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強(杭州江南實驗學校,浙江杭州 310052)
教學何以“動人”
——談非智力因素視角下教學的有效性
金明強(杭州江南實驗學校,浙江杭州 310052)
教學何以“動人”是教師需要直面的問題,思想品德、歷史與社會學科教師尤甚。綜合學生的問卷反饋證明,在教學中,教師借助非智力因素的力量,用動真、動情、動心三大策略,能助力教學實現(xiàn)“動人”的效果。
非智力因素;動真;動情;動心
過去10多年,杭州市《思想品德》《歷史與社會》(以下稱“文綜”)在開卷考又不計入中考總分的大背景下,學科地位尷尬、學科教師生存環(huán)境窘迫??墒?,文綜學科作為人文學科的價值從未因此被削弱,傳承人文素養(yǎng)的使命也從未因此被改變。如何肩負起學科使命,履行好學科教師職責,使教學“動人”?多年來,筆者潛心踐行“輕負高質”,所任教班級的教學質量優(yōu)異,備受畢業(yè)學生推崇。本文依據(jù)對新近一屆畢業(yè)生的筆談,結合三年來與學生相處的點點滴滴,從非智力因素視角談談實現(xiàn)有效教學的“動人”策略。
2016年暑假,帶完新一屆學生,筆者借助網(wǎng)絡對孩子們作調(diào)查,內(nèi)容涉及印象深刻的課堂事件、滿意的教學行為、欣賞的教師品質、暑假準備閱讀的書籍等,旨在了解三年的相處究竟帶給了學生什么。
綜觀學生的回答,能很好地詮釋筆者在教學中最關注的兩大命題。
第一,教學于學習有怎樣的意義?
(從沙俄到蘇聯(lián)的那次板書)第一次知道(板書)還可以這樣整理,印象深刻!
——901班王雯靖
課堂十分輕松,設計的問題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引導我們思考而并不是單純的灌輸。
——901班謝依婷
簡答題的答題要領深入人心,使我認識到單純的刷題毫無意義。
——902班湯澤超
學生能記得的教學內(nèi)容多為“碎片”,對學習方法卻能具體表述?!度蛲ㄊ贰贰秶肥v》《文化苦旅》《中國的奮斗》等平時推薦給學生的書均在學生的閱讀計劃中。
馬扎諾的“學習的維度”理論主張將學習分為五個維度:態(tài)度與感受、獲取與整合知識、擴展與精練知識、有意義地運用知識和良好的思維習慣。它們是彼此關聯(lián)的有機整體。[1]7
從教與學的維度考察,教學是過程性的,學習是永久性的。教學是過程性的,因為由教材所承載的教學內(nèi)容只是階段性的學習任務。知識極其有限,容易被遺忘;學生習得的方法、技能與教師的專業(yè)功底關系密切;思維則會隨著學生心智水平的漸趨成熟而遞進。學習是永久性的,因為經(jīng)歷了較長時間的學習后,總有一些帶有學科特征的關鍵能力與品質得以沉淀,即發(fā)展“學科素養(yǎng)”?!皠尤恕钡慕虒W應當賦予學生“再學習”的能力。
第二,何以“教書”又“育人”?
初三有一次作業(yè)自行批改,我瞄了一眼就給自己打鉤了,結果錯了。金老師在旁邊批注:帥哥,要對自己的“√”負責哦!
