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盛緣
(上海師范大學 法政學院,上海 200234)
芻議《Pokemon Go》的法律風險
李盛緣
(上海師范大學 法政學院,上海 200234)
風靡全球的增強現(xiàn)實游戲《寶可夢出發(fā)》(
國家安全;國防利益;生活安寧權;個人信息權;法律風險
日本游戲公司Nintendo、Pokemon與美國谷歌公司旗下Niantic labs聯(lián)合出品的手機游戲《寶可夢出發(fā)》(
筆者注意到這款新穎的游戲可能將在法律層面引發(fā)一些特殊風險。雖然目前PG尚未進入中國大陸,但是其強勢表現(xiàn)足已證明AR技術在游戲業(yè)、娛樂業(yè)的可行性。可以預測,運用AR技術的游戲、服務、商業(yè)形式將在不遠的未來集中呈現(xiàn)。為此,法學界也有必要對其基本內容有所認知。另一方面,不應忽視這些國外經(jīng)驗的現(xiàn)實意義??梢杂^察其他國家游戲運營的實踐來分析其存在法律風險。
(一)增強現(xiàn)實技術
增強現(xiàn)實技術(augmented reality,以下簡稱 AR),是一種利用計算機系統(tǒng)產(chǎn)生三維信息來增強用戶對現(xiàn)實世界感知的新技術。[1]簡言之,AR具有如下特點。其一,AR為虛擬現(xiàn)實技術。即AR技術通過光電顯示、圖形技術與計算機處理,可以生成虛擬影像并傳遞給用戶。其二,AR為增強技術。傳統(tǒng)虛擬現(xiàn)實的設計理念是“沉浸式體驗”,即追求虛擬的仿真性,以用戶不能輕易區(qū)分虛擬場景與真實場景為發(fā)展目標。而AR技術并非如此,它致力于將計算機生成的物體疊加到現(xiàn)實景物上[2],追求的是用戶可以感知到虛擬與真實完美融合的場景。其三,AR強調互動體驗。這是由現(xiàn)代信息化“人本位”的發(fā)展趨勢所致的。現(xiàn)代AR技術的使用者并非只是虛擬世界的過客。他們可以通過身體動作觸發(fā)各種虛擬機關,在亦真亦幻的世界中持續(xù)獲得深入、復雜、有趣的互動體驗。
(二)Pokemon Go
Pokemon Go是一款實現(xiàn)AR技術的手機游戲。玩家將在其中扮演“精靈訓練師”,以尋找、收集、訓練、挑戰(zhàn)為核心元素推動游戲進行。一經(jīng)推出,PG便風靡全球。截至2016年9月30日,PG游戲公司已經(jīng)對全球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陸續(xù)開放服務,其中包括中國香港、澳門、臺灣地區(qū)。根據(jù)TechCrunch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僅僅發(fā)行一周時間的PG就擁有了超過二千一百萬活躍用戶,成為了美國史上最受歡迎的手機游戲。此外,在安卓設備占有率、用戶平均使用時長等多項指標上,PG均摘得桂冠。[3]
那么PG游戲究竟是如何運行的?PG游戲官網(wǎng)對游戲過程進行了介紹。登陸游戲之后,玩家需要邁開腳步到室外去探索自己所處的鄉(xiāng)村、城鎮(zhèn),甚至世界各個角落。玩家需要在真實的環(huán)境下四處行走以同步在虛擬世界中所處的游戲位置。每行進一段距離(通常是隨機的),虛擬機關即被觸發(fā)。這在游戲中表現(xiàn)為“訓練師”遭遇了“精靈”。此時,手機攝像頭會被啟動。在手機實時攝錄的畫面中,不僅會出現(xiàn)現(xiàn)實世界中的真實景物,還會加載出虛擬的精靈動畫。玩家需要不斷將鏡頭對準四處跳動的精靈,防止它逃脫,并用手指觸控屏幕進行捕捉。當精靈被成功捕捉之后,玩家可以對其訓練,也可以讓其出戰(zhàn)。當精靈體力不支,玩家可以前往“補給點”②購買道具,或者對其醫(yī)治。
(三)PG之特性
PG之特性是相對于傳統(tǒng)游戲而言的。筆者總結了其具有如下四方面特性。
1.AR特性。AR特性乃PG的最大創(chuàng)新點。PG會在玩家的手機屏幕上生成虛擬的精靈形象。當玩家試圖捕捉時,手機攝像頭會被啟動,使精靈影像加載在真實的場景中,并根據(jù)玩家的操作加以反饋不同游戲結果,使玩家獲得深入的互動體驗。
