn)秋天的?”
“我看到樹葉落了,所以秋天到了?!?/p>
“我嘗到了好多水果,這些就是我畫的水果圖。”
“天氣有些冷了,衣服穿得越來越多了?!?/p>
“這是我爺爺家里收獲的玉米、倭瓜、辣椒?!?/p>
“我發(fā)現(xiàn)秋天的顏色好多啊,有紅紅的石榴、黃黃的香蕉、紫色的葡萄。”
幼兒開始你一言我一語地訴說自己看到、聞到、聽到、感受到的秋天?!芭叮瓉砟銈兪峭ㄟ^眼睛看、鼻子聞、耳朵聽等方法,了解豐收的秋天來了?!?/p>
看著幼兒自己發(fā)現(xiàn)的秋天調(diào)查表,在和他們的交流中,教師發(fā)現(xiàn)之前的調(diào)查表在設(shè)計上有一些不足。雖然這張調(diào)查表像“導游圖”,串起了整個微旅行,并且?guī)椭變涸诼眯兄蠡貞浐驮佻F(xiàn)微旅行的點滴感受,但是總覺得缺了點什么。通過傾聽幼兒的談話,教師更加明確了他們大多數(shù)是通過眼睛看、鼻子聞、耳朵聽、用身體觸摸等方法了解秋天的。那除了提領(lǐng)出“看、聞、聽、觸”四項之外,應(yīng)該再加入些什么呢?難道秋天的變化只有通過這四個方面才能發(fā)現(xiàn)嗎?對秋天的體驗說不定還有其他的路徑。如果表格的設(shè)計只有這四個討論的路徑,那會不會局限了幼兒對秋天的體驗。于是,我及時對調(diào)查表進行了修改,增加了幼兒提到的四項及“留白”“問題”部分,留出的多行“空白”和“疑問”,給幼兒留出更大的發(fā)現(xiàn)、觀察、探索、尋找答案等的空間。
就這樣,一份基于“游客”的修改后的“秋天調(diào)查表”(圖二)出爐了。
圖二:修改后的秋天調(diào)查表
“秋天有沒有光臨我們的幼兒園?你在幼兒園的什么地方發(fā)現(xiàn)了秋天?”教師繼續(xù)把問題拋給幼兒,想了解他們到底有沒有在意身邊的自然變化。
“上次去種植園,我看見向日葵快成熟了?!?/p>
“我們班里的菊花開了?!?/p>
“老師領(lǐng)我們在戶外活動時,看見樹葉變黃了?!?/p>
……
幼兒各抒己見。經(jīng)過一番討論,校園旅行記中的四個“旅行點”浮出水面。
第一站:幼兒園園內(nèi)。
第二站:幼兒園種植園。
第三站:幼兒園門口的水果店。
第四站:幼兒園大門兩旁。
幼兒對于自然界,可能會比成人有更細致的觀察,就如理查德·洛夫在《自然法則》一書中所說,“孩子在自然界有著比我們覺察到的要多得多的感官能力?!薄吨改稀返目茖W領(lǐng)域目標也明確指出,“在成人的幫助下能制定簡單的調(diào)查計劃并執(zhí)行?!薄?-6歲幼兒能用數(shù)字、圖畫、圖表或其他符號記錄?!?/p>
要充分地信任幼兒,他們才是活動的主體。所以,活動的準備、地點的選擇等必須從幼兒中來。因此,教師和幼兒共同商量制定調(diào)查計劃,討論調(diào)查對象、步驟和方法,以及確定四個“旅行點”。來自于幼兒的觀察點,一定是他們感興趣的,每位幼兒也會因此進行細微的觀察和生動的交流。
我們領(lǐng)著一群興奮不已的“游客”開始了此次幼兒園微旅行。
關(guān)鍵目標:你看到了什么?
