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經祥
(重慶市工業(yè)學校)
【摘要】中職生作為一個特殊的學生群體,存在著一些心理問題,本文就他們中存在的自卑心理進行了一些分析,進而引導學生如何進行自卑心理的自我調適。
【關鍵詞】中職生 自卑心理 自我調適
一、案情
1、小張,男,16歲,某中職學校學生,父親常年生病,家中還有一個9歲的妹妹,一家僅靠母親一人在家務農維持全家生計,家庭經濟實屬困難,家里每月給的生活費在同學中是最低的。加上自己學習成績也不太好,性格也比較內向,總是一個人獨處,遇到老師同學總是盡量回避。
2、小姚,男,15歲,某中職學校學生,由于身材矮小且走路一瘸一拐,感覺自己長得很丑。從他記事開始,他清楚總有人取笑他。進入中職學校后,有時有同學議論,其自卑感越來越嚴重。他不愿意與別人交往,也害怕與別人交往。他總是怨恨自己,也怨恨上天對他的不公平。他還擔心自己的“形象”會影響自己的前途。
二、心理分析
自卑是一種因過多地自我否定而產生的自慚形穢的情緒體驗。自卑就是輕視自己,有些有自卑心理的人,并不一定是本身有什么缺點,而是不能正視自己,常把自己放在低人一等的位置上,并陷入不可自拔的境地。自卑感人人都有,只有當自卑達到一定程度,影響到學習、生活和工作的正常進行時,才歸之為心理疾病。自卑的主要表現(xiàn)是:總是自怨自艾,對自己的評價過低;看待事情很消極,總是往壞的一面去想;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經不起較強的刺激;謹小慎微、多愁善感,常產生疑忌心理;對自己和別人都信心不足,行為畏縮,瞻前顧后等。自卑的成因是多方面的,總體來說有以下因素:
1、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較差的生活境遇導致自卑
有的人因為生理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如生理殘疾、身材矮小或肥胖等)而感到自卑;有的人因為心理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如智力水平較低、脾氣不好等)感到自卑;還有的人則因為較差的生活境遇(如家庭經濟貧困等)感到自卑。
2、缺乏成功的經驗
成功的經驗是影響自信心建立的重要因素,挫折和失敗的體驗是導致自卑感形成的首要原因。一個人的成功經驗越多,他(她)的需要和期望也就越高,自信心也就越強。反之,若一個人幾次努力都失敗了,他(她)就會懷疑自己的能力,在挫折中難以自拔,形成自卑感。因此,對于自卑的人來說,無論做什么事情都不要把目標定得太高,要從小事做起,增加成功的經驗,特別要確保首次努力的成功,從而形成良性循環(huán)。
3、缺乏客觀的評價
每個人總是以他人為鏡來認識自己的。也就是說,人們總是根據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和期望來認識自己的長短優(yōu)劣之處。如果他人對自己的期望和評價較低,就會影響其本人對自己的正確認識,導致對自己的低估。
4、消極的自我暗示
自卑總是在比較中形成的,人們常常希望自己能夠無所不能,不允許自己在某些方面“技不如人”,忽視了人的特殊性,沒有認真想過“人有所長必有所短”而過于苛刻地要求自己,進而產生了自卑感。
5、家庭、學校因素
一些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不科學。在進入中職學校前,他們往往只希望孩子考高分、上大學。而當孩子上職業(yè)學校時,家長便失去希望,會發(fā)脾氣,批評、訓斥學生。這種傷害不僅會影響到他們在同伴中的形象,而且會使他們自己也越來越懷疑自己的能力,進而形成自卑心理。同時中職學校少數(shù)教育工作者教育水平所限,也可能會采用一些的不良方式教育學生。從而會導致一些學生產生自卑。
三、心理調適
1、正確對待失敗
中職學生由于知識、經驗的不足,失敗時往往找不到恰當?shù)姆椒ㄅ沤庾员案?、挫折感,結果出現(xiàn)惡性循環(huán),失敗導致自卑,自卑引起失敗。要知道,在漫長的人生征途上,一帆風順是不可能的,而挫折和失敗倒是必然會發(fā)生的,對此要保持平常之心,就不會在情緒上產生較大的波動了。
2、積極與他人交往