2.移動性。PG的另一大創(chuàng)新點在于其運行基于真實物理位置。只有當玩家在真實世界中進行高頻次、長距離的移動才能遭遇各種精靈,觸發(fā)游戲劇情,以推動游戲進程。如果玩家處于室內,或長期靜立不動,則不能獲得良好游戲體驗。此外,游戲中設置了大量補給點。這些補給點往往間隔較長距離。玩家亦需移動到較遠位置以獲取補給。
3.社交性。傳統(tǒng)游戲的社交功能僅限于游戲界面內,玩家之間通常只能用簡陋的郵件系統(tǒng)聊上幾句。而PG具有線上、線下聯(lián)動的社交屬性。[4]首先,PG游戲設計本來就鼓勵玩家走上街頭,面對面進行真實社交。其次,基于超級IP使其易于引發(fā)共鳴,促進社交。最后,PG得以運用游戲機制,例如設置補給點、稀有精靈出現(xiàn)等因素促使玩家聚集,增加其線下社交的可能性。
4.改編性。PG系超級IP改編作品。其母作品在過去不斷被改編為動漫、動畫、游戲、電影等各類作品,培養(yǎng)了非常扎實的粉絲基礎。各衍生作品中一貫沿用的經(jīng)典形象,如皮卡丘、噴火龍等,更是深得粉絲的喜愛,能夠激發(fā)世界各地不少80后、90后的情懷與童趣。也正因為如此,PG發(fā)行之后能夠迅速吸引海量的粉絲走上街頭進行游戲。
在世界各地,PG游戲運營后產(chǎn)生了各種爭議,引發(fā)了不同的法律風險。為便于歸納,本文以我國法律體系為主視角闡述。
(一)刑法法律風險
1.危害國家安全。PG可能被外國敵對勢力利用于探聽國家情報,危害國家安全。因為PG是通過谷歌公司的衛(wèi)星定位服務來偵測玩家位置信息的。理論上,游戲公司可以嘗試在特定時間將稀有的精靈設置在特定區(qū)域。如果沒有通常數(shù)量的玩家靠近并嘗試捕捉它們,那么就可以推斷該區(qū)域是軍事區(qū)域或者禁區(qū)。如果爆發(fā)戰(zhàn)爭,敵人可以輕松識別重要目標。各國政界也表達了對PG的不信任。③埃及通信部副部長Ahmed Badawi促請官員考慮全面禁止游戲。埃及國防部委員Hamdi Bakheet稱:“PG也許是在網(wǎng)絡戰(zhàn)時代中間諜機構的最新工具。通過偽裝成一款無害的娛樂軟件,以最狡猾、最卑鄙的方式企圖滲透到我們的國家”??仆貎日堪l(fā)布聲明,警告玩家不得在重要政府部門、軍事基地及其他安全禁區(qū)進行游戲。俄通社稱:這款游戲是利用人們的游戲渴望來組織人群。這是探聽情報最理想的方式。
隨著信息化的發(fā)展,情報竊取行為正呈現(xiàn)出由傳統(tǒng)國家行為向“權力與資本合作”變化的趨勢。2013年曝光的美國棱鏡門丑聞④中可見一斑。竊取情報行為屬于“來自國家外部的隱蔽行動”[5],是對國家安全的嚴重威脅。因為被竊取的情報使得本國安全體系的漏洞暴露,導致安全度、安全性總體水平降低,最終可能將導致嚴重后果。
筆者認為,輕信陰謀論是不理智的。但對PG潛在的國家安全威脅視而不理也非明智之舉。情報竊取行為已經(jīng)在多國刑學界被重視。例如《德國刑法典》共設立了24個危害國家存在與發(fā)展的犯罪罪名。其中包括以破壞為目的之諜報活動罪、公開國家機密罪、刺探國家機密罪、泄露國家機密罪、出賣非國家機密罪等。[6]《韓國刑法典》將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分為內亂罪、外患罪、有關國旗國徽的犯罪與有關國交的犯罪四類。并將向敵國提供情報、間諜等行為規(guī)定于外患罪之中。[7]日本同樣將間諜報行為分類在外患罪,但以“戰(zhàn)時”為前提條件。對于平時實施此類犯罪的,施用《軍機保護法》等其他法律。[8]我國刑法第一百一十條規(guī)定了為境外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情報罪。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為境外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情報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及相關法律規(guī)定,“情報”是指關系國家安全和利益、尚未公開或者依照有關規(guī)定不應公開的事項。