——902班陳姚宇
(金老師)嚴謹、認真、仔細、有耐心。
——901班章軒韜
輕輕地拍醒快睡著的我……
——901班汪亦陽
“想睡覺的話站起來一會兒,或者去洗把臉,不要難為情。”下午的課,這樣的提醒充滿人情味。
——902班王宗夷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在課堂上跟孩子們的交往,只是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孩子的教養(yǎng)、精神上的發(fā)展、道德面貌的形成,所有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都有賴于在課余時間內(nèi)進行的、不列入課表的工作?!保?]129在教學活動中,“教書”與“育人”形影不離:你在意黑板是否擦得干凈,值日生就會給大家清爽的黑板;你在意板書是否工整,學生就會在書寫時做點筋骨;你在意穿戴的禮節(jié),學生也會注意自己的儀容儀表。書本知識受課時限制,育人途徑無時空制約。與學生相處,舉手投足,不一定是“教書”,卻盡是“育人”。
貼著“副科教師”標簽的文綜學科教師,我們的教學以何“動人”?除了扎實的專業(yè)功底,充分調(diào)動非智力因素可謂“上策”。
一、動真:真實做人,認真做事
“真實做人”是指奉行這樣的處世原則:真實的不一定全都要說出來,但說出來的一定是真實的。“認真做事”是因為努力了,不一定會達到你想要的成功,但不努力,你肯定成功不了。
“真實做人,認真做事”滲透在課堂內(nèi)外的點點滴滴中,師生雙方時常相互制約。
1.動用真規(guī)矩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特別強調(diào)溫暖的師生關系對于教學的功效。不過,再溫暖的師生關系也需要規(guī)矩。新課改倡導“以生為本”“我的課堂我做主”。但是,凡事“非左即右”總會失之偏頗,教育更不是“非此即彼”式的選擇題。馬扎諾說,從行為主體角度論,課堂無非就是“教師中心課堂”和“學生中心課堂”,沒有絕對的以誰為中心。[1]53葉瀾教授在中國基礎教育首屆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展示會上也曾說:我不贊成現(xiàn)在教育“以學生為中心”的口號,教育并不是簡單地以誰為中心,而是在教與學的過程中的交互作用,在教育的過程中會有“生成”和“涌現(xiàn)”。
因此,筆者主張“我們的課堂我們(指師生雙方)做主”!
案例1:四“不”約定
三年里,我與學生堅守著四“不”約定。我給自己立下規(guī)矩:不拖堂;不隨意布置作業(yè)。我要求學生做到:不趴下;不無故拖欠作業(yè)。檢視三年歷程,我給自己立下的兩“不”規(guī)矩,全部做到。學生的兩“不”規(guī)矩接近百分之百做到。有一次,有位學生下午第二節(jié)課小睡了一會兒。下課時,她非常抱歉地向我解釋:“金老師,我實在太困太困了。昨晚作業(yè)做到將近11點半,中午又忙著趕作業(yè)(沒時間休息)?!蔽野参康溃骸皼]事,我相信你是真的困了。”于是,她如釋重負地回到座位。到初三第二學期,兩個練跆拳道的學生專注于跆拳道,一次作業(yè)也不交了。遇上這樣的特例,只能望“生”興嘆!
2.動足真功夫
要守住四“不”約定,最考驗教師功力?!安煌咸谩?,得備好課;“不隨意布置作業(yè)”,得對僅有的作業(yè)本里的題目作處理;“不趴下”,教學內(nèi)容得吸引學生;“不無故拖欠作業(yè)”,得想好作業(yè)管理的策略。
說實話,每一個40分鐘,更多的功夫在課外!
