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文梅
摘要:作為一名從教二十多年的農(nóng)村教師而言,越來越深刻的感受到學校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和咨詢的緊迫性和必要性,特別是自去年參加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培訓以后,這種愿望愈發(fā)強烈。
關鍵詞:初中生;心理教育
G444
長期以來,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對孩子成長的熱點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飲食、身體、學業(yè)成績等問題上,而忽略了與每個學生發(fā)展息息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作為老師兼班主任,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總結出,現(xiàn)如今初中學生的心理健康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學業(yè)心理負擔過重,抗挫折能力欠佳。由于近幾年高中招生人數(shù)的控制,對于越來越多想繼續(xù)讀高中,期望通過知識改變命運、適應社會需求的家長和學生來說,考大學就是他們唯一的出路。所以,考不上高中就面臨著失學,面臨著失去大學深造的機會。每次考試,學生心情都比較緊張,總是擔心成績不理想,怕遭到同學的恥笑、老師的批評、家長的責備。一旦考試真的失敗,就立即灰心喪氣,情緒低落,初三的學生顯得尤為突出。調(diào)查中,好多學生表示,父母把希望就寄托在自己身上,每周回家父母都噓寒問暖,不讓自己干任何家務,返校時又給自己很多零花錢,只要自己好好學習成績好就行。還有的學生說自己花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但成績就是很差,覺得自己很笨,對不起父母和老師。于是,他們的挫折感就會“油然而生”,表現(xiàn)為焦慮、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對老師、父母和同學的言行敏感,神經(jīng)衰弱等癥狀。
二、人際關系不夠協(xié)調(diào),感到孤獨,缺乏安全感。
如今的中學生,就農(nóng)村孩子而言,家中最多也就三兩個孩子,而且以兩個孩子居多。盡管如此,他們也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心肝寶貝,這些孩子自我中心意識強,人際交往能力弱,不善于處理與同學、老師、父母的關系。在調(diào)查中有同學說:“我不知道怎樣與同學、鄰居孩子建立好朋友關系”?!巴瑢W之間沒有真正的朋友,有的只是欺騙、相互利用?!币恍W生的日常安排就是“家——學?!?,“家是吃飯和睡覺的地方,學校是學習的地方”,最愛做的事就是“關在屋子里看電視”,自閉的心態(tài)使這些學生完全忽略了人際關系,以至于終于有一天發(fā)現(xiàn)自己“不能和別人多談”,“我感到孤獨、寂寞”,到最后“沒有人愿和我分擔喜怒哀樂”。這些學生常產(chǎn)生焦慮不安,甚至恐懼感。
三、缺乏自信心,自卑心理強烈。
由于家長、老師對學生的期望過高,表現(xiàn)出對學生(特別是優(yōu)生)的缺點看多優(yōu)點看少,消極評價多于積極評價,使學生對自己的能力產(chǎn)生懷疑,常因一次考試失敗“老覺得自己腦子笨”,“自己成績總是不理想,考高中肯定有困難,更別說考大學了?!庇谑腔倚膯蕷?,感到“前途渺茫”,失去自信心。
四、青春期問題的困擾。
如今的初中生自身的生理發(fā)育已日趨成熟,再加上外界各類書籍、影視作品的影響,對異性的渴望不斷加強,導致“小狗小貓之戀的問題”,初中階段這種現(xiàn)象已顯萌芽狀態(tài),有的同學在日記中坦言“總是想看到他”“我和他說話心情總是很興奮”,甚至于“我想時時刻刻和他在一起”,由此感到“煩燥不安,吃不下,睡不香”,成績開始下降。由于走進了戀愛的誤區(qū),產(chǎn)生種種心理病態(tài)反映。部分處在青春期的少年,在與同伴以及他人的交往過程中,如果產(chǎn)生言語上的沖突或肢體上的沖撞等矛盾時,往往會產(chǎn)生報復心理。這些少年往往不計后果,容易沖動,給個人以及家庭和社會帶來不必要的危害。
以上幾點,僅僅是初中生心理健康問題比較突出的方面。還有一些因為家庭的變故、環(huán)境的影響等造成的心理問題也愈來愈多的給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造成了一定的障礙。家庭結構的變化,社會變革同許多傳統(tǒng)習慣的矛盾致使青少年的心理問題的產(chǎn)生遠比健康教育的發(fā)展來的快。作為學校,為了培養(yǎng)出身心健康的新一代接班人,亟待在心理健康教育這一塊上開墾挖掘,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建立適應青少年需要的心理素質(zhì)教育模式。學校應該調(diào)動各個方面的力量,全方位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學校領導和教師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給予高度重視,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教育工作系統(tǒng)。然后將心理教育分布在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在學科教學中、在德育活動中、在課外活動中、在勞技課中、在學校的各項管理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學校素質(zhì)教育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于各科教學之中,教師通過不同的教學途徑,變換多種教學方法,在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
其次,作為學校工作中堅力量的班主任應該更多的承擔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擔。班主任工作既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學生健康的人格,優(yōu)良的心理品質(zhì)與班主任工作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從現(xiàn)有教學體制看,班主任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方面的輔導至關重要,特別是咱們農(nóng)村,要鼓勵學生樹立建功于國家和自立自強的觀念意識,讓學生去經(jīng)歷,磨煉其意志,培養(yǎng)其獨立的人格。 還可以通過家長會、家訪等方式對一些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盲區(qū)的家長進行教育溝通,這一做法對我們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記得一位教育專家曾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我們要指導家長學習如何愛孩子:首先要讓家長了解孩子。許多家長對孩子的了解都有許多“盲點”。特別是對青春期的孩子,因為大多數(shù)家長不能及時調(diào)整心態(tài)、不能換位思考家長和孩子關系緊張;而有的過于嚴厲、粗暴,會對家長存有戒心,有意躲避,有意掩蓋真實思想,不講真話,以假象蒙騙,家長就無法了解孩子的真實思想情況。其次是讓家長要學會欣賞孩子?,F(xiàn)代的家長似乎都與自己的孩子過意不去,孩子無論怎么好也總是不完美。我們指導家長要全面了解孩子,必須從實際出發(fā),不能帶任何的框框。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我們值得喜悅欣慰的過程,用欣賞發(fā)展的眼光去對待孩子成長中的任何問題。
當然,從目前師資力量看,班主任大多數(shù)缺少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心理咨詢技術,還不能勝任對學生心理健康指導。加強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培訓,使班主任人人能勝任這項工作,這是學校乃至有關教育主管部門的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