國家秘密是指關系國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確定在一定時間內只限一定范圍的人員知悉的事項,包括國防建設和武裝力量活動中的秘密事項。由于我國法律對“情報”“國家秘密”等措辭并不明確。軍事基地、禁區(qū)位置等敏感信息可能被解釋為情報或國家秘密。PG公司的游戲機制可能就此觸犯法律。
2.危害國防利益。在刑法學上,國家安全利益與國防利益有著高度重合的部分。竊取情報、危害國家安全是對于PG游戲公司而言的。在我國現(xiàn)行刑法體系下,玩家無意間泄露重要政府部門位置信息、軍事情報等不會觸犯危害國家安全類犯罪。因為間諜罪、為境外機構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情報罪均要求行為人具有故意的主觀方面。[9]但是對游戲玩家而言也可能存在違反刑法的法律風險,即泄露情報與危害國防利益。根據(jù)我國刑法相關規(guī)定,游戲玩家如聚集在軍事禁區(qū)附近進行游戲,造成軍事通信設備損壞,沖擊軍事區(qū)域或者擾亂了軍事管理區(qū)秩序,將可能觸犯過失損壞軍事通信罪、聚眾沖擊軍事禁區(qū)罪以及聚眾擾亂軍事管理區(qū)秩序罪的罪名而遭到刑罰。外國的游戲玩家在進行游戲時無意泄露軍事信息、違背軍事利益的行為也可能觸犯本國危害國防利益類的罪名。
3. 妨害社會秩序。各國刑法還規(guī)定了妨害社會秩序類的犯罪。游戲玩家還需要注意避免激情游戲觸犯觸犯此類罪名。例如,我國刑法設專章規(guī)定了妨害社會管理秩序類犯罪。PG游戲玩家如果組織、策劃、指揮、糾集人群在不適當?shù)攸c進行游戲,妨害了正常的工作、生產(chǎn)、教學、科研等任務無法進行,將可能構成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聚眾沖擊國家機關罪、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罪、聚眾擾亂交通秩序罪等。
(二)民法法律風險
1.侵犯個人信息權。個人信息權是一種人格權,即公民私人的信息依法受到保護,擁有不被他人非法侵擾、知悉、搜集、利用和公開的權利。[10]王利民教授認為,個人信息權應當作為一項獨立的權利來對待。這種權利亦被稱為“信息自決權”,即個人依照法律控制自己的個人信息并決定是否被收集和利用的權利。[11]具體而言,此種權利包含知情權、選擇權、控制權、安全請求權、利用限制權等內容。
PG游戲以智能手機為載體。通過技術手段,PG可以輕易地收集用戶手機中存儲的個人信息。根據(jù)游戲運行機理,PG公司所取得的信息不僅包括通常的用戶信息、設備信息,還包括精確的實時位置信息。此外,玩家也無法避免在游戲中打開攝像頭?!皩崟r物理位置”+“攝像頭”這一組合拳不僅突破了傳統(tǒng)手機軟件收集個人信息的范圍,而且其精準性、真實性、實時性使得玩家個人信息與隱私⑤處于被不法分子盜取并利用的嚴重風險之中。
更糟的是,PG游戲公司的隱私聲明表達了對這一問題的漠視。⑥首先,隱私聲明只是概括性地表達了“用戶授權本公司獲取個人信息”,卻并沒有明確界定哪些信息屬于其有權獲取的范圍。其次,隱私聲明也沒有賦予玩家選擇權,讓其選擇只提交那些必要的信息。再次,隱私聲明稱PG公司有權將所有取得的信息交由“提供服務的第三方”使用,卻對于第三方使用信息沒有更多細節(jié)。這意味著PG公司對用戶個人信息的利用將沒有任何目的限制與方法限制。最后,PG公司的隱私聲明稱所有收集取得的信息將被視為營業(yè)資產(chǎn)。這將導致所有玩家個人信息將在公司合并、并購或其他商業(yè)轉移活動中被第三方獲得。由于PG游戲適用玩家個人信息與保護玩家個人隱私方面的糟糕表現(xiàn),日前已有美國官員致函要求游戲公司詳細解釋收集用戶數(shù)據(jù)的正當性。⑦截至本文發(fā)稿前,PG公司并未回答。
