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琳琳 梁 紅
(蘭州大學 甘肅 蘭州 730000)
論歌唱中的情感表達
——以歌劇《唐璜》中采琳娜的唱段《鞭打我吧》為例
羅琳琳 梁 紅
(蘭州大學 甘肅 蘭州 730000)
聲樂藝術是一門情感表現(xiàn)的藝術,演唱者在具備自己的風格、音色的同時,更要通過歌曲的情感演繹來使受眾產生共鳴。本論文通過對歌劇片段《鞭打我吧》的分析,探究其運用的不同表達情感的手法,希望能夠對聲樂演唱者或愛好者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使大家從基礎上了解如何對歌曲情感進行把握和演繹。
藝術;情感;歌??;表達
藝術的創(chuàng)作風格、形式深受時代背景的影響,藝術作品通常反映時代的主流思想。十八世紀的歐洲主流思想自由、平等、博愛蔓延到當時的每個文化領域。音樂作為一種大眾化藝術形式,也深受影響。當時人們對音樂的創(chuàng)作和選擇更傾向于表達普通民眾的感情,給大眾帶來舒適、娛樂的輕松感。莫扎特的作品貼近社會底層的人民群眾,大多歌頌或諷刺社會現(xiàn)象,在當時深受歡迎。歌劇《唐璜》創(chuàng)作于維也納時期。作為莫扎特極具代表性的歌劇之一,《唐璜》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和鮮明的人性特點?!侗薮蛭野伞肥莿≈腥宋锊闪漳认M臀椿榉蝰R賽多重歸于好,唱給他乞求原諒的詠嘆調。
(一)節(jié)奏的情感?!侗薮蛭野伞愤@首詠嘆調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由強弱變化明顯的2/4拍子組成。二拍子強弱突出,對比明顯。在優(yōu)美舒緩的行板中,進行明確、情感外露的二拍子和規(guī)整的八分音符、婉轉的后附點音符,使得觀眾化身為舞臺上的馬賽多,聆聽采琳娜真誠的懺悔。
在第一部分中段因為劇情的進行以及情緒的推進,八分音符變成了急切、熱烈的十六分音符再輔以后附點音符,體現(xiàn)了采琳娜急切表明自己誠懇的歉意以及對馬賽多大膽熱烈的愛。而后重唱部分的連續(xù)大切分節(jié)奏如采琳娜柔和的語氣,婉轉且?guī)в腥鰦傻囊馕?。同時也為第二部分的圓舞曲風格做鋪墊。
第二部分隨著劇情的推進,一改前段明確、規(guī)整的2/4拍子而變成了夢幻、回旋的6/8拍子的圓舞曲,演唱速度也變得輕快起來。在輕松愉快的節(jié)奏里采琳娜和馬賽多翩翩起舞,在音樂里暢想美好的生活,希望由此喚回馬賽多的感情。自此,音樂推向高潮,在浪漫夢幻的音樂中向觀眾呈現(xiàn)了一個圓滿的結局。
(二)曲式風格與情感表達。《鞭打我吧》這首詠嘆調全曲沒有引子,屬于單三部曲式結構,全曲基調輕松抒情。第一部分(1-36小節(jié))是2/4拍子的行板,前半部分的旋律主要為級進上下行,左手伴奏以分解和弦來與聲樂部分相呼應體現(xiàn)采琳娜的懺悔。后半部分F大調短暫的離調到C大調,主要起到情緒和節(jié)奏的過渡作用。連續(xù)的十六分音符演唱與伴奏緊密結合,突出采琳娜急切的心情,并且進一步深化了主題,突出了情感。第二部分(37-61小節(jié))屬于第一部分的再現(xiàn),同時也是對感情的升華和補充,所以調式又回到了F大調。其中和弦外音的的使用大大增加了旋律的流暢性,使得主題的表達更加明顯。左手的分解和弦伴以顫音,連續(xù)級進的旋律都突出了采琳娜的歉意和真誠。第三部分(62-99小節(jié))是圓舞曲風格的小快板,節(jié)奏由2/4拍轉為6/8拍。這一部分節(jié)奏歡快,曲風流暢,將演唱者和觀眾的情緒帶到高潮。伴奏主要以流暢的琶音和活潑的跳音進行為主,表達了采琳娜因為的馬賽多原諒而激動的心情。結合圓舞曲創(chuàng)作的方法,這部分的重音主要體現(xiàn)在每小節(jié)的第一個音上,這樣,也就突出了第三部分節(jié)奏性和歌唱性的特點。
