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興
【摘要】讓學生遠離寫作的煩惱,快快樂樂地寫作,輕輕松松地生活,是習作教學中永遠不變的真諦。本文針對小學生寫作現狀,把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寫作的能力作為目標,通過有效途徑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樂趣,讓兒童能夠自主地以自己的手寫自己的心,表達兒童的世界。
【關鍵詞】興趣 自主 快樂表達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2-0180-01
新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指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就目前小學作文教學來說,還存在不少問題,學生作文內容空洞,言之無物,學生怕作文,老師叫頭疼。另外許多學生作文失真,沒有說出自己心里真正想說的話。因此在日常的作文教學中,我們應充分體現新課標的要求,把課堂還給學生,讓真實的生活、真摯的情感、真切的思想在孩子們的心靈里安營扎寨,使課堂如同磁石一般富有吸引力,成為學生流連往返的殿堂。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寫作,從而使學生下筆有神,樂寫、善寫作文呢?下面本人粗淺地談幾點在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寫作教學活動中的策略。
一、激發(fā)興趣點燃寫作的熱情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作文最重要的內驅力。新課程標準還指出: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力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提倡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因此習作教學若想激活孩子們的創(chuàng)作欲望,提高學生自主寫作的興趣,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必須始終保持一顆純真的童心,所選的教學內容要貼近童心。比如,我們在命題時就可以揣一顆“兒童心”,盡可能地貼近學生實際生活;指導時用一種“兒童調”,把老師的架子放下來,用商量口氣,商量寫什么,怎樣寫,怎么改,如何評等等。我班有一本流動日記本,每天由學生輪換寫日記,輪到哪一位學生,他就必須仔細看上一位同學的日記,再作修改,寫上簡短評語。學生在積極、自主的因素影響下,會仔細篩選材料,精心構思,反復修改,以力求同學們的贊同。
二、聯(lián)系生活開啟思維的大門
葉圣陶先生指出:“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字?!爆F代生活是豐富多彩的,而學生生活機械單調。許多學生不太留心生活,雖然每天都在生活當中,卻對生活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對于司空見慣的東西,往往發(fā)掘不到其中的美,提筆當然就無話可寫了。這就需要教師有意識地組織學生參加一些貼近自然、貼近社會、貼近生活的活動,通過調動他們的感覺器官、思維器官去含英咀華,捕捉作文素材,觸發(fā)作文的靈感和激情。豐富其生活,才能豐富他們的心靈。在日常的習作指導中,我積極引導學生開啟思維的大門,聯(lián)系生活,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情要抒,為成功作文鋪路架橋。
教給觀察方法,讓學生按順序觀察、說話。觀察是寫作的前提,一般采取定向觀察和機遇觀察相結合的方法。定向觀察便于指導,能收到開闊思路的效果,但是定向觀察搞多了,學生容易感到枯燥無味。機遇觀察恰好彌補了這個缺點。要求學生運用已學到的觀察方法,自己選擇觀察對象,做生活的有心人。發(fā)展求異思維,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火花的產生。比如,對說得與眾不同的、能另辟蹊徑的話,給予充分的肯定,并在訓練中,鼓勵學生說與老師和同學不同的句子或不同的故事結局等。由此可見,學生的思維大門一旦打開,他們的表達就會如泉水噴涌而出。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既豐富了知識,又掌握了寫作的技巧。
三、暢所欲言拓寬表達的空間
“言為心聲”,學生的表達是學生發(fā)自內心的“傾吐”,是自覺地、自主地表現。學生品嘗著生活的酸甜苦辣,有喜悅,有感動,有委屈,也有憤怒……這時讓他們自由表達,不拘形式,不限內容。讓學生在急于傾泄心情的時候表達,學生就會說真話、抒真情,學生動筆行文就不再是沉重的負擔和苦惱,而是一種自我宣泄的快樂和輕松,是一種情感噴發(fā)的暢快和平衡。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的。
1.破除作文的神秘感
平時少講“作文”“日記”這些詞,不說“明天要寫篇描寫人的作文,同學們思考思考,打算寫誰”之類的話。“在自然而然、無拘無束的氣氛中對學生施加影響,是使這種影響產生效果的條件之一。”我們常常利用課堂時間,對一個話題說說談談,然后再提筆寫寫。這樣做,學生沒有負擔、沒有壓力。以我手寫我心,沒有趕鴨子上架的感覺,更不覺得“難于上青天”。
2.抓住生活中的情境,讓學生及時抒寫
(1)抓住情境,及時體驗,及時書寫。學生親身經歷、目睹的事情,事后立刻寫下來。如,一次上課,天突然黑了下來,即刻大雨傾盆,學生感到有些害怕。我停下課,領學生站在走廊上觀雨。學生活躍起來,一掃剛才的膽怯,用手接水或互相嬉戲,回到教室,同學之間先說說各自心情和看到的情景,然后在稿紙上自由寫,沒有條條框框。即時落筆,或多或少都有話可寫了。內心涌動,即刻就傾瀉于紙上,這是自主習作的重要方面。
(2)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特殊細節(jié)和場景,讓學生及時回味、動筆。現在學生的生活相對而言較為單一,偶然的變化使生活泛起微波,帶來不同尋常的感覺。要引導學生及時將生活中的“小浪花”記下來。通過這樣的寫,逐漸養(yǎng)成對生活中細小變化而產生的瞬間情感的把握,使筆觸細膩,從而寫作范圍更廣。
四、下筆成文提供展示的舞臺
“蹲下來跟孩子對話”,當孩子的作文完成時,教師應學會欣賞的眼光來看待它,用滿腔的熱情去夸獎它,用真誠的心靈去感悟它,同時,老師應想方設法為學生的習作提供展示的舞臺。我常常真情朗讀學生的作文,讀出學生有獨到見解和流露真情的那些內容,讓學生具體感受精心構思的精妙之處,也讓學生懂得如何精心構思作文,寫出別具一格的趣味。
“文章不應當是硬做出來的,而應該像汩汩的清泉從心坎里流出來。心坎里的清泉來自何方?來自五光十色的生活。生活源頭活水流淌,筆下的文章就生意長流?!痹诳鞓分袑懽?,在寫作中享受快樂,這是新課標所要求的,也是我們在教學中所追求的。通過兩年多的自主性習作教學嘗試,我班學生的閱讀量增大,生活體驗增多,作文熱情普遍高漲,能將所見、所聞、所行之事,真實地寫下來,學生再也不覺得寫作是件苦事了。
參考文獻:
[1]趙升輝.激發(fā)寫作樂趣促使學生樂寫[C].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2010
[2]安慧敏.淺談如何激發(fā)學生寫作樂趣[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15)
[3]孔德勇.激發(fā)學生作文自主性[J].湖北教育:教學版,2005(4):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