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書平
摘要:語文一直都是傳授我國語言精髓的一門重要課程,學生通過對語文的學習,能夠體會到漢語的魅力與力量,同時還能了解與掌握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但是,很多學生反映語文變得越來越難,不能很好理解文中所表達的含義,特別是中學的語文。這就對語文教師提出了一個挑戰(zhàn)。語文教師應該對其現(xiàn)有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將情境教學方式納入到其教學中來。本文主要討論情境教學運用于語文教學的必要性。同時舉例說明比較實用的幾種情境教學方法。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情境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3
語文在我們學習過程中的一門不可缺失的重要課程。我國傳統(tǒng)文化與先進知識都在其中有所體現(xiàn)。其涉及知識的方面有很多。與其他課程不同的是,語文是盡可能運用美的語言與一些修辭手法來描述其所要表達的內容。中學語文一直是教學的重點,同時也是教學的難點。每個人對語文的理解不同,其進行教學的方案也會有區(qū)別。但是,由于中學語文增加了大量的文言文與古詩詞方面的文章,使得學生在接受知識方面呈現(xiàn)了很大的差別,很多學生反映課堂內容枯燥,聽不懂。在平時自己閱讀時也很難理解其含義與作者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因而,應該將情境教學納入到語文教學中來。所謂情境教學,就是根據(jù)所要教學的內容來以不同的方法來導入,能夠引導學生進入教學,增加教學的趣味性與易懂性。
一、情境教學的必要性
1.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通過一些有趣的情境設置來講解課堂知識,會使得課堂教學變得很有樂趣,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學生也可以參與要情境中來,一方面會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同時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特別是針對一些文言文,可以讓學生在課堂扮演其中角色,然后把文中的故事情節(jié)還原。這樣就會使得拗口難懂的文言文變得很生動,同時也利于學生掌握其中的含義。這種情境教學對于學生自學與復習所學知識都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學生會很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提高了教學的質量。
2.提高學生交流的意識
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能掌握教師所傳授的知識。一味地給學生講解大量的知識,這種教學方式不僅不能達到教學的目的,同時還會使學生對語文失去興趣。從而導致他們不能將語文學習好。因此,教師應該轉變教學的方式,應該努力使自己所傳授的知識能夠很容易地被學生接受,并且學生樂意接受的方向來轉變。其中情境教學就具有這種作用。教師通過設置一種有效地情境,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交流活動[1-2]。語文是一門激發(fā)語言學習的課程。
3.營造課堂氣氛
語言學家認為,語言學習是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進行的,離開了特定的環(huán)境,就無法實現(xiàn)用語言進行交際的目的,語文學習也不例外[3-4]。因此,語文教師在備課時,應該營造出一種語境,能夠讓學生在語境中感受到漢語的魅力,同時能夠將這種具有美感的語言能夠運用。通過情境教學,來營造出活躍的課堂氣氛,能夠使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熟練掌握知識,同時能夠運用知識。
二、情境教學的實際應用
1.以故事形式來教學
古人很喜歡把自己的故事寫在自己的文章或者詩詞歌賦中,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情緒與志向。因此,針對這些故事情節(jié)很強的古文與詩詞,教師可以把這個故事情節(jié)完全排列出來,然后讓學生扮演其中不同的角色,然后在課堂上把整個故事表演出來。學生在扮演自己的角色時,為了能夠把角色扮演好,必定就會進行反復研究課文及有關的知識背景。從而使得學生能夠主動去學習,同時,使得學生所學知識變得有趣生動,使得學生很快就能夠掌握課文知識。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方面也會變得相應輕松。以《賣炭翁》這首詩來作為例子說明, 教師可以把這首詩中兩個關鍵人物賣炭翁和宮使的主要特點首先簡要說明,然后可以把學生分成幾組,讓大家來競演,最后讓大家來點評哪一組所扮演的故事情節(jié)與詩中所描寫的更為符合。參與故事扮演的學生能夠深入其中詩的意境中去,更為細致的把握這首詩所要表達的內容。同時點評的同學通過觀看故事重現(xiàn),能夠更直觀把握其中的含義,并且能夠在愉悅中學習。增加學習的樂趣性。從而達到教師教學的目的。
2.以圖片方式來教學
課本中所描述的很多東西,都是學生沒有見過的東西。特別很多著名的作者都是經歷了很多事情之后所寫出的東西,對于中學生這個年紀來說很難懂與體會。同時其描寫的很多東西與地方都是學生沒有見過與到過的。如果教師能夠借助于多媒體教學,將課本中所描述的地方與美景,教師可以用PPT以圖片的形式展示給學生。這樣就能夠讓學生很直觀的看到課本中描述的東西確切的樣子。從而更好的感受其中所描述的美。以課文中《巴東三峽 》這篇文章為例子來說明。很多學生沒有去過三峽,沒有親看見證過三峽的美景。盡管作者用多么華麗的詞與多么優(yōu)美的語句來描述三峽的美景,學生都不能理解三峽到底是什么樣的,甚至還會懷疑其描述的真實性。如果教師能夠把三峽的美景用圖片來展示給學生看,把作者描繪的每一處美景都一一與圖片對應起來。學生就能夠真正體會到文中所描繪的那種美,同時能夠加深對文章的印象,能夠運用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來贊美三峽美景。
3.以探討問題來教學
教師可以在開始講課前,把文中所表達的內容以問題的形式提出,然后讓學生相互談論,然后在課文中去尋找答案。一方面,問題提出后會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從而能夠主動去課本中尋找。另一方面,問題提出后,會引發(fā)同學們對答案進行探討。這樣能夠讓學生主動去學習,增加課堂的互動性。
三、結語
情境教學是一種能夠激發(fā)學生興趣和激情的教學模式,將這種教學方法用于中學語文的教學,更是能夠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能夠讓學生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下潛移默化的完成對語文知識的學習[5]。教師應該熟練掌握情境教學的方法,能夠準確地運用于課堂中來,針對不同的知識內容,能夠運用其更為貼切的情境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同時讓語文學習變得更加容易與輕松有趣。
參考文獻:
[1]周志欣. 中學語文情境教學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
[2]張冬梅. 淺談中學語文教學中情境創(chuàng)設的途徑與策略[J]. 學周刊,2014,15:152-153.
[3]徐麗軍. 中學語文情境教學及情境創(chuàng)設路徑研究[J]. 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08:8-9.
[4]馮學淵,李懷軍. 中學語文教學中情境創(chuàng)設的途徑[J]. 學周刊,2013,36:128-129.
[5]潘建華. 中學語文課堂中的情境教學方法研究[J]. 語文建設,2013,29: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