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存洪
根據(jù)我對基礎教育的了解,明顯感受到中小學現(xiàn)在是越來越熱鬧,頗有點“偌大的校園已經安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的態(tài)勢了。十年前好像沒有這么多形式主義的東西,在教育大政方針既定的情況下,大家靜靜地辦學,做著各自該做的事情??扇缃瘢瑏碜陨霞壍奈募裱┢频囊粋€接一個地下,在2016年11月某教育論壇上,有校長發(fā)言提到,一年收到的文件多達460個。如此說來,平均每個工作日能收到2個左右的紅頭文件。
概括一下,大致有以下幾類:(1)宣傳教育類。如公共機構節(jié)能宣傳周,推廣普通話宣傳周,城市管理進校園,科技進校園,禁毒宣傳進校園,法治宣傳進校園,交通安全宣傳進校園,消防安全宣傳進校園,“傳承優(yōu)秀家風”教育活動,“紅色、綠色、古色”三色文化教育活動,河湖保護教育活動等。(2)專項活動類。如艾滋病防控,學校重點傳染病防控,校園欺凌專項治理,預防學生溺水專項行動,教育和科技扶貧日,體育節(jié),藝術節(jié),“青春頌 中國夢”主題誦讀,“萬師訪萬家”,黨員干部“下基層”等。(3)檢查類。如開學準備工作情況檢查,讀書筆記檢查,聽課筆記檢查,備課情況檢查,消防工作檢查,食品安全檢查,少先隊工作檢查,黨務工作檢查,紀檢工作檢查,綜治工作檢查,師德師風專項督查,衛(wèi)生城市檢查,森林城市檢查,防艾防毒防暴檢查等。(4)展示類。如體育、藝術“2+1”展示,班主任專業(yè)技能展示,優(yōu)秀課例展示,獎狀博覽會等,越是“窗口學校”展示任務越重,且名目繁多。(5)評估、比賽類。如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建設評估,教育教學質量督導評估,“優(yōu)秀家長”和“書香家庭”評選,校園文化特色評比,德育示范校評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工間操比賽,美術書法作品大賽,“誦經典、品書香、揚美德”朗誦比賽,網上冬令營“華夏詩魂”比賽,三人制籃球賽,羽毛球比賽,棋類比賽,廣播操比賽,田徑比賽,橋牌錦標賽,航模比賽,等等。需要說明的是,以上所列“掛一漏萬”而已。此外,還有一些“重大活動”必須當作重大的政治任務來完成,比如,評“文明城市”,在長達大半年的時間里,要各個學校校長帶隊,安排教師在周末和節(jié)假日輪流上街值勤,協(xié)管交通、衛(wèi)生;暑期里,要求學校安排教師到塘江河湖值班,防學生溺水,等等,不一而足。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下個文輕輕松松,現(xiàn)在無紙化辦公,鼠標一點,文就發(fā)出去了,下面的學校可得忙上好一陣子。因此,校長們天天忙著迎接“檢查”“評比”“督導”,忙著組織“展示”“教學比武”“擂臺賽”,應接不暇,一個個叫苦不迭,很難有時間走進課堂,聽課交流,或走進教師辦公室,談心話發(fā)展,或靜下心來,思考學校的“頂層設計”。一句話,“形勢”逼著校長(也包括老師們)“難務正業(yè)”。
這種情況有幾方面的原因:第一,學校辦學自主權落實不到位。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相比,辦學自主權非但沒有擴大,反而更小了,連選派教師外出參加培訓,都要報教育局批準,便可見一斑。第二,教育行政機關人員臃腫,既然設了崗,崗上安了人,就不能不做點事。第三,管理理念有偏差,“面子工程”思想作怪,覺得只有這些熱熱鬧鬧的東西才能引起社會和領導的關注,靜靜地辦學誰能看到?
教育是要有“活動”,成天把學生關在教室里“圈養(yǎng)”肯定不是好教育,需要讓學生走出教室甚至走出校門,在活動中愉悅身心,在活動中增長能力,在活動中全面發(fā)展。但是,矯枉過正也不對,凡事都有個度,有個分寸,古人說得好,“過猶不及”——“不達則生弊,過度猶生弊”,很多時候,“中庸”是一種美。學校不能沒有“活動”,但也絕對不是“活動”越多越好。因此,建議行政部門拿出足夠的改革勇氣,以自我革命推動教育改革,刪繁就簡,壓縮一些可有可無的文件、會議和活動,還校長一個清靜的辦學環(huán)境。校長能夠靜下來做教育,老師才能靜下來教學生,唯有如此,學校才能更好地回歸教育的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