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循翠
摘 要:學習策略是指學生為了有效地學習和發(fā)展而采取的各種行動和步驟。英語學習策略即指與英語學習相關聯(lián)的學習程序、規(guī)則、方法、技巧及調控方式,包括認知策略、調控策略,交際策略和資源策略等。在英語教學中重視學生學習策略的培養(yǎng)是提高英語教學效益重要的一環(huán)。
關鍵詞:學習策略 培養(yǎng) 自主學習
一、在英語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培養(yǎng)的重要性
我國《英語課程標準》把學習策略列為英語課程目標之一,同時明確指出:學習策略是提高學習效率,發(fā)展自主學習能力的保證。大量的研究表明,語言學習策略與語言學習密切相關,是語言學習者完成學習任務,解決學習過程中出現問題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同時語言學家和教育家通過大量的研究,表明學習者的外語學習的成功與否與學習策略密切相關。Oxford(1990)指出,“由于學習策略是學習者主動參與、自我指導性的學習活動,因此對于學習者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蹦暇┐髮W文秋芳教授曾對語言學習成功者和不成功者進行比較,發(fā)現成功者注重聽、說、讀、寫各項活動的全面發(fā)展,不成功者則不重視說和寫的訓練;成功者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既注重語言的形式,又注重語言的意義,不成功者就比較單一,只注重語言的意義,或只注重語言的形式;成功者盡量避免使用母語,不成功者則在學習中依賴母語;成功者有效的管理學習的過程,不成功者則不能有意識的調控學習的過程。因此學生一旦掌握并生成自己的學習策略,學習過程就變成一個積極的、主動的求索過程。在英語學習中,如果學生能有效地掌握、使用可讓其終身受用的科學、高效的學習策略,不僅將有利于他們把握學習的方向、采用科學的途徑提高學習效率,而且還有助于他們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因此,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策略。
二、在課堂教學中滲透英語學習策略的培養(yǎng)
課堂上,教師在傳授英語知識、訓練語言能力的同時,對學生進行學習策略的培訓,要抓住每個學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使其非智力潛能得到充分發(fā)展,才會提高英語學習的效率。為此,首先要開設專題講座,提高學生對學習策略的認識水平,普及學習策略知識,建立并強化學習策略意識。其次,鼓勵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樹立學習英語的信心。這需要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精心創(chuàng)設求知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增強學習自信心,促使他們自覺探索學習的最佳方法和途徑,提高學習效率。在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策略過程中,作為英語教師應做到:第一,在新班上課前首先對學生現有的學習策略進行客觀的檢測和評價。第二,在日常教學中結合英語知識的傳授和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指導學生掌握學習策略。第三,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學習策略培訓,設計有效方案,做到有步驟、有措施。第四,建立學生個人學習檔案,詳細記錄學生的朗讀時間、單詞識記、課下閱讀、聽力訓練、口語交流等情況。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幫助學生逐步樹立英語學習的自信心,構建愉快、積極的學習氛圍。第五,分析、總結和整理英語學習策略培養(yǎng)效果,注意把階段性分析結果及時反饋給學生,以達到鼓勵和鞭策的作用。[1]
三、練習中滲透學習策略
讓學習者了解自己所學習的策略,必須提供練習這些策略的機會,才能深刻體驗到自己運用策略的過程,這才有可能學會這些策略。在策略的運用階段,教師應設計或精選能運用該策略的典型的習題,呈現的材料盡可能的豐富,多樣,從不同的角度讓學生進行嘗試。通過本階段的練習,使學生能切實掌握并運用于現實生活中。
在教學的開始,教師是教學的主導,要更多地、具體地示范各種策略的使用。但隨著教學的進行,教師應逐漸更多地引導學生使用這些策略。練習活動也是操作活動,這個階段的活動常常是同學在合作中進行的。例如面對新的問題,學生們討論應采用哪個策略最合適,以及為什么采用這一策略?又如閱讀一段短文,討論可能遇到的生詞,并能夠通過上下文進行猜測,從而達到最終理解全文。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先讓學生默讀,然后討論遇到的生詞、難懂的句子。當他們運用策略有一定的困難時教師應及時指導,教師應幫助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來展開討論,而不只是對詞句進行簡單的重復;靈活的利用學生對短文的理解,把它與新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師和學生都要有明確的目標,這樣才能提高閱讀地效果;教師、學生對已發(fā)言的學生做點評,應引導學生朝更高的學習策略目標前進。
四、教師要組織學生及時交流、相互學習、調整學習策略
學生要善于觀察他人的學習策略,與他人交流學習體會。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和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聽教師講解學習內容已不再是學生在課堂上的惟一學習方式,教師要根據學習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作用和課堂學習的集體性優(yōu)勢,組織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進行討論,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在這種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充分展現各自的學習策略,使學生得到廣泛的交流與學習,從而提高各自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
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的學習策略,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咨詢。但是要做到這一點,教師自己首先必須了解學習策略。教師為學生提供指導和咨詢時,不要輕易否定學生的學習策略,更不能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可以以合作伙伴或朋友的身份與學生交流,避免給學生造成一種“我說的就是對的”的印象。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課,教師如何教、如何引導學生學,是新課程改革擺在廣大教師面前的重大課題。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英語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們有效學習的方法,從而培養(yǎng)他們獨立學習的能力。實踐證明,學習策略是學生學會學習的核心部分,運用良好的學習策略對提高英語學習效果有著直接影響。因此,英語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有效地運用各種學習策略的能力。英語學習策略培訓應以學生為中心,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指導的英語教學理念。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根據不同的學生群體,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階段以及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學習策略培訓方式。學習策略培訓是培養(yǎng)學生掌握有效學習策略的最佳途徑。通過學習策略的培訓,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會有一個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
[2]《任務型外語學習研究》程可拉著 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