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偉輝
(廣東省東源中學,廣東河源,517000)
摘 要:現(xiàn)如今,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大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數學教學工作者強調將導研式教學手段作為一種新的數學教學方法,引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效促進學生的數學能力。本文主要分析了導研式教學的含義、基本特征以及導研式教學方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以期確保高中數學教學工作順利進行。
關鍵詞:導研式 高中數學 教學方法
在實際的高中數學教學中,導研式教學成為了一種教學手段,主要是在老師科學的指導下,將學生的自我探索精神充分進行發(fā)揮,對問題進行及時發(fā)現(xiàn)、解決。導研式教學方法將傳統(tǒng)教學中刻板的課堂教學風格進行了徹底的打破,在這樣的教學方法之下,學生能夠利用獨立探究以及小組交流的模式展開教學。
一、導研式教學的含義
導研式教學成為了一種高效的教學手段,也就是老師在課堂上給予學生一個大致的課程探索框架,在課后,學生可以和其他同學進行合作、交流,同時展開自我探索,在不斷的溝通交流中,發(fā)現(xiàn)疑問,得出解決的方案。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就可以進一步拓寬問題,充分認識到問題蘊含的數學思想,懂得及時對增加的不足進行反思、總結,鑒于此,要想充分發(fā)揮該樣方法的精髓,就要求學生本身具備一定的動手能力。
二、導研式教學的基本特征
(一)老師扮演輔助角色
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老師通常被作為課題教學的主角,給學生樹立的是高高在上的形象,使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流于形式。而在如今的導研式教學過程中,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指導者,在教學中最大的作用就是給予學生相關的探究框架,并適當地為學生指點迷津。讓學生在這樣一個基礎工作的條件下,學會在課程框架內進行自我探索,學會處理以及解決問題。
(二)高度的自主性
在實施導研式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學生具備高度的自制力。眾所周知,學習是學生自身的義務、責任,而與老師沒有太大的關系,鑒于此,就需要在進行課外探究時,老師要合理科學地把握課外探究的度,分析聽課的必要性,與此同時都需要通過學生對以上幾個問題進行選擇、決定。
三、導研式教學方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營造合理的導研教學情境
要想有效開展導研式教學工作,就需要對高中生這一年齡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分析、把握。由于高中生已經初步具備了數學知識學習中基本的邏輯思考技能,再加之學生有較高的自主性,老師要有效扮演引導者這個角色,防止學生的思維與教學目標出現(xiàn)偏離。所以,數學老師可以科學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的導研式探究學習,按照學生的獨特心理特征以及實際的教學內容,營造一個行之有效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更加自覺地展開學習。
比如,在教授軌跡方程時,教師需要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小狗坐在長5米的梯子中央靜止不動,然而此時由于梯子正處于光滑的地板上,并且抵墻下滑,請問在梯子下滑過程中小狗的運動軌跡。再如:在講授《正弦定理》時,老師可以在課前放映一些圖片,引出數學知識:我國核潛艇C正在執(zhí)行海域巡邏任務,這時發(fā)現(xiàn)了正東處出現(xiàn)一敵艇D以28海里/h的速度朝南偏北40°的方向航行,我方決定發(fā)射魚雷對其進行打擊,魚雷的速度為52海里/h,請問如何才能求出發(fā)射角度去擊中敵艦呢?老師需要啟發(fā)觀察問題,建立相關的數學模型。引導學生使用幾何畫板模擬演示敵艦、魚雷的行蹤,對魚雷發(fā)射角度進行探討。
(二)豐富教學方式
在利用導研式教學方式進行實際教學時,老師需要合理減少自己教授的時間,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小組交流以及獨立探究,保證學生有一定的機會發(fā)揮自我。導研式學習并不僅僅是老師在課堂上講解問題,課后學生布置習題,還需要老師指導學生展開二次創(chuàng)造,幫助學生學會融會貫通的數學能力,達到舉一反三的教學效果。一般情況下,學生的研究規(guī)律往往是通過問題以及出現(xiàn)的難點著手,這就需要老師充分把握這一規(guī)律,有效地幫助學生認識、挖掘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完成授之以漁的教學目標,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另一方面,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重視引導的力度,在實現(xiàn)學生自主探究需要的同時,也要合理按照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給予適當的幫助,強化學生自身的發(fā)展,防止由于過度的幫助造成學生不作為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
比如:在講授“圓的對稱性能夠得到哪些三角函數的性質”這一問題時,老師在這個情景之下,引發(fā)學生構建三角函數、圓的性質兩者間的聯(lián)系,由對稱性著手,對自己的探究結果進行說明。老師有效引導學生對終邊、角的終邊關于原點對稱的數量、角的關系進行思考,讓學生能夠歸納、總結出三角函數值間的關系。
(三)強調問題的設計
導研式教學的本質就是將問題當作探究的動力,在對問題進行提出的基礎上,有效地解決問題,最大限度上將問題的方式進行拓展,合理科學地組織教學。另一方面,也需要應用問題這個載體,對高中數學教學出現(xiàn)的難點、重點進行切實關注。同時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老師也需要有效把握導研式教學的放開程度,充分發(fā)揮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作用,比如,在對等差數列進行學習時,老師需要事先給學生展示以下幾組數據:3,3,3,3,3,3……;1,2,3,4,5,6,7……;2,4,6,8,10,12……。使學生對這幾組數據的特點進行仔細觀察,引起學生研究的熱情,思考這三組數據各自的性質,分析、總結這三組數據的共同點,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挖掘出等差數列的概念。這種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轉變了傳統(tǒng)數學教學中枯燥乏味的說教過程。與此同時,在學生了解了等差數列概念后,還需要引導學生對等差數列的和的計算方法進行學習,接著導入等比數列的概念,讓學生對等差、等比數列進行同步學習,充分挖掘出兩種數列的差異性,便于之后對數列知識的科學應用。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導研式教學法作為一種較新的教學方法,學生還需要一段時間進行適應,老師也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yè)素質,力求最大限度上強化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優(yōu)化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薛裕寶.關于高中數學“導研式教學”研究與實踐研究思考[J].高考:綜合版,2015,21(13):163-163.
[2]陳志國.分析“導研式教學”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J].理科考試研究,2016,23(5):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