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要人物在故事中雖占的比例不如主要人物多,但他們在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中,卻是必不可少的存在。他們在作品中起到渲染烘托、側(cè)面襯托和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作用。而小說《無名的裘德》中韋爾伯特正是起到了這樣的作用,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關鍵詞】次要人物;韋爾伯特;裘德;作用
1 引言
《無名的裘德》是英國作家托馬斯·哈代創(chuàng)作的最后一部長篇悲劇小說。哈代以悲愴的筆調(diào)敘述了鄉(xiāng)村青年裘德一生的悲劇。小說中的主人物有裘德、蘇珊娜(蘇)、阿拉貝拉和菲洛森先生。次要人物主要有裘德的姑婆弗利小姐、江湖郎中韋爾伯特和裘德的兒子小時光老人。
小說中的次要人物為一篇完整成功小說的有機組成部分,它通過一定的結(jié)構(gòu)和小說中的主要人物、故事情節(jié)、生活環(huán)境組成和諧統(tǒng)一的有機整體(郝蜀山,1987)。雖然主要人物才是表達作品主題以及思想內(nèi)容的關鍵,但次要人物在作品中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在小說《無名的裘德》中,韋爾伯特作為小說中的次要人物,在小說的開始和結(jié)尾處,對于主人公裘德來說,均起到側(cè)面襯托的作用。
2 襯托裘德的善良
在小說第一部分第四章中,重點描述了裘德與江湖郎中韋爾伯特之間的對話。裘德是個積極進取、渴望知識的小孩,為了避免孤獨之感,他跑上前去與韋爾伯特結(jié)伴而行,在與他的聊天中,裘德始終秉持著一顆好學的心,一路上問了關于克里斯特敏斯特的許多事情,當?shù)弥獙W習拉丁語和希臘語需要先看語法書時,他霎時間就特別激動,想盡快拿到語法書自學。而韋爾伯特則看透了裘德的心思,利用他的純真善良,引誘他幫他宣傳各類藥品,屆時他將把自己的兩本語法書賣給裘德作為報酬。在他倆的所有對話中,可以看出韋爾伯特對裘德所說的每句話幾乎沒有一句真的,例如,為了獲取裘德的信任,韋爾伯特故意說“兩個星期后的今天,也是在這個時辰—七點二十五,我將準時經(jīng)過這兒。我的行動和沿軌道運轉(zhuǎn)的行星一樣準確無誤”。 對于一心想獲取知識沒有任何心計的裘德來說,聽完這些話之后,他更加篤信兩周后的今天他就能看到語法書了,因而更加賣命的為韋爾伯特宣傳藥品。
小說中多處從不同次要人物的角度側(cè)面襯托出裘德的善良,而韋爾伯特便是其中的一個次要人物,哈代通過描述韋爾伯特的各種江湖手段、欺騙性語言,讓讀者看到一個滿嘴謊言、唯利是圖的江湖郎中,進而側(cè)面襯托出裘德是個善良、渴望知識、勤勞的男孩,而正因裘德的這些優(yōu)點,最終卻成為韋爾伯特利用的弱點。
3 襯托裘德的悲劇人生
在小說的第六部分第十章中,韋爾伯特以醫(yī)生的身份再次出現(xiàn)在裘德的眼前。但韋爾伯特并非為了救裘德而來,他的出現(xiàn)只是覺得有利可圖,可以在裘德臨死之際,撈上一筆錢財,順道看看裘德的妻子阿拉貝拉。阿拉貝拉的為人,韋爾伯特早有耳聞或者說早有見識,因此,他認為他倆在本質(zhì)上是一樣的,故而當?shù)弥玫虏×撕?,他直接到樓上找阿拉貝拉談情說愛去了,絲毫不顧裘德的病痛。而阿拉貝拉對韋爾伯特的所作所為并不作制止,反而主動出擊,勾引韋爾伯特并悄悄作出當時社會所不能容忍的茍合。
韋爾伯特在這個時候出現(xiàn),可謂是哈代的精心安排。裘德因蘇回歸前夫的懷抱大受打擊而大病一場,本已另讀者甚感裘德的人生悲劇,但哈代并沒有讓他一個人靜悄悄的孤獨死去,而是特意安排韋爾伯特在他彌留之際,諷刺他一生的無奈反抗,最終還不如韋爾伯特和阿拉貝拉兩人活地幸福,過得自由自在。韋爾伯特在當時社會,找到了適合自己生存的生活方式,不反抗社會,不反抗制度,但卻利用社會的漏洞,為自己謀取利益。這一點與阿拉貝拉不謀而合,故而他倆在小說的結(jié)局中整天快樂地糾纏在一起,忘乎所有,完全不理會裘德這個垂死的可憐人兒,甚至在裘德死的當天,參加了歡快的音樂會。他倆的盡情放縱與裘德和蘇最終的悲劇命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裘德和蘇在作品中多次反抗社會的各種制度,但最終都以失敗而告知。而韋爾伯特和阿拉貝拉卻完全沒有覺得當時的社會道德風尚是一種束縛,他們找到了可以自由生活、快樂享受的途徑,雖然這樣的方式深受他人的鄙視,但他們卻無所謂,只要自己過得開心就好。
韋爾伯特作為一名江湖郎中騙子,沒有受到當時社會的懲罰,反而過得逍遙自在;而裘德作為一名一心渴望知識、純潔愛情的學者,卻多番受到社會的阻撓而不得所愿,最終累地自己的四個兒子慘死。他們兩人,一個屬于正面,一個反面,正面之人正常應當活的更好,反面之人應當受到社會的唾棄,但在維多利亞時期,在那個不崇尚個人反抗精神的社會,充滿各種社會道德束縛的社會,單靠裘德和蘇兩個人的無力反抗,注定只能以悲劇告終。而這正響應了哈代在每個部分埋下的悲劇伏筆。
在這部作品中,次要人物韋爾伯特雖然不是造成裘德悲劇的因素,但卻從側(cè)面烘托出裘德的過于善良、脆弱、不懂得順勢而活。雖然作品的最后一章看似可有可無,但從裘德悲劇性的角度來看,卻是必不可少的,歡快的歌聲與裘德無聲的沙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韋爾伯特和阿拉貝拉的盡情放縱更是與裘德無人知曉的郁郁而死形成鮮明對比,更加突出主人公裘德與現(xiàn)實之間不可調(diào)和的沖突及其悲劇命運。
參考文獻
[1]郝蜀山.論魯迅小說中次要人物的藝術功能[J].許昌師專學院(社會科學版),1987(02):80.
[2]哈代·托馬斯,無名的裘德[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15(06).
作者簡介
徐曉娟(1990-),女,漢族,廣東省揭陽市人?,F(xiàn)為遼寧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生。研究方向為英語語言文學。
作者單位
遼寧大學外國語學院 遼寧省沈陽市 11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