案例2:八個“堅持”
2013學年第二學期期末測試,學校對文綜學科首次采用外來卷、閉卷考、流水閱卷。結果,我所帶的班級遠超年級平均分。
組員不約而同地問我:“你是怎么抓的?”我竟一時語塞。天天在同一個辦公室,備課、討論、批改,大家都眼睛所見,好的資源也都共享得很徹底。靜心反思,真沒啥“秘訣”,除了取得班主任的支持,我只是做到了八個“堅持”。
第一,課前備足:堅持與組員合作備課,資源共享,汲取眾人智慧;堅持把課備充分再進課堂。第二,課中落實:堅持做好課堂管理。教學時間寶貴,課堂秩序是教學質量的基本保障。第三,作業(yè)跟進:堅持使用經(jīng)過精選的作業(yè)本;堅持批改每一次作業(yè);堅持做好每一次的作業(yè)講評并作二次批改。第四,個別盯緊:對聽課有狀況者,堅持利用課后第一時間面談;對作業(yè)存在問題者,堅持及時約談、面批。
教學要“質量”,不能作秀,唯有扎扎實實地“堅持”。
二、動情:用情工作,真情陪伴
面對初中生,管理并使用好“情”十分重要。這里的“情”,主要指情緒與情感。教師既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也得照看好學生的情緒;教師要在工作中投入真實的情感,但也不能給予毫無原則的“愛”。
1.調(diào)動情緒
僅僅作為任課教師,每天與學生接觸的時間其實并不多,而學生在教室里的生活還是比較多變的,如前一天的作業(yè)沒有按時完成、辛辛苦苦做的題目依然錯、同學間發(fā)生小摩擦等。因此,每一節(jié)課前教師除了打理好自己的情緒,了解學生的情緒也十分必要。為此,教師不妨提前幾分鐘進教室。
案例3:“幾分鐘”的能量
任勇老師在《優(yōu)秀教師悄悄在做的那些事兒》中提到教師“提前幾分鐘進教室”。在一次組內(nèi)聽課中,我才切身體會到其中的意義。組員董睿老師的讀書體會中這樣寫道:“金老師提前三分鐘左右來到教室,與同學聊天,從他們的表情中可以看到金老師和學生們的關系很融洽,也可以感受到學生們是真心愿意跟金老師聊天。這個場景觸動到了我。課后,我才知道,金老師課前的問一問、聊一聊,除了了解學生的生活情況,更是在了解學情。難怪,每次在集體備課討論學生學情時金老師總比我知道得更多、了解得更清楚。一個小小的細節(jié)就能帶來這么多意想不到的收獲??!”
2.互動情感
人與人之間相處,溝通很重要。只有能互動的情感才能稱得上“溝通”。在師生關系中,沒有互動的情感表達常常換來“學生不領情”。情感互動要有效,抓住契機很重要。
案例4:唯一一次“動怒”
在“敘述一件文綜課上令你印象深刻的事”時,901班的多位同學提到了三年里我在該班的唯一一次動怒。初二第一學期時,有位同學上課玩鬧被提醒后還頂嘴,最后,我憤然離開教室。對此,學生到初三畢業(yè)還記憶猶新。
第二天,金老師在教室里向全班同學道歉。盡管同學們心知肚明這并不全是金老師的錯,但金老師仍為他的失態(tài)(沒上完課)而自責。這件事讓我更加認識了金老師?!鸺覘?/p>
金老師生氣地摔了課本,將課本摔破了,然后氣呼呼地離開了教室。金老師一直是脾氣最好的一位老師。所以,這一次生氣令我印象特別深刻。 ——謝依婷
當然,那位學生后來也很真誠地向全班同學道了歉。從此,901班學生明白“你可以無知,但不可無理”,“你可以不喜歡,但不能不尊重”。
三、動心:將心比心,全心投入
基礎教育階段的國家課程事關公民的綜合素養(yǎng)。問題是:撇開智力因素,中考指揮棒在,學生是不太可能在學科上平均用力的。加上志趣不同、學不得法、精力不濟等等因素,學生對思品、社會學科的投入程度著實不容樂觀。如何讓學生從心底里認同學科的潛在價值并積極融入課堂,值得任課教師深思。筆者的基本思路是:老師理解你的學業(yè)負擔,因此每一節(jié)課準備充分,那么,你也應當“將心比心,全心投入”。
1.撥動心弦
課堂上給予的一次好評、坦誠相待的一回面批、身體不適時的一句問候,都能撥動學生的心弦,使他們或開心或感激或感動。然而,能讓所有學生“動心”并非易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強求。對突發(fā)事件的巧妙處理,或許能收到奇效。
案例5:“一次”當堂落淚
三年里,902班的文綜成績基本上居年級前列,中考創(chuàng)紀錄地超全市平均分10.2分。這固然離不開班主任陳超詠老師的智慧管理,也可能受那一次我當眾落淚的催化。
初一時的一次單元測試,902班考得慘不忍睹。次日,“獨立訂正”期間,學生未能做到“獨立”。我隨即終止了“訂正”,談起了自己的閱卷感受,并有感而發(fā)敘說了自己艱辛的求學經(jīng)歷,話到動情處淚灑講臺……我想表達的是:老師再用心,你若不努力,你依然一事無成!知識是能力的基礎,沒有知識積累,遑談能力!