2.侵犯生活安寧權。生活安寧權,是指自然人享有維持生活領域安定寧靜的持續(xù)狀態(tài),并排除他人非法侵害的人格權。[12]一般認為,生活安寧全的客體是公民私人生活的安寧利益。即權利人有權維護自身的生活狀態(tài)保持安穩(wěn)、寧靜,有權排除他人的不法侵擾。侵犯生活安寧權的具體形態(tài)包括但不限于:騷擾、欺詐性或錯誤性告知⑧、不可量物侵入⑨等等。[13]
PG游戲的不當設置可能侵犯公民的生活安寧權。在一例PG游戲公司作為非法侵入之訴被告的案例中⑩,原告訴稱PG游戲公司將其私人領地設置為游戲中的“補給點”,隨后不斷有陌生人徘徊在他的家庭周圍。至少有5人敲門試圖進入房屋。原告認為,PG游戲公司對于由自身引起的、完全可以預見的、將在他人所屬的領地上吸引大量人流的行為公然漠視、不計后果、不尊重業(yè)主。除了忍無可忍提起訴訟的業(yè)主之外,更多“聚集點”附近居民的安寧生活同樣因為游戲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在那些因為游戲設置而致使大量玩家前往的住宅區(qū),居民們不得不忍受交通阻塞、垃圾棄物和噪音。市政委員會不得不在這些區(qū)域加派人手,收集轉運額外產(chǎn)生的垃圾與棄物。
筆者認為,PG公司對特定公民的安寧生活權構成了侵犯。在前一例中,雖然侵犯原告生活安寧權的直接主體是其他玩家,但是PG公司卻脫離不了干系,因為玩家是由被告引致的。其次,被告發(fā)行游戲的特殊機制(獎勵機制、收集機制)仿佛為人群施加了勢能,使得其闖入原告領地的非理性大大增加。再次,被告對于人群的涌現(xiàn)是可以預計的,可以防范、可以避免的,但被告未加以合理注意,并在事后無動于衷。最后,對于向原告住所施加影響的行為被告未經(jīng)過原告任何形式的同意、商談、告訴。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可以將PG公司的行為視作以間接的方式、與企圖非法闖入的玩家共同騷擾了原告的生活安寧。而在后一例中,“聚集點”附近居民的生活安寧權同樣因為PG公司的行為遭受了不可量物侵入。
除了游戲玩家需要理性游戲、適度游戲外,筆者為PG游戲法律風險之應對提出如下建議。
(一)限制游戲區(qū)域:公共、適當、無危險的位置
PG游戲引發(fā)的刑法風險與侵犯私人生活安寧風險均是由于游戲區(qū)域的設置不當而引發(fā)的。筆者認為,PG游戲的出品公司及運營公司(以下簡稱PG公司)為避免法律風險應當認真調研,為真實地理區(qū)間劃分不同等級以實現(xiàn)協(xié)調管理,并以公共、適當、無危險為原則合理限制游戲區(qū)域。
限制措施可以分為絕對禁止與相對限制。首先,PG公司應當尊重國家主權與國家機密,將軍事基地、政府機構、其他禁區(qū)等場所設為絕對禁區(qū)禁止游戲。其次,PG公司還應當相對限制不適合玩家大量涌入的區(qū)域,例如交通樞紐、油電設施、烈士陵園、博物館、藝術館、私人領地等等。這些區(qū)域的特點是,可以容忍少量玩家進行游戲,但需要防備大量玩家涌入造成的不良影響。因此,PG公司不宜將補給點、商店、稀有精靈等會招致大量玩家的游戲地點設置在此。最后,針對少數(shù)玩家在高速路、隧道、橋梁等危險位置進行游戲傷亡的情況,PG公司應當積極追求技術升級,禁止或限制玩家在危險位置或狀態(tài)下進行游戲。
(二)妥善使用個人信息:合法、合目的、合比例原則
作為應用軟件,PG獲取基本用戶信息是必須的。作為AR先鋒,PG在一定權限內對玩家進行實時定位與打開攝像頭也具有一定的正當性。但是這并不意味著PG公司可以濫用玩家個人信息。筆者認為PG公司對玩家個人信息的使用應該以合法、合目,并且符合比例原則,降低因侵犯個人信息所引發(fā)的法律風險。
在短期,PG公司應當積極回應社會對個人信息利用的質疑,主動披露個人信息的收集范圍、使用方法、使用目的等內容。在中期,PG公司宜對游戲各項技術細節(jié)升級,確保對于用戶個人信息的使用能夠做到合法、和目的、符合比例原則。同時,應當修正隱私聲明的寬泛措辭,保障用戶的知情權、選擇權、利用限制權。在長期,PG公司宜深入調研,構建與玩家群體、政府職能部門間互相溝通的渠道。以互聯(lián)網(wǎng)企業(yè)、AR技術企業(yè)、手機游戲企業(yè)等多元身份探索合理使用用戶個人信息的新技術、新標準、新理念,創(chuàng)設行業(yè)標桿。
