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桂花
【摘要】游戲教學使課堂變得立體、生動、鮮活和富有情趣,被廣大語文教師青睞而廣泛地使用,但使用時遇到的問題頗多。本文著重對如何優(yōu)化游戲教學的策略作相應的探討,從而促進學生主動閱讀、感悟語言、創(chuàng)造語言、體驗思想情感,來打造富有語文味的游戲教學理想課堂。
【關鍵詞】語文課堂 游戲教學 教學案例
盧梭認為,兒童最好是在生活、游戲中學習,不脫離生活,不脫離游戲,這樣的學習有趣、易懂,對生活有用。讓學生置身于特定的游戲情境中,不僅有益于他們認知的發(fā)展,而且能進一步調動起他們情感的充分參與。
游戲教學使課堂變得立體、生動、鮮活和富有情趣,一直以來被教師青睞而廣泛地運用到語文教學。然而,從當前課堂游戲教學的情況來看,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偏移。在不少課堂上出現(xiàn)為游戲而游戲的現(xiàn)象,有花樣無內容,有熱鬧無實效,有高興無高效,擠占了課堂時空,忽略了語文能力的訓練。透視種種現(xiàn)象,理想的語文課堂游戲教學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布置任務性游戲,驅動學生主動潛入閱讀的深海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如果老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激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因此語文教學必須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內容到形式都應是適應學生特點的。任務性游戲能驅使學生不斷地研讀課文,從字里行間體會人物的心理,從而深刻地理解課文蘊涵的智慧。
比如,一位教師教學《狼和小羊》一課時,設計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動畫片《狼和小羊》要招聘配音演員,誰想來試試?(課件播放沒有配音的動畫)學生們的興趣被激發(fā)起來了,圍繞如何“配好音”這一探究任務游戲,不斷地研讀課文。
像這樣讓學生給動畫配音、演課本劇、當導演等游戲,能不動聲色地驅動學生為完成任務而積極主動地沉下心來,潛心閱讀文本。
二、開展活動性游戲,帶領學生走進感悟語言的歡樂城
烏申斯基說過:兒童是用形象、聲音、色彩和感覺思維的。因此,恰當?shù)剡\用活動性游戲,不僅有助于學生體驗情感,還能促進學生對語言的感悟理解,使課堂充滿情趣。
比如,《落葉》一文的教學,理解課文中“爬、坐、游、飛、躲、藏”幾個動詞含義時,一位教師采用了游戲教學方法:
師:我們來做個游戲?,F(xiàn)在你們就是可愛的小動物。我說一個詞語,你們就用你們的動作表現(xiàn)出來。但有一個要求,看誰的動作最有創(chuàng)造,誰的動作最美!
師:螞蟻“爬”。(學生表演,動作各不相同)
師:小魚“游”。(學生表演,動作各不相同)
師:小魚“藏”。(學生大多鉆到桌子底下)
師:燕子“飛”。(學生表演,動作各不相同)
師:我發(fā)現(xiàn)同學們真了不起,你們表演小魚“游”過來,有的這樣…有的那樣……(教師模仿學生不同的動作)
師:真有意思!還想表演一次嗎?看誰反應快、動作美!準備。
師:現(xiàn)在比誰做得快!我只說一個字。
師:爬、游、飛……(學生表演)
師:躲?。▽W生大多鉆到桌子底下)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爬、坐、游、飛、躲、藏”這幾個動詞,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讓學生離開座位做相應動作,不是作生硬的解釋,而是進行直觀地感悟和體驗。此時的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小小的課堂已儼然成了一個動物樂園。
三、組織趣味性游戲。引領學生步入積累語言的樂園
教學中,把樸實、唯美的語言變成死記硬背的過程,必然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我們只有通過探究式的學習方式,組織趣味性游戲,讓學生自讀自悟,動口、動手、動腦,體驗積累語言的樂趣。
比如,有的教師把背誦美文《天安門廣場》《廬山云霧》等設計成讓學生們當導游的游戲,把背誦《恐龍》設計成“我是小小考古學家”的游戲等。設計一兩句話引導學生轉換角色進行自我介紹、敘述、表演等。尤其是童話類的課文,學生最感興趣,讓他們想辦法表演或把自己當作其中的角色等,學生不僅接受速度很快,而且興致也特別高。
在檢查積累的方法上,還可以開展背誦比賽,比誰背得對,背得快;做背誦接龍游戲,你背上句,我背下旬,你背第一段,我背第二段。如古詩就可以采用續(xù)背法,教師背前句,學生背后句,反之,亦然。學習園地中的成語、歇后語、諺語、名言和春聯(lián),則可按小組進行“開火車”接龍游戲。這樣,學生背誦的興致也高了。
游戲,使積累的過程變得輕松,學生興趣濃厚,仿佛不是嚴肅的課堂,而是積累語言的樂園,這顯然提高了語言內化的程度和積累的效度,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積累的意識。
四、創(chuàng)編訓練性游戲,誘導學生踏入創(chuàng)造語言的殿堂
法國心理學家安利瓦隆說過:游戲,是為了活動本身而進行的活動。特別是由于這種活動沒有被較高的機能和目標所綜合,所以可以自由地進行。課堂中的學習目標,往往隱蔽在游戲的目標中,而游戲本身具有輕松與自由的特征。也許正是因為這樣,教師在課堂上一宣布“我們來玩?zhèn)€游戲”,學生們就會歡呼雀躍。想讓學生把句子說得更加具體,我們可以提出讓學生玩一種“吹泡泡”游戲,看誰能夠把句子“吹”得更大。
比如:如果把“星星眨著眼睛?!笨闯伞靶∨菖荨保涂梢园阉按怠背桑?/p>
“夜空中的星星眨著眼睛。”
“夜空中的星星在眨著亮晶晶的眼睛。”
“夜空中的星星在眨著亮晶晶的眼睛對我說晚安?!?/p>
學生的詞句創(chuàng)造能力,在一次次的句子擴充練習中得到了提升。在游戲的殿堂中,學生的潛力得到了開發(fā),創(chuàng)造了屬于自己的語言。
五、重視體驗性游戲,引導學生奏響思想和情感的樂章
游戲多姿多彩的趣味性,使許多教師誤以為游戲不過是課堂教學的調味品。事實上,在學生們走進課文的過程中,在學生們感悟課文內涵的過程中,適合的體驗游戲能讓學生們在主動、積極、愉悅的狀態(tài)下更深刻地理解文章蘊涵的智慧,達到個體獨有的情感和思想的體驗。這時,課堂上將回響起學生思想和情感的樂章。
比如,在上《數(shù)星星的孩子》一課,講到“一顆,兩顆,一直數(shù)到幾百顆”時,老師提議:“我們也來玩?zhèn)€數(shù)星星的比賽好嗎?”看著大屏幕上閃閃的星星,學生們歡呼雀躍:“好!”于是學生們開始認真地數(shù)起來,數(shù)著數(shù)著,學生們累了,有的托著下巴數(shù),有的因為星星始終在閃爍而迷糊了眼睛,索性不數(shù)了。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們理解了張衡“一直數(shù)到幾百顆”是多么了不起的事,也感受到科學家們對科學執(zhí)著地追求精神是多么令人敬佩。
游戲用它特有的想象功能把數(shù)星星的這個情節(jié)深深地印在學生心中,也許若干年后當他們有了自己的事業(yè)后,那滿天的星星會讓他們明白如何去全情投入地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
課堂中教師只要善用、巧用游戲教學,定會讓課堂妙趣橫生,也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收獲一份美妙的生命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