“老師,樹葉真的變黃了,還有已經(jīng)落下來的葉子,葉子的顏色是不一樣的?!?/p>
“那棵樹可沒落葉啊!”
“嘿,快來看,花盆里的花開得好旺,是玫紅的,但這花不像菊花?!?/p>
“老師,你快看,主樓門前的植物可沒落葉呀,它真勇敢?!?/p>
“快來啊,他們把落葉撿了好多,說要回去用樹葉印貼畫。”
“老師,這些落葉的形狀和顏色都不同,還有里面的圖案也不同?!保淙~的肌理)
“每棵樹的樹干和樹枝都不同呢?”
……
關(guān)鍵目標: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老師,向日葵彎著腰,葉子都蔫了,瓜子硬了,比上次我們看時飽滿多了。”
“是不是瓜子可以吃了?剝開肯定香香的吧?”
“我們剝開聞聞吧!”
“哇,真的有香味?!?/p>
“真的嗎?讓我也聞一下嘛?!?/p>
“我也聞到了,要把鼻子湊近了聞,真的有香味?!?/p>
“老師,你快過來,綠辣椒比紅辣椒更辣,不信,你掰開聞聞?!?/p>
“紅西紅柿少了、綠西紅柿多,還有大大小小紫色的茄子,還有一些小小的豆角?!?/p>
“好想吃豆角燜面、燒茄子,真香啊……”
幼兒把成熟的玉米、向日葵、辣椒采摘下來,捧在手里,臉上洋溢出幸福和滿足。
在返回園里的路上,幼兒又發(fā)現(xiàn)了成群結(jié)隊的蝸牛,有的幼兒說:“小的估計是孩子,大的是媽媽?!庇變簢鷶n在一起,對爬在圍墻上的蝸牛觀察了很久,議論交流了很久,有個別男孩用手觸碰蝸牛的殼,看著蝸牛將頭藏入殼內(nèi);有的幼兒觸碰時不小心將小蝸牛掉落到地上,他們看著小蝸牛繼續(xù)往前爬行,互相低語,表揚蝸牛的勇敢。幼兒臉上是滿滿的好奇和喜悅,久久不忍離開。
關(guān)鍵目標:你觀察到了什么?
“快看棗,顏色不同,形狀也不同?!?/p>
“你們看,這是我奶奶愛吃的柿子,還可以做成柿餅?zāi)?。?/p>
“葡萄也是有綠有紫,這種細長形看起來有點像葡萄的叫提子?!?/p>
“老師,這是哈密瓜,好甜好甜的。”
“黃黃的酥梨,水可大可甜了?!?/p>
“看,是石榴,都裂開嘴了,看到了里面好多紅紅的果仁?!?/p>
關(guān)鍵目標:你的身體感受到了什么?
“老師,我感覺到有風吹?!?/p>
“看,樹在動,葉子飄落下來了。”
“吹得有點冷了,手好涼?!?/p>
“人們穿著兩件上衣和長褲子了。”
“爺爺奶奶穿上漂亮的毛衣了?!?/p>
“還有的阿姨穿上短靴子了。”
“看,那個小弟弟都戴上好看的動畫帽子了?!?/p>
金風送爽,葉落知秋。微旅行時,幼兒帶著自己設(shè)計的調(diào)查表,一站一站地去感受,沉浸在秋天的氣息里。幼兒三三兩兩地漫步在園內(nèi)的自然環(huán)境中,時而看,時而聞,時而聽,時而問,有的還將落葉拾起后數(shù)數(shù),比比誰的多,誰的少,多幾片,少幾片,還有幾個愛動的男孩進行撒花游戲,他們比比誰撒得高,誰撒得樹葉飛舞得好看……這樣的旅行成了幼兒最鐘愛的活動,教師也在輕松愉悅中達成了教學目標。
旅行結(jié)束,幼兒都迫不及待地向我們展示他們完成的調(diào)查表。
“老師,我記錄了好多不一樣的樹葉……”
“我有好多種不同顏色、形狀的水果?!?/p>
“我還記錄了不同的蔬菜?!?/p>
“老師,這是能干的蝸牛一家?!?/p>
“我記錄的是秋天的風,風把人們的衣服都吹起來了?!?/p>
“這是不同味道的月餅,可好吃了?!?/p>
