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思煒
[摘 要]孔子和孟子在長期的教育實踐,尤其是語文學科教育中積累了豐富的教育思想。從孔孟兩位中國傳統(tǒng)教育先哲的教育思想、理念等教學方法論入手,對語文課堂教學理念進行思考。
[關(guān)鍵詞]孔孟;語文教育;因材施教;新課堂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7)09-0009-01
孔子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有萬世師表的美譽,他不但好學、博學、活學,在世時還以天下為己任,周游列國,傳播周禮,是當時諸國中對后世影響最大的學者之一。而孟子是我國古代繼孔丘之后儒家學派另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終其一生都在研究和發(fā)展知識的傳授,他傾心教育事業(yè),好于為師,對學生一貫秉承“往者不追,來者不拒”的態(tài)度。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法正成為學生學習的主流,但我們?nèi)匀豢梢詮目酌纤枷胫屑橙〗逃牧α俊?/p>
一、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與新課程理念
《廣西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施方案》中指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充分發(fā)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語文應(yīng)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fā)展?!毙绿岢龅睦砟钆c義務(wù)教育階段的相比,在強調(diào)語文素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同時,更強調(diào)學生均衡而有個性發(fā)展的關(guān)系。
強調(diào)學生均衡而有個性發(fā)展的關(guān)系,恰好符合孔子教育思想中“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的理念。“有教無類”是指,孔子積極提倡教育平等,無論出身富貴與否,年齡孰大孰小,經(jīng)濟狀況如何,天生資質(zhì)如何,教師都應(yīng)該平等地傳授知識。但是面對不同的學生情況,所運用的教學方式是不同的,就是“因材施教”。這樣就可以保證學生在整體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同時,保持自己的個性,謀求更好的發(fā)展。
孟子的教育理念也與“因材施教”不謀而合,同樣強調(diào)學生均衡而有個性發(fā)展的關(guān)系。孟子提出了性善論的觀點,強調(diào)每個人雖然有同樣善良的本性,但受到外在環(huán)境和資質(zhì)個性不均的影響,久而久之,各人受教育的效果就會有所偏差。所以面對每個學生就必須全面地考慮不同情況后,再采取不一樣的教學方法,才能提高教學效率。“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泵陷V對學生的分類比孔子的“上、中、下”三等更為具體。而在科學、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復雜社會中,學生的個性、家庭背景、原本的教育基礎(chǔ)、接受能力更是千差萬別,所以孔孟“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之于今日的新課堂語文教學仍然有推廣與應(yīng)用的價值。
二、 構(gòu)建開放、有序的語文課堂
高中語文新課程理念的第三點提出教學要“遵循共同基礎(chǔ)與多樣選擇相統(tǒng)一的原則,構(gòu)建開放、有序的語文課堂”。那么兩千多年前孔夫子就運用過的對話式教學,與我們?nèi)缃袼e極提倡的參與式、對話式教學則有異曲同工之妙。
高中教材中有一段選自《論語·先進》里孔子課堂教學的描寫——《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我們從中可以領(lǐng)略到孔子的課堂形式和教學方法,以下是筆者本課參照孔子教育理念進行對話式教學的一個片段。
筆者:請同學們談?wù)剬鬃雍退膶W生們的看法。
珈同學先說,她覺得子路很莽撞又很自信,冉有很謙虛,公西華更謙虛,曾皙很淡泊。筆者問她:“那你覺得孔子這個老師怎么樣呢?”她說孔子待人很平等,而且從來不打擊學生,這種老師很令人喜歡。
潘同學補充說她覺得子路不只有莽撞,還很直率,想什么就說什么;曾皙很淡泊,去春游的時候在河里洗洗澡,吹吹風,多滿足啊。
筆者問學生:你們都跟孔子一樣喜歡曾皙嗎?
林同學說,曾皙雖然有淡泊的一面,但是他為什么要偷偷留下來問老師對別的同學的看法怎么樣呢?說明他還不是很淡泊。她一說完,學生就紛紛批評曾皙是個有心計的人。
筆者說,曾皙并不一定如大家說的有心計,古代的君子是很謙和的,又好學,他有疑問想知道老師的想法,又不好意思直接在課堂上問,也很正常吧?難道他要在課堂上問老師為什么要譏笑子路嗎?這更不利于班級團結(jié)。
快下課了,潘同學又站起來補充,她覺得公西華不僅僅是謙遜,還實事求是,因為他想做主持人就愿意去學,既承認自己有不會的地方,又愿意為理想而改變、學習。
實事求是也好,有心計也罷,都是筆者在自己讀《論語》的時候完全沒有想到的,學生能有那么多的想法,還敢于大膽表達出來,不得不說對筆者有很大的啟發(fā)??鬃语@然是注重德育的,但是在談?wù)撝鞠驎r,他并沒有采用“填鴨式”教學,而是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暢所欲言的對話式教學氣氛,適當?shù)刈龀隹隙ǖ脑u價,對于自己不贊同的觀點則明確引導,做到真正的潤物細無聲。這樣才有利于構(gòu)建新課程要求的開放、有序的語文課堂,從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敢于質(zhì)疑、善于交流的良好習慣。
(責任編輯 陳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