(一)劇中人物形象。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有助于歌唱者體會作品的情感,領會作者的思想意圖。在演唱時更好地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和演繹,將情感很好的傳遞給觀眾。《唐璜》中的采琳娜雖然不屬于主要的描寫對象,但卻是整個劇情發(fā)展的關鍵人物。她全劇共出場六次,每一次都巧妙的推動劇情發(fā)展,成為大家揭露唐璜罪惡面目,使全劇達到高潮的導火索。采琳娜是一個單純聰明、活潑坦誠的農村姑娘。在受到唐璜的引誘后,她機警的表現(xiàn)了對唐璜的懷疑,警惕但又心中動搖。在唐璜的謊言被揭穿后,采琳娜深知自己上當于是唱出了詠嘆調《鞭打我吧》,真誠地向馬賽多懺悔,及時的表達了自己對馬賽多的愧疚和歉意。由于采琳娜可愛活潑的性格特點,使得全曲風格輕松,幽默,絲毫沒有道歉性質的嚴肅,呆板。
劇中的馬賽多是采琳娜的未婚夫,他老實,善良,深愛著采琳娜但又有底層人民的膽小、無奈。自己的未婚妻被唐璜引誘而俱于其貴族身份敢怒不敢言。莫扎特對馬賽多憨厚,老實的性格描寫,更加突出了采琳娜的活潑,可愛,機智。同時馬賽多這一人物形象,也從側面烘托了唐璜的風流、邪惡,更是對當時歐洲底層人民的一種形象寫照。
(二)演唱者演唱聲音技巧體現(xiàn)情感。《鞭打我吧》是一首感情鮮明的詠嘆調,所以歌者在注重演唱技巧的同時,更要做到“聲情并茂”。首先是歌詞上,《鞭打我吧》是意大利語歌詞,所以在演唱時要抓住意大利語“發(fā)音清晰,音節(jié)均勻,節(jié)奏明確,元音渾厚流暢”的特點。其次是氣息,《鞭打我吧》是2/4拍子和6/8拍子的結合,速度偏快。所以在每一句的演唱之前,都要做好足夠的氣息準備,在小快板的節(jié)奏里做到游刃有余。而在全曲最后的華彩樂段,不僅出現(xiàn)了本唱段的最高音降B,還有較為扁口的音節(jié)“si”的,需要演唱者充分調動氣息,產生腔體共鳴,才能達到技術和情感上的高潮。這首詠嘆調的主旨是采琳娜向馬賽多道歉,所以在前半段的音色處理上需要細膩,舒展。而且唱段開頭是弱起小節(jié),所以發(fā)音既要清晰,飽滿又需要弱唱。采琳娜是年輕活潑的姑娘,所以演唱者音色要清脆,有活力以突出其性格特點。最后的華彩部分演唱時音色不能太尖銳,要充分利用氣息的流動和支撐,在高音時達到清晰并且輕松的狀態(tài)。
歌劇因為其主旨鮮明,形象生動,所以對于演員是一個極大的考驗。需要演員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yè)素質,而且需要有與角色貼近的生活感受和體驗。演唱者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yǎng),準確地領悟不同角色的特點,將其與時代背景,社會環(huán)境結合,更好的演繹作品所傳達的主旨和靈魂。在演出前,演員要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醞釀情感,快速進入角色。不能因為緊張或者懼怕高音等因素而影響發(fā)揮,尤其是《鞭打我吧》這樣一首情感鮮明的作品,需要演唱者在舞臺上靈活多變,收放自如,既要體現(xiàn)聲音的技巧,又要塑造出采琳娜鮮活的形象。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音樂的形式,風格逐漸變化,但歌唱中的情感是永遠不變的。無論是初學者還是資深的歌唱家,在學習或者演唱作品是都要始終堅持“以情帶聲,聲情并茂”這一原則。本文從背景,劇情,人物形象,音樂節(jié)奏,曲式以及演唱技巧,舞臺演繹等方面來分析歌劇《唐璜》選段“鞭打我吧”的情感表達,希望對聲樂學習者能夠略有啟發(fā)。在今后的學習演唱中,無論是面對任何聲樂作品,都能夠以此分析為例,深刻挖掘作品的內涵,將背后蘊含的情感傳遞出來。
[1]關云珠.淺談聲樂歌唱中的情感表達[J].黃河之聲,2017,(05):92.
[2]張書彬.論民族聲樂歌唱中的情感表達[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 會科學版),2010,(06):135-137.
[3]王岱超.詠嘆調《鞭打我吧》演唱與分析[J].文史月刊,2012,(S3):110-111.
[4]蘇夢妮.淺談詠嘆調《鞭打我吧》——演唱技術與情感表達[J].黃河之聲,2014,(01):88-89.
羅琳琳(1993-),女,漢族,四川巴中人,研究生在讀,蘭州大學藝術學院,研究方向:中國民族歌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