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靜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社會各行各業(yè)都要求人才具備良好的閱讀能力。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學必須重視閱讀教學的作用。新課程改革也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出全新的要求。筆者根據(jù)已有的工作經驗,嘗試分析在新課改背景下改革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對策,以供同行參考和指正。
關鍵詞:新課改 小學語文角度教學 對策
G623.2
一、前言
小學語文課程是小學生必須接受的基礎課程,旨在引導小學生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領略祖國文字的博大精深。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學好語文對他們的終身發(fā)展都大有裨益。新課程改革明確指出小學語文課程要重視閱讀教學,使學生在閱讀中感受祖國文字的魅力。在新課改精神的引導下,小學語文教師如何改革閱讀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呢?本文圍繞這個話題進行分析,意在起到一定的參考意義。
二、新課改背景下改革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對策
1.授人以漁,教授方法
小學生年紀尚小,雖然對閱讀有了興趣,但是如果閱讀不得法,依舊會導致閱讀效果大打折扣,對提高語文學習能力沒有幫助。有鑒于此,教師要對小學生加強閱讀指導,對他們進行循循善誘,使他們逐漸掌握閱讀要領,高效率地進行閱讀。比如教師要帶領學生一起分析課題,它是課文內容和中心的精縮,是引導出現(xiàn)的“窗口”,在教學中認真分析課題,了解課文寫作范圍、主要內容、課文的重點和主線,就可以為閱讀課文作好鋪墊。首先明確體裁,引導學法。如寫人的就采取“初讀知人物,明事情;二讀明要素,抓細節(jié):再讀,抓要素,明特點”的方法。如《草原》是一篇寫景文章,對這樣的文章可采取假想象激疑。課文讀后,我在課堂上提問學生:“你們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樣的畫面?課文中是怎樣描述的呢?”這樣了解了文題關系,就為閱讀課文奠定了基礎。再如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時,我抓住題目中“富饒”這二字,引導學生思考“富饒”是什么意思?“富饒的西沙群島”指的是什么?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寫西沙群島富饒的呢?圍繞“富饒”這個題眼,這三個問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可以引導學生循序漸進的閱讀,不僅激起了學生讀課文的興趣,更重要的是這樣引讀起到了“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作用,讓學生單刀直入地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從題目入手是閱讀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實踐證明,只有理解題意,才能思路清楚地去讀,才能目標明確地去讀,才能體會到作者表達的巧妙之處。
2.適當放手,激發(fā)活力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文質兼美,需要教師引導小學生細細品讀。新課改提出學校教育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與探究的能力。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當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一些閱讀方法,具有一定閱讀能力后,教師就要放手引導學生自己去閱讀,自己去感悟。比如我在教學《秋天的雨》這一課時,課文主要講了秋天的雨的特點,比如給銀杏樹染上了黃色,趕走了夏天的炎熱;又給楓樹染上了紅色,帶來了秋天的涼爽。這篇文章的條理非常清楚,線索分明。內容上相互獨立,又相互關聯(lián),從而恰到好處地反映出秋天的雨的美景特色。傳統(tǒng)意義上的閱讀教學模式是“教師帶著教材走近學生”,我們會按照課文的結構順序,引導學生逐一欣賞秋天的雨給大地萬物帶來的變化。這樣一來,雖說學生也能學到教師希望他們掌握的知識,但學生學什么,甚至先學什么,后學什么,都是教師定的,學生一直被牽著鼻子走,儼然成了一個“機器人”。有鑒于此,我在教學《秋天的雨》這一課時,考慮到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主閱讀能力,就打破了這種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方式,讓學生就“一個”問題獨立思考,想一想自己最喜歡秋天的雨的哪個地方,秋天的雨與其他季節(jié)的雨有什么區(qū)別,然后再組織學生進行四人小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這樣集思廣益的閱讀過程能使每個學生對秋天的雨的特點形成更深刻的認識,也更能凸顯學生的主體性。
3.走出課堂、拓展閱讀
要想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還要努力改善小學生的閱讀環(huán)境,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目前,大多數(shù)小學都設有圖書館,教師要經常帶領小學生走進圖書館中,使他們置身于“書香氣”中感受閱讀氛圍。同時,教師還要為小學生介紹一些通俗易懂的讀物,為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做好鋪墊,我為我們學生介紹的書籍包括《我們都是好朋友》、《幸福之家》、《誰是年級之星》、《啟蒙老師》、《生日禮物》、《大自然的禮物》、《見證奇跡的時刻》、《安全第一》等,這些繪本故事都適合小學生閱讀,由這些讀物為入口,激發(fā)小學生的閱讀興趣。為了檢驗學生的閱讀效果,我還為學生組織一些閱讀活動,將全班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每組共同閱讀一本書,然后進行交流和討論,最后由小組代表向全班介紹這本書的大致內容、中心思想和讀后感悟等,再由教師進行點評。這樣的閱讀活動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結精神,同時也能在全班形成“比、趕、超”的良性競爭氛圍,促使小學生主動要求閱讀,愛上閱讀、樂于閱讀。
4.讀寫結合,相互促進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聽說讀寫是一體的,要想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興趣,還可以將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在一起。其實,讀者結合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認為:“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彼越處煈撿`活地將讀寫有機融合,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都得到提升。我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小學語文教材中隱含著非常豐富的讀寫結合的資源,所以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將讀與寫相融合。比如我安排學生進行模仿練筆,讓學生按照《記金華的雙龍洞》這篇課文的游覽順序,讓學生寫一寫《我美麗的校園》、《我美麗的家鄉(xiāng)》,讓學生模仿課文的寫作順序練習寫游記。為了寫好作文,學生會再次閱讀課文,這樣一來,讀與寫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三、結束語
小學語文教師引導小學生暢享閱讀至關重要,關系到小學生的終身發(fā)展。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我引導學生每天要保證一定的閱讀時間,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進行思考,掌握內容,逐漸培養(yǎng)起閱讀能力。同時,自主閱讀還能使學生有足夠的余地感受課文中蘊含的思想感情,使他們得到情感的熏陶和陶冶??傊绾闻囵B(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值得我們一線教師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1]遲雪琴. 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J].延邊教育學院報.2005(02)
[2]錢俊華. 淺談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1(28)
[3]鄭瑾. 多途徑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興趣[J].教育科研論壇.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