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銘瓊
摘 要:近年來,我國豬養(yǎng)殖逐漸趨向于規(guī)?;c集約化,豬場疾病的復雜程度也越來越高,僅僅憑借獸醫(yī)技術人員簡單的臨床診斷與經驗判斷,已經無法滿足當前養(yǎng)殖業(yè)的發(fā)展需求。對此,本文針對臺江縣豬病防控工作,對實驗室檢測在豬病防控工作中的應用進行了相應的闡述,以供參考。
關鍵詞:實驗室;檢測;豬?。环揽?;應用一、引言
當前,規(guī)?;c標準化養(yǎng)殖業(yè)的快速發(fā)展,臺江縣的養(yǎng)豬產業(yè)在數量與質量方面均有了一定的發(fā)展,但隨著養(yǎng)豬數量的日益增加,以及飼養(yǎng)環(huán)境的變化,一些問題逐漸顯露,主要體現在管理的不規(guī)范與疾病防控的混亂方面,已經嚴重影響到了養(yǎng)豬產業(yè)的發(fā)展。對此,必須增強豬病實驗室檢測工作,不斷完善檢測手段,提升檢測水平,以更好地防控豬病,促進豬養(yǎng)殖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二、實驗室主要工作分析
1.病原檢測。通過病原檢測,能夠明確發(fā)病豬場的病毒性病因,采用聚合酶鏈式反應(PolymeraseChainReaction,簡稱PCR),還可擴增出靶器官內部的病毒,為疾病的診斷提供依據,但PCR的熟練往往需要大量實驗操作,且還需要結合臨床經驗,以發(fā)揮其指導作用。例如臨床中典型的豬瘟癥狀,在進行PCR,有許多新的操作人員的結果顯示陰性,如果癥狀不具備典型性,易向豬場反饋錯誤的結果,從而給豬場的防治帶來不良指導。所以,在進行檢測機構的選擇時,必須明確該機構操作人員的從業(yè)時間與臨床經驗,且在采用PCR進行抗原檢測時,也需要準確掌握時機與位置。每一種病毒的主要靶器官都不相同,隨著發(fā)病階段的不同,靶器官病毒的含量也存在較大的差異。例如豬瘟的最佳采樣器官為扁桃體隱窩、脾臟與腹股溝淋巴結,而藍耳病的靶器官則為肺部,且只有在疾病發(fā)病最明顯期間才是藍耳病抗原檢測的最佳時期,在疾病的轉歸期(瀕臨死亡或是康復)檢測陰性率最大,但不可排除藍耳病的致病因素,所以,抗原檢測必須與臨床相結合,以發(fā)揮真實的指導作用。
2.抗體水平檢測。豬群接種疫苗之后,還需要采取豬群血清,以確定疫苗是否達到預期效果,常采用酶鏈免疫吸附實驗(ELISA)進行檢測。不同試劑廠家對檢測樣品的抗體陽性率(保護值)要求大不相同,此過程中,需要注意,檢測樣品不等同于保護性中和抗體,但與保護性抗體存在一定的關聯(lián),不同疾病的相關性也大不相同。通過實驗室檢測實踐可知,豬瘟、偽狂犬病保護性中和抗體的抗體值相關性較大,但藍耳病保護性中和抗體的抗體值相關性卻相對較小,即為通過檢測獲得的豬瘟與偽狂犬病抗體值能夠反應保護性,而藍耳病則不一定。
三、實驗室檢測在豬病防控中的應用
臺江縣是貴州省黔東南州下轄縣,位于貴州省東南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縣城駐地距州府凱里市48公里,距省府貴陽市218公里。有65號高速公路、320國道線穿縣而過。臺江縣總面積1107.33平方千米,轄2個街道、4個鎮(zhèn)、3個鄉(xiāng),5個居委會,197個村委會。臺江縣最高海拔1980米,最低海拔455米,平均海拔717.5米,山川秀麗,景色宜人,屬中亞熱帶溫和濕潤氣候區(qū),雨量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16.5℃,年平均降水量1801.7毫米,無霜期320天,宜農、宜林、宜畜、宜漁,農業(yè)發(fā)展條件十分優(yōu)越。近年來,臺江縣的豬場養(yǎng)殖獲得了良好的發(fā)展,但豬疾病也越來越突出,為了避免豬病大規(guī)模擴散現象的出現,促進臺江縣豬場養(yǎng)殖業(yè)的健康發(fā)展,現就實驗室檢測在臺江縣豬病防控中的作用進行了相應的分析。
