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賽題
這個過客路過一個茶水攤,分別向一個老人和一個小孩詢問前方的路該怎么走。老人告訴他,過了一個墳地,再往前一拐,差不多就到了。小孩告訴他,看見一片鮮花,你再往前走就到了。
同樣一個地方,老人眼里看見的是墳?zāi)?,小孩眼里看見的是鮮花,可見兩個人的視野和心態(tài)是截然不同的。
彼之雨雪,吾之春風(fēng)
□浙江新昌中學(xué) 王馨怡
同是竹杖芒鞋,有人看見一身落寞,有人則品出一派灑脫;同是夕陽余暉,有人秋水共長天一色,好不壯闊,有人則日薄西山,心頭戚戚寞寞;同是蘭舟催發(fā),有人只識現(xiàn)時的肝腸寸斷,有人卻望見了日后的山長水闊。同事同物,而所見之景萬殊,是心之迂闊不同、視野之遠近有異也。
錢鐘書先生,我最敬佩的一位君子,一位真正能看見墳?zāi)古缘孽r花,聽見巉巖上的鳥鳴的智者。十年浩劫,冷眼冷遇冷言冷語,在他眼里恰是難能可貴的好時機——他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潛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我知道許多人心馳東坡“萬人如海一身藏”,也企慕莊子所謂的“陸沉”,而真正甘心“埋沒”的卻寥寥無幾。鐘書先生則不然,他將人人避而不及的“埋沒”視作另一種形式的積累?!奥駴]”于他是一件量身定做的“隱身衣”,在它的遮蓋下,世態(tài)人情分毫畢現(xiàn),可作書讀,可當戲看。唯有身處不名的人最有機會看到世態(tài)人情的真相,而非面對觀眾的表演。這一切嬉笑怒罵最后也都化為滋養(yǎng)其作品情節(jié)、人物、細節(jié)的萬斛泉源,成為不朽的經(jīng)典。
人人不解鐘書先生“曳尾涂中”之樂,卻不知道泥淖里也能看見天空中的飛鳥,也更有可能觸碰岸邊思想的蒹葭。于是在那個許多人只看見黑暗和痛苦的年代,錢鐘書還看見了理想和光亮,并憑著這一道光摸索到了天放亮的時刻。君子心連廣宇,視野通達,能識疾風(fēng)中勁草,見暮靄中虹霓。
還有一位不得不提——史鐵生。對于殘疾和苦難,他如是說:“此岸永遠是殘缺的,否則彼岸就要坍塌?!彼匆娏爽F(xiàn)實中缺陷的必然性,他的身體是殘缺的,更可悲的是有些靈魂的千瘡百孔。因此,殘疾和苦難都沒成為他怨恨命運的理由。面對死亡,他在《我與地壇》中寫道:“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彼吹猛笍?,以至在2010年死亡真正降臨的時候,他也毫無恐懼,離去得既勇敢又有尊嚴。撒旦如遍地吼叫的獅子四處尋找可以吞噬的人,常人只見死亡之可怖猙獰,史鐵生卻看見死亡中的新生、悲憫、安寧。他的心態(tài)正如地壇里的草木蜂鳥,素樸靈動而極富生氣,也正是這種心態(tài)讓他看見了“荒涼衰敗”的地壇里的蓬勃之氣,看見卑微螞蟻的可愛、渺小露水的圣潔、丑陋蟬蛻的詩意,看見萬物性靈,看見大智大美。他在朱漆剝落、圍墻坍圮的地壇里看見了生命的真諦。
萬物都有千百張面孔,關(guān)鍵在于你選擇哪一張去觸摸。囿于眼界和心態(tài),許多人往往只見晦暗、陰沉、膚淺的一面,卻對其他模樣視而不見。東坡眼中的星月赤壁卻是他人眼中吊古傷今的傷心地,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眼中的“科學(xué)與詩意完美的結(jié)合”可能是很多人眼中平凡至極的小村落,巴菲特眼中財富與機會涌動的機會恰是其他股民倉皇而逃之時。寫過《龍城三部曲》的作家笛安曾被問詢?yōu)楹芜x擇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作為故事的落筆點,她回答:“可能大多數(shù)人提及普通、家庭、三代,都會想到柴米油鹽的瑣碎,但是我看見了其中復(fù)雜而柔軟的人性?!睂嶋H上,她上升至人性高度的眼界不僅觸動了讀者更成就了她自己。
人生路漫漫,有人俯仰之間皆是陽春煙景,有人卻愈走愈心力交瘁。何妨闊心胸、拓眼界?以浩然心胸擁抱大世界,以袤然視野觀人情百態(tài),見平凡中的不凡、紛繁中的簡單、困窘時的機遇。故彼之雨雪,即吾之春風(fēng)。
(指導(dǎo)教師:何文魁/編輯:李躍)
評點:楊曉莉
文首一段排比,巧妙化用詩詞,既緊扣文題又盡顯作者詩詞底蘊。作者圍繞眼界、心態(tài)不同所見之景也不同展開一系列論述,舉錢鐘書、史鐵生的例子,間雜引語,文字優(yōu)美而有自己的思考深度。尤其對于生死一事的論述,更是將文章主旨升華到新的層次。文末將論述范圍拓展到生活、經(jīng)濟,又筆鋒回轉(zhuǎn),借新生代作家笛安的例子再次強調(diào)眼界之別。
下期賽題
讀《論語》,不能不注意儒家對“文與質(zhì)”關(guān)系的論述。
《論語·雍也》中說:“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卑凑諚畈壬姆g:“樸實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于樸實,又未免虛浮。文采和樸實,配合適當,這才是個君子?!保ㄟx自《作文與考試》高中版2016年30期《文與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