三年后,當時還懵懂的孩子依然記憶清晰,他們寫道:
印象很深的是金老師跟我們講了他求學時的故事……那一次,真的是印象深刻啊!
——吳 悠
這是我第一次看見老師哭咯,一改我眼里老師威風凜凜的形象,不過那次超感動的,眼淚差點也跟著下來了,都說笑有傳染力,那么感動的哭也很有傳染力的呢!
——蔣翰森
(金老師)在艱苦條件下仍認真讀書的故事令大家十分感動。
——孫藝予
2.觸動心靈
身為教師,能觸動學生心靈的到底是什么?可以是課堂上的某一瞬間,但更多的恐怕是日常相處中累積起來的印象。諸多“印象”疊加成“形象”烙在學生的記憶里。學生甚至連你把試卷有分數(shù)的那一頁向內(nèi)折都記得清清楚楚!總之,你獨特的處事方式,學生銘記于心。
案例6:“一個都不放棄”
同伴是初中生的“重要他人”,因此,學生特別在意教師在同學面前對自己的評價。我恪守著這樣的原則:學生首先是成長中的生命,而不是“怎樣的學生”,不給學生貼標簽。事實上,即便再是學業(yè)不佳、行為不端的學生,一樣在意教師對其是否真正尊重。
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對于一些“差生”,(到了初三)有些老師已經(jīng)放棄了……但金老師還是把他們叫起來認真聽課。
——901班馬若非
細心體貼,使身邊的每位老師或同學都感到溫暖。
——901班金家棟
以理服人,待人寬厚。說的話都有理有據(jù),有事實支撐,不情緒化。
——901班孫琪尤
除了不慍不惱外,金老師還關心人,激勵人,而且對每個人都一視同仁。(我也會做到的)
——902蔣翰森
對每個人都有耐心很細心。
——902周 韻
就這樣,我贏得了學生的心。
都說“人在做,天在看”。其實,教師在做,學生甚至家長何嘗不在看!學生及其家長的“滿意率”里有他們對教師的認同度,這認同度回應著教學的有效性、教育的影響力。
金老師,你對孩子的影響太大了,孩子總說多么希望你能再教她三年。
——901班盧 意媽媽
所有鼓勵我的話,真的是讓我愛上了這門學科啊。
——902班吳 悠
孩子受您的影響大,特別是學習興趣上的引導和影響。
——902班吳 悠爸爸
“我的心和你們的心是連在一起的”,金老師的這句話我記在心里了。
——901班孫琪尤
認真做事,曾好幾次看到金老師在我們晚自習時備課、修改PPT。
——901班許 婧
“動人”的教學,絕對不止于漂亮的分數(shù),更有對學生學習品質及其對未來學習的持續(xù)影響。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教師,只有當他成為孩子在其中度過其精神生活并建立彼此間道德關系的那些集體的組織者和領導者的情況下,才會是一個教育者?!保?]129因此,對教學,教師心底應該存足責任與忠誠。筆者堅信:你在哪里,學生可以到達哪里;你是怎樣,學生可以變成怎樣!
“做領路人而非知識灌輸者”是901班學生李欽騁對筆者的評價,以自勉,可共勉!
[1]馬扎諾等著,盛群力等譯.培育智慧才能:學習的維度教師手冊[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2]李建平.中國教育尋變[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