1.實驗室檢測的作用。通過病原檢測,能夠了解豬群是否感染了某種病原,調查某種疾病的流行狀況。根據實驗室檢測的結果,能夠對豬場進行疾病凈化工作,并且還可采取相關措施,隔離或是撲殺陽性感染豬,構建陰性種豬群,實施全進全出等措施,以全面根除豬場中某種疾病的流行。在疾病初期,通過診斷,能夠早發(fā)現早治療,采用疫苗緊急接種,防控疾病大大規(guī)模爆發(fā)與流行。此外,通過抗體檢測,還可以掌握豬群免疫狀況,進而了解整體豬群的健康程度,明確豬群注射疫苗后是否產生抗體,以及具體的抗體量,根據此種情況來判斷疫苗的免疫效果,盡早發(fā)現問題,及時采取適宜的措施,為下一步疫苗的選擇與免疫程序的制定奠定良好的基礎。
2.送檢樣品的要求
(一)抗體檢測樣品。將血清樣品送往實驗室進行檢測的主要目的如下:一種是進行血清抗體的普查,即為檢查豬只免疫狀況與疫苗的效果;另外一種目的在于針對未注射疫苗豬群疾病的檢測。若目的為抗體普查,需要重視采樣的統(tǒng)計意義,按照豬場的規(guī)模采取一定分布與數量的樣品圈。如果抗體檢測的主要目的在于疫病監(jiān)測,一旦發(fā)生突然死亡或是死因不明的病畜尸體,必須先采集耳靜脈等末梢血液,涂片鏡檢,確定不屬于炭疽時才可對病料進行解剖與全面采集。針對血清樣品,通常從前腔靜脈或是耳緣靜脈采血25mL,盡量避免血樣采集時被污染現象的出現,一旦受到細菌的污染,極有可能對監(jiān)測結果的準確性產生影響,如果有條件,應將血清分離之后再送檢血清。具體步驟為:等到血液凝固之后,將析出的血清轉移至離心管,3000r/min離心10min,選取上部清液,放置在1.5mL的滅菌離心管內,做好標記送檢,也可將采集好的血樣直接送檢,但在實際運輸過程中,需將樣品冷藏保存,以避免血樣腐敗變質,溫度最好控制在4℃,不可冷凍,避免溶血,影響檢測結果,盡快將血樣送至實驗室,一般不超過24h。
(二)病原檢測樣品。針對豬瘟,主要采集扁桃體、淋巴結以及脾臟;針對豬藍耳病,主要采集肺臟與淋巴結;針對豬偽狂犬病,主要采集腦、扁桃體、淋巴結以及脾臟;針對豬流感病癥,主要采集鼻腔液體。針對豬大腸桿菌病,主要采集腸系膜淋巴結、肝和脾;針對豬巴氏桿菌病,主要采集心血、脾與淋巴結;針對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通常采集鼻腔分泌物;而針對豬傳染性胸膜肺炎,則主要采集肺氣管、肺門淋巴結和鼻腔分泌物;對于豬衣原體病,一般采集肝、脾、肺以及流產胎兒。
3.檢測結果的評價。通常情況下,實驗室不僅需要及時準確的檢測樣品,有時還需要將檢測得到的原始數據進行相應的整理、分析與匯總,使得養(yǎng)殖戶能夠準確理解數據的真實意義。同時,完成檢測操作之后,實驗室需要向養(yǎng)殖戶提供準確的建議與報告,例如陽性率、陰性率與差異度等,為臨床用藥提供更好的指導,針對當前的免疫程序、用藥狀況與疫苗質量等,也需提出相應的意見與建議,為豬場提供優(yōu)質的服務,做到“檢有所值,檢有所用”。除此之外,還需要落實持續(xù)跟蹤服務,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實驗室的作用。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豬病防控工作中,獸醫(yī)實驗室診斷發(fā)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病原檢測與抗體水平檢測均需要追求高標準與高質量,將檢測結果與臨床診斷進行有效的結合,統(tǒng)一檢測與分析。實驗室雖然無法解決豬場的所有問題,但可以有效解決部分緊急問題,降低豬場養(yǎng)殖成本,避免大規(guī)模傳染病的發(fā)生。對此,豬場養(yǎng)殖人員應重視實驗室檢測的作用,避免帶來巨大的損失。
參考文獻:
[1]張玉,曹濤.抗體檢測在豬病防控中的應用[J].甘肅畜牧獸醫(yī),2016,46(2):41-42.
[2]金翊坤.如何準確把控豬場的關鍵問題與ELISA在豬病防控的臨床應用[J].廣東飼料,2014,23(5):44-46.
[3]祖立闖,李嬌,張倩,等.反向遺傳技術及其在豬病防控研究中的應用[J].豬業(yè)科學,2015,32(12):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