因為有了親身體驗和感受,幼兒的記錄鮮活而生動。從記錄情況來看,性別、性格有差異,記錄也明顯有不同。女孩用的線條是較婉約的螺旋造型,男孩用的是粗獷的短粗線條;內(nèi)向幼兒記錄時較用心和細致,外向幼兒圖畫較外露和彰顯。同樣是“聽”,有的幼兒聽到的是樹葉被秋風吹落的聲音,有的幼兒聽到的是馬路對面集貿(mào)市場放出的美妙音樂,還有的幼兒聽到的是落葉在地面上滾落的響聲。同樣是“聞”,有的幼兒聞到的是花開的香味,有的幼兒想象的是品嘗瓜子的美味,還有的幼兒說看到辣椒聞到了辣味……這樣的記錄反映出每位幼兒內(nèi)心的感受和表達,令人欣慰和驚喜。微旅行在幼兒興致勃勃的交流中落幕。
當然,教師對于幼兒“問號”中的記錄更是關(guān)注,比如:有幼兒記錄為什么有的樹落葉,有的樹沒落葉呢?落葉能干什么?為什么有的花開,有的花不開呢?樹干和樹枝有什么不一樣?……
我們和幼兒生成了“樹”相關(guān)的主題活動,繼續(xù)鼓勵幼兒自己主動去尋找答案,同伴間互相交流,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帶來或繪畫出來,通過環(huán)境展示共享秘密發(fā)現(xiàn),系列探索活動如火如荼地開展了起來。
這次愉快而難忘的“微旅行”,讓我深切感受到: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科學領(lǐng)域之科學探究的目標是“親近自然,喜歡探究”,體現(xiàn)了對幼兒好奇心和探究興趣的高度重視,可以用“好奇”“好問”“好探究”三個關(guān)鍵詞來概括。幼兒“好奇”主要表現(xiàn)在喜歡接觸大自然和新鮮事物,喜歡到戶外游戲,到大自然中去,并被周圍的事物所吸引,會駐足觀看。
這次微旅行,是基于幼兒之需求開展的活動,充分調(diào)動了幼兒的感官,是一次“感官大餐”。幼兒通過眼睛看、鼻子聞、耳朵聽,身體感受等方式尋找秋天的點點滴滴,感知大自然的氣息。
《兒童的一百種語言》中寫道:“孩子有一百種語言,一百雙手,一百個想法,一百種思考、游戲、說話的方式……”看著幼兒筆下那些風格迥異的圖畫和符號,真切地感受到了幼兒的“一百種語言”。這“一百種語言”可以讓教師走進幼兒的世界,更真實地了解幼兒、理解幼兒。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科學領(lǐng)域之科學探究的目標是“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教育建議中指出:“鼓勵幼兒用繪畫、照相等辦法記錄觀察與探究的過程與結(jié)果,注意要讓記錄有意義,通過記錄豐富觀察經(jīng)驗、建立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和分享發(fā)現(xiàn)?!?/p>
這次微旅行,幼兒通過觀察收獲信息,尋找問題答案,用簡單的圖畫和符號記錄、交流、分享自己的發(fā)現(xiàn)。為了更好地讓幼兒分享彼此的感受,教師把全班幼兒的調(diào)查表裝訂成冊,做成《秋天影集》,放置在圖書角。閑暇之余,幼兒都會過去翻翻看,因為有自己的記錄,幼兒翻閱的興趣很濃。
豐收的秋天給幼兒帶來了生機,帶來了遐想,帶來了思考和發(fā)現(xiàn),帶來了希望和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