(三)維護公民生活安寧:預測、監(jiān)控、引導人口流動
筆者認為,在游戲玩家闖入私人空間導致PG公司成為被告的案例中,關鍵點是原告的私人空間被設置成為“補給點”,從而吸引了大量游戲玩家前往。筆者進一步分析認為,游戲內虛擬物品也受經(jīng)濟學定律影響。稀有物品供不應求,玩家趨之若鶩,將引起人流大量涌入;常見物品供過于求,玩家不為所動,不會對人口流動產(chǎn)生影響。PG游戲的移動性、社交性、改編性與玩家對虛擬物品供求關系相互疊加,形成了一種PG游戲特有的機制。此機制導致了玩家群體瀕臨失控,冒犯了原告的安寧生活。
虛擬技術得以影響現(xiàn)實環(huán)境,是PG機制對軟件開發(fā)的革命性闡述。但是,PG公司不能忽略虛擬機制對真實社會產(chǎn)生的負面影響。易言之,PG公司應當負有義務消除PG機制對人口流動的不利引導。為防止特定區(qū)域人口急劇上漲造成負面影響,PG公司應當謹慎地設定稀有精靈出現(xiàn)的幾率與算法,使得玩家位置分布均平、玩家人口流動趨于平衡。其次,PG公司宜利用收集到的實時位置信息,對玩家位置、人口流動等信息進行大數(shù)據(jù)監(jiān)控。最后,PG公司宜針對不同情形制定應急機制。當玩家分布、人口流動等情況失控,得用之迅速響應以消除不利影響。
近年來,科技風暴不斷席卷電子游戲產(chǎn)業(yè)、虛擬現(xiàn)實技術、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等新興領域??萍硷L暴并不只是單獨地沖擊某一行業(yè)原有的面貌,其向心力也促使著上述領域之間的融合,并愈發(fā)加速對人們生活的改變。
Pokemon Go無疑處于這一輪風暴的中心。不論在刑法層面還是民法層面,對出品公司而言抑或對玩家而言,Pokemon Go均存在各類法律風險。盡管如此,作為完美融合了“AR先鋒”、“游戲革命作品”及“新生代互聯(lián)網(wǎng)應用”三位一體的商業(yè)典范,其模式、機制和設定都將被業(yè)界重點關注,并可能以各種形式被未來繼承。因之,筆者認為本文具有較高的普世解釋力,應當肯定本文的理論價值與現(xiàn)實意義。
然而,欲深入剖析此類新生事物,尤其須將其理工科的內涵置社科的視角下操作,不僅需要掌握扎實的法學基礎,還需對各門交叉學科有相當?shù)牧私狻_@也是筆者在研究AR技術與游戲運行機制的過程中體會到了困難之處。因之,拋磚引玉以芻議為題勉力闡述至此,期待其他飽學之士對此論述更深刻的見解。
注釋:
①超級IP(Super Intellectual Property)特指具有長期生命力和商業(yè)價值的知識產(chǎn)權作品?!毒`寶可夢》在近30年內不斷被改編為動漫、動畫、游戲、電影等。動畫《寵物小精靈》、掌機游戲《口袋妖怪》、漫畫《神奇寶貝》均系由其衍生的子作品?!禤okemon Go》為該超級IP本次進軍手機AR游戲所使用的名稱。
②補給點包括精靈醫(yī)院、精靈商店等。游戲通常會每隔幾個街區(qū)設置補給點以供玩家就近前往。
③參見Saad Abedine, Pokemon Go ignites debate in the Middle East [EB/OL].2016-7-15/2016-9-30.http://www.aljazeera.com/blogs/middleeast/2016/07/pokemon-ignites-debate-middle-east-160719090657893.html.Tom Balmforth, Pokemon Go Away: Russians See CIA Plot, ‘Satanism’ In Viral App.[EB/OL].2016-7-12/2016-9-30. http://www.rferl.org/a/russians-see-cia-plot-satanism-in-pokemon/27860783.html.
