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杏花
摘 要:課堂小練筆形式多樣,靈活多變,切入口很多。筆者從四個方面作為語文課堂小練筆的切入點,即古詩改寫、課文擴寫、角色體驗、文本精彩處,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關(guān)鍵詞:語文教學;學生;課堂小練筆
語文課堂小練筆,即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圍繞某一話題或某一中心及重點進行小篇幅的寫作練習。課堂小練筆形式多樣,靈活多變,難度較低,但是作用很多,特別是對于培養(yǎng)學生書面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寫作水平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語文課堂小練筆切入口也很多,學生既可以圍繞文章重點內(nèi)容和中心思想開展小練筆,又可以模仿語言片段處,在文本空白拓展處及情節(jié)的發(fā)散點等多角度、多方位地進行練筆訓練,對此,筆者結(jié)合自身教學實踐,對小學語文教學小練筆切入點的選擇對策提出幾點建議。
一、以古詩改寫作為小練筆切入點切入點
古詩改寫是習作練習的好素材??梢宰寣W生隨著古詩學習,做一回詩人。在教學完《冬夜讀書示子聿》這首古詩后,我嘗試著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進行了一次課堂小練筆,實現(xiàn)了許多優(yōu)秀的語段:……冬天的夜晚,天黑得出奇,也靜得出奇,除了天上一些零零碎碎的星光,幾乎都是黑漆漆的一片。在這黑夜之中,卻有一扇書香世家的窗戶還亮著。月光朦朧,星光迷離,整個村莊在鋪上雪花的大地襯托下變得深邃幽藍。寒風時而撕著刮過大地,時而怒吼著掀起漫天飛揚的雪花……雪慢慢地下著,落在窗欄上化成晶瑩剔透的窗花。窗內(nèi)靜的只有翻書的刷刷聲,兩盞燈依舊亮著直到窗外傳來一聲渺遠的雞啼聲……
課標提出:習作教學要“激發(fā)思維,展開想象和幻想,鼓勵寫想象中的情景”。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透過字里行間品味作者的情感,并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把這些古詩詞改寫成別有情趣的現(xiàn)代文。這冬夜景色的想象,呼呼的北風,漫天飛揚的雪花,深邃幽藍的月夜,融入了孩子們真實的生活體驗;陸游聚精會神地秉燭夜讀,時而誦讀,時而圈畫,時而思索,那是孩子們對插圖的仔細觀察;最妙的便是那一聲渺遠的雞啼,這是孩子們?nèi)谌肓斯旁姷淖掷镄虚g,體會了詩人的真情實感。
作為語文老師,我們要以古詩文為支點,開發(fā)學生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讓學生充滿創(chuàng)新的動力旋律。
二、以課文擴寫作為小練筆切入點
很多課文都有一些沒有展開的地方,這就給我們的訓練留下了一個想象的空間。教師可以依據(jù)要求適當?shù)匾I(lǐng)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進行合理的想象訓練。例如:《荷花》一課中有這樣一句活:“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边@一段中,作者只是概括地描寫荷花的美麗,并沒有對荷花的某一姿態(tài)進行細膩地刻畫,因此這一處就可以作為課堂上的練筆之處??梢哉垖W生結(jié)合自己生活中看到的荷花,再展開豐富而合理的想象,寫一寫荷花的幾種美麗姿態(tài)。通過這些想象把句子沒有寫出的內(nèi)容具體化,增強其對語音文字的感受力。又如在《最大的麥穗》一課的結(jié)尾處,課文這樣寫道:“看看這一株搖了搖頭,看看那一株又搖了搖頭”。那么,此時弟子們的心理是怎樣的?他們是否會自言自語說些什么?蘇格拉底的神態(tài)會怎樣?這些課文里沒有寫出來,而此處恰恰就可以作為我們課堂的練筆之處。
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如果能經(jīng)常地進行這樣的擴寫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就會得到長足的發(fā)展。
三、以角色體驗作為小練筆切入點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篇優(yōu)秀經(jīng)典的文章,字字句句都涌動著情感的溪流。情感是文本的靈魂,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缺乏情感體驗,學生將難以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因此,在初中語文課堂小練筆中,教師要善于捕捉文本“動情點”,以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撥動學生的心靈之弦;在探究文本過程中,教師要尋找到角色和情感體驗的交融點,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角色,體驗情感,展開想象,在角色體驗中進行練筆,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升華學生情感體悟。比如,朱自清《背影》截取了生活中最鮮明的片段——父子在車站送別事件中父為子買橘子時的背影,抒發(fā)父子間濃濃的深情。學習完該課內(nèi)容后,教師可以布置作業(yè):要求學生回家觀察自己父母或爺爺奶奶的手、腳,或為他們做一件有意義的事后,觀察他們的表情、動作和語言,然后寫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或要求學生以“爸爸,我想對你說”為開頭給自己的父親寫一篇小短文,表達自己對父親的愛。
四、以文本精彩處作為小練筆切入點
在文本精彩處練筆,目的是學習作者的表達方式。在生活中,無論是要講清楚植物的形態(tài)特征、說明白動物的生活習性,還是需要解釋自然現(xiàn)象的形成原因,都離不開說明性的文章。說明性文章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學習說明文有助于學生思維品質(zhì)的提升。說明文的語言具有鮮明、準確的特點,小學階段的說明文雖淺顯易懂,但仍具有基于小學生已有認識經(jīng)驗鮮明、準確、簡潔的特點。二年級上冊《比尾巴》一課,介紹的是動物尾巴的特點,如“誰的尾巴長?誰的尾巴短?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此處就是很好的文本經(jīng)典練筆點。教師可以引導孩子學著作者的樣子,問一問,編一編。這是其中一個孩子的練筆“:誰的尾巴細?誰的尾巴粗?誰的尾巴最好看?”
語文課堂教學小練筆有眾多的切入點,維度多、渠道廣。要想使我們練筆的效果優(yōu)質(zhì),除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學段特點、文本特點外還要優(yōu)化評價方式,因為評價的目的是引導。只有指向明、學段清、評價準、切重點、關(guān)注差異的評價,才能起到評練相長的目的,保障練筆的效果。
課堂小練習已成為語文教學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有效解決了課堂小練筆環(huán)節(jié)過于簡單,流于形式等問題。
本文為2016年度河南省周口市基礎(chǔ)教育教學研究課題《小學語文課堂小練筆有效性研究》階段成果。課題編號:zk1604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