自卑者多數(shù)孤僻、不合群,自己把自己封閉起來。自卑的人長期獨處,心理活動的范圍、內容就會變得窄小,加之個人認識的局限,就會使心理活動走向片面,只看到自己的不足而忽略了自己的優(yōu)點,從而陷入深深的自卑之中而不能自拔。當你積極地與他人交往,你的注意力就會被他人所吸引,感受他人的喜怒哀樂,心理活動就不會局限在個人的小圈子里,心情自然就會變得開朗。另外,通過與他人交往,能多方位認識他人和自己,正確認識自己,由此調整自我評價,提高自信心。
3、提高自我評價,注重自我激勵
自卑心理既然是由于自我評價過低而導致的一種心理失調,那么,克服的主要辦法,就是提高自我評價,注重自我激勵。不要總是顧慮別人對自己的看法,過高地估價他人、過低地估價自己。要多看自己的長處,經?;貞涍^去的成功經歷,借以激發(fā)自信心。一個人不可能沒有缺點,同時也不可能沒有優(yōu)點。不要只看到缺點,不看優(yōu)點,而對自己過去失敗的事例,要進行重新歸因,不要將失敗的原因過多地歸咎于自己。當你面臨情況感到信心不足時,要不斷進行自我暗示、自我激勵:“人人都能干,我為什么不能干?“以前比這更困難的事我都能干好,何況這點事情。”經過這樣一段時間的鍛煉,自卑心理是可以減弱甚至消失的。
4、增加成功的體驗
自卑感通常是由于自我表現(xiàn)過程中遭受挫折和失敗而引起的,所以,成功地表現(xiàn)自己,補償過去的失敗,對于戰(zhàn)勝自卑是非常重要的。要懂得循序漸進地克服困難、鍛煉自己的能力。剛開始的時候,要選擇那些自己力所能及、把握較大的事情作為突破口,力爭首次行動成功。首次行動的成功意義重大,它打破了以往的局面,使情況發(fā)生了轉機,會大大地增強自信。另外,切不要忽視小小的成功,因為任何的成功都會提高人的自信。隨著成功體驗的不斷增加,自卑感便會逐步被自信所取代。
5、踐中增強自尊、自信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絕對不能因為經濟上的困難而陷入自卑和痛苦中不能自拔,應該把這種苦難當作寶貴的財富,相信困難是暫時的,充分發(fā)揮自己堅強的毅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不斷完善自身。要始終看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優(yōu)點、長處。在實踐中增強自尊、自信。同時,在努力學習的同時要積極參加勤工助學活動,在改善經濟狀況的同時要樹立尊嚴和信心,做到自立、自強。同時要有健康的消費心理,不攀比,防止和克服“打腫臉充胖子”的盲目消費。
6、作為有生理缺陷或殘疾的人,自己應該勇敢地面對生活
(1)停止抱怨,正視現(xiàn)實。生理缺陷或殘疾既然已客觀存在,怨天尤人無濟于事。只有勇敢地接受現(xiàn)實,振作起來,而不能成為生理缺陷或殘疾的奴隸。
(2)自強自立,自尊自重,做到身殘志堅。正因為自己生理上有缺陷,顯得“弱小”,自己無力改變,就一定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其他方面取得好的成績,來證明自己的“強大”。請你認識一下這位同學:王錦鵬,2013年秋進入江西新聞出版職業(yè)技術學院就讀。他因自幼患先天性遺傳性運動神經疾病,行動不便,無論是站立、走路、還是上樓梯……都需要花很大的力氣和更多的時間去完成一個在常人看似簡單的動作。他家境不好,父母早年離異,母親也身患同樣的疾病,他們家唯一的經濟來源僅靠著年逾古稀、退休在家的外公那微薄的退休工資。但王錦鵬積極、樂觀、好學、向上,用行動詮釋了什么叫‘堅強。他以頑強的毅力和刻苦的學習態(tài)度,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他在已完成的各門功課中有多門成績位列全班第一,總成績全班排名第二,被同學譽為“小學霸”,贏得了同學們的尊重和稱贊。
參考文獻:
[1]賈曉波 走出心理誤區(qū)-中小學生心理輔導與咨詢案例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1年
[2]京師心智 每天3分鐘讀懂心理學 中國法制出版社 2015.4
[3]易法建等 心理醫(yī)生 重慶大學出版社 2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