④2013年前美國公民斯諾登曝光了美國的棱鏡計劃(PRISM)。美當局自2007年以來直接進入美國網(wǎng)際網(wǎng)路公司的中心服務器里挖掘數(shù)據(jù)、收集情報。搜集對象包括任何在美國以外地區(qū)使用參與計劃公司服務的客戶,或是任何與國外人士通信的美國公民。包括微軟、雅虎、谷歌、蘋果等9家互聯(lián)網(wǎng)巨頭皆參與其中。而PG游戲得出品公司之一——Niantic labs,正是谷歌的子公司。
⑤個人信息權與隱私權有著密切聯(lián)系,二者在內容上存在一定重合。但是,個人信息不完全屬于隱私的范疇,不能將其與隱私權混同。參見王利民:《論個人信息權在人格權法中的地位》,載《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6期,第72-73頁。
⑥參見Pokemon Go 游戲隱私聲明。
⑦參見http://www.franken.senate.gov/files/letter/160712_PokemonGO.pdf,2016年9月28日最后訪問。
⑧欺詐性告知或錯誤性告知是指行為人故意或過失地告知他人虛假錯誤的信息,擾亂他人安穩(wěn)平靜的生活。例如,虛報中獎信息即屬于欺詐性告知;。而一些商業(yè)組織因誤刊登他人的私人電話為服務電話、投訴電話等情形,則屬于錯誤性告知。
⑨不可量物侵入指噪音、煙塵、震動、臭氣、灰屑、無線電波等在形態(tài)上不具有可稱量性質的物質侵入他人土地、建筑物或其他工作物造成妨害或損害。
⑩參見http://www.bbc.com/news/business-36961201, 2016年10月3日訪問。
[1]陳一民,李啟明,馬德宜等.增強虛擬現(xiàn)實技術研究及其應用[J].上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8).
[2]朱淼良,姚遠,蔣云良.增強現(xiàn)實綜述[J].中國圖像圖形學報,2004,(7).
[3]Sarah Perez, Pokémon Go tops Twitter’s daily users, sees more engagement than Facebook[EB/OL].2016-7-13/2016-09-30.https://techcrunch.com/2016/07/13/pokemon-go-tops-twitters-daily-users-sees-more-engagement-than-facebook/.
[4]西晨.Pokemon Go火爆內容營銷八點啟發(fā)[J].成功營銷, 2016,(8).
[5]劉躍進.試析危害國家安全的因素[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4).
[6]阮方民.中德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比較研究[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2).
[7]樸敬欽.中韓危害國家安全罪比較研究[D].山東:中國海洋大學,2014.
[8]張永健.危害國家安全罪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D].北京:中國政法大學,2010.
[9]高銘暄,馬克昌,趙秉志.刑法學[M].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334-336.
[10]趙華明.論網(wǎng)絡隱私權的法律保護[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1).
[11]王利民.論個人信息權在人格權法中的地位[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6).
[12]何建國.生活安寧全及其保護探析[J].西安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4).
[13]劉寶玉,周玉輝.論安寧生活權[J].當代法學,2013,(2).
(責任編輯:杜婕)
On Legal Risks of Pokemon Go
LI Sheng-yuan
( School of Law and Politics,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 China )
Hit augmented-reality game Pokemon Go has a number of legal risks. In criminal laws, the impolitic players may offend the national defence interest and public order while the producer company may damage the state safety. In civil laws the producers may violate the players' privacy and both of them may together offend individuals' right of peaceful life. Rationality is needed for players to avoid legal risks. Besides, the producers should limit the game zone in public, appropriate and no-danger areas. They should also do the personal information with legal and proper reasons while the proportion principle should also be met. And to eliminate the negative population mobility effects caused by the game, the producers should design carefully and prepare for the emergency situations.
state safety; the national defence interest; right of peaceful life; right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legal risks
2016-10-09
李盛緣(1992-),男,上海人,在讀碩士,主要從事國際法學研究。
D924.31
A
1008-7605(2017)01-008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