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四會市貞山街道鄧村學校 陳瑞容
設疑導學
文/四會市貞山街道鄧村學校 陳瑞容
導學案對我們來說是一新生事物,如果說導學案是高效課堂的路線圖,那問題就是導學案設計的主線。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則問題,即將知識點轉變?yōu)樘剿餍缘膯栴}點、能力點,通過對知識點的設疑、質疑、釋疑,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品質和創(chuàng)新素質。導學案要引領學生帶著問題進課堂,帶著問題走向自主學習,帶著思考走進交流。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比~圣陶先生也曾指出: “在精讀指導前,得先讓學生預習?!笨梢姡A習是語文學習的極其重要環(huán)節(jié)。那么學生怎樣預習?預習什么?預習的效果如何?這一切都要看導學案的問題設計,導學案就是引領學生有效預習的載體。如果在導學案的自主預習環(huán)節(jié)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就能激發(fā)學生探索與求知的欲望,并調動其思維的積極性,從而讓學生走進文本、研讀文本。
質疑問難是思維的導火索,是學習的內驅力,是解決問題的前提。思生于疑,疑問往往是一系列積極思維的開端,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起點?!墩n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啟發(fā)學生動腦筋想問題,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提出自己的獨立見解?!睈垡蛩固挂苍浾f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睂W案導學不能只滿足于解決了多少問題,而應關注引起學生多少新問題,應有利于學生的質疑、探究、創(chuàng)新。
一篇好文章,往往會使人覺得言盡而意未盡,給讀者留下思考的余地,具有更加感人的藝術魅力。在這類文章中引導學生析疑更有情趣,如在 《魚游到了紙上》教學中,在討論了 “魚游到紙上”和“魚游到心里”之間的聯(lián)系后,教師可向學生提出疑問: “如果心中有學習,就會……如果心中有老師,就會……如果心中有父母,就會……”學了 《一夜的工作》后,有學生問: “周總理貴為一國的總理,工作是那么勞苦、簡樸,為什么現在有那么多大小官員工作不認真,還貪污受賄呢?”對于一堂成功的課來說,課堂結尾乃畫龍點睛之筆,它給學生留存更多的是遷移、是思考、是情感的升華……
練習的目的在于對學生所學知識進行檢驗和鞏固。在設計練習問題時,應注意多設疑,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進行思考、討論和解答。在無疑——有疑——無疑的過程中,使學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識,增強學習能力。在 《魚游到了紙上》的練習檢測中,我設計了這樣的練習:①如果魚沒有游到心里,能游到紙上嗎?②學了這篇課文后,你想說些什么?③請你為青年向美術學院寫一推薦信。這樣的練習設計讓學生從閱讀的文字材料中走出來,延伸到文外、課外及語文生活、語言實踐的社會空間。
總結反饋是導學案教學的最后一環(huán),然而卻是極為重要的部分?!敖虒W是在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信息的傳遞交互活動。這種信息交流的情況進行得如何,要靠反饋來表現,不注意反饋的教學是寡效的?!泵恳惶谜n結束后,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在導學案留白處填寫 “學后記”,認真做好學習反思,以便促進以后的學習。反饋的內容以所得和所惑為主,如: “這節(jié)課我學到什么?積累了哪些好詞好句?老師哪里令我滿意 (或不滿意)?還有哪些疑惑?”課堂教學情況的及時反饋,使師生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得失,及時調整教與學的方法策略,互為補充,教學相長,共同提高。
“疑”是打開學習之門的鑰匙,是增長智慧的階梯,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啟蒙。導學案要讓一個個問題像小鉤子一樣,鉤住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的學習成為一個自覺、自愿的心理渴望,讓天真的學生帶著童年的純真和稚嫩去追求未來世界的七色之光。
責任編輯 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