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俊杰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一種新型的課堂教學方式——“先學后教”在教育界得到了廣泛關注。因為它徹底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方式,實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學為中心的課堂模式,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本文先闡述了“先學后教”的定義及優(yōu)點,然后講述了“先學后教”在小學科學課堂中的運用。
【關鍵詞】小學科學;課堂教學;先學后教;教學方式
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會出現(xiàn)很多有趣的科學現(xiàn)象,孩子們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面的擴大,對這些現(xiàn)象會產(chǎn)生疑問。比如:棒冰為什么從冰箱里拿出來會冒氣;鐵鍋為什么會生銹;不銹鋼的鍋為什么不生銹;仙人掌為什么長刺不長葉等等。為了很好的解答孩子們的疑問,在小學三年級開設了科學這門課程。但是科學是一門實踐和理論相結合的學科,綜合了多門學科的知識概念,而很多的概念是枯燥無趣,很難理解。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以演示講解為主,學生默默觀看記錄為輔。這樣的教學過程不僅降低了課堂教學的效率,也會讓孩子們對這門學科失去興趣。近幾年,隨著課改的推進,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層出不窮,特別是“先學后教”教學方式受到了全國各校和廣大教師青睞,并且在各個學科中都如火如荼的展開。
1 何謂“先學后教”
“先學后教”就是教師在課前為學生先制定下一節(jié)課的學案,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按照“學案”的要求,通過自學的方式去預習下一課的教學內(nèi)容,然后帶著預習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疑問去聽課;教師則根據(jù)學生預習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組織課堂教學,引導學生通過相互討論來解決預習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
2 “先學后教”的優(yōu)點
教學實踐告訴我們,班里每個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有著一定的差距。傳統(tǒng)課堂一刀切的教學模式無法顧及到接受與理解能力差的學生。而“先學后教”的教學方式是面向每一個學生,為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服務的。因為課前教師是按個體差異,分層次設計的學案。這樣有利于學困生在自習時體驗到成功,激發(fā)了學習的熱情。同時也激發(fā)了優(yōu)生的求知欲望,從而充分調(diào)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歸納、分析、整理能力,對打造高效課堂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3 “先學后教”在小學科學課堂中的運用
通常大家都認為科學是神秘難解的,如何讓小學生理解?又如何實施先學后教?對于這個問題我們主要是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及關注點進行價值判斷后,再對學生樂于探究和能夠探究的問題進行精心設計,使問題簡單明了,使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親身實驗和觀察找到問題的答案,這就是先學后教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
3.1 制定生活化學案
學案”是引導學生課前預習使用的學習方案。它是由教師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班里學生的學習能力而編制的。所以小學科學教師在課前一定要認真?zhèn)湔n,制定學案時要把孩子們熟悉的生活現(xiàn)象和經(jīng)驗與科學知識相結合,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比如在教授三年級上冊《校園里的小動物》這一單元時,筆者讓學生從身邊經(jīng)常見的小動物著手觀察。因為螞蟻這種小動物對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并不陌生,他們能說出許許多多關于螞蟻的有趣故事,對螞蟻非常感興趣,并樂于參與探究。因此,我選擇以觀察和研究螞蟻為教學重點。
3.2 “先學”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
“先學”是學生根據(jù)教師課前編寫好的學案進行獨自預習,在預習過程中自己看書,收集材料,尋找答案,對于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留到課堂和老師、同學一起探討解答疑問。這樣避免了學生盲目學習。比如在教授三年級上冊《校園里的小動物》這一單元時,在設計學案時,我設計以下幾個問題:
(1)自己尋找螞蟻;
(2)抓到螞蟻;
(3)觀察小螞蟻到底長什么樣子;
(4)搜集一些有關螞蟻的知識。
這樣的設計不僅讓學生直接體驗到科學探究的過程,享受學習科學的樂趣。也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提高了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3.3 “后教”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這里的“后教”不是單純的由教師講解,灌輸學生知識。而是通過一個個疑問,由師生或者生生之間的交流討論,然后有老師進入了“教”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糾正錯誤,解決疑難問題。仍然以教授三年級上冊《校園里的小動物》為例。在課堂教學時我首先提問:你們的螞蟻鉆到了嗎?是怎么抓到螞蟻的?因為螞蟻的身體小,又到處亂爬,讓三年級的學生去清楚的觀察螞蟻的外表特征和生活習性有一定的難度。而教學內(nèi)容就是要學生觀察螞蟻來解決一個個問題,所以抓螞蟻是觀察螞蟻的首要條件。有的學生說捉螞蟻時在筷子的前端沾點糖水,靠近螞蟻,等螞蟻爬到筷子上,就把它甩進準備好的空瓶子里。 還有的學生說把一塊小餅干放到墻角,等螞蟻爬到餅干上在放進準備好的的小盒子里。課堂上我讓他們說說發(fā)現(xiàn)、捕捉螞蟻的過程與經(jīng)歷,讓學生體驗到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也是學習的最好經(jīng)驗,從而對學習充滿信心。
3.4 小組合作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中的小組合作是不可缺少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習小組的組建,讓學習變得更加精彩,讓課堂變得更活躍。它貫穿在整個教學中:在教師發(fā)下編寫好的學案之后,每個小組根據(jù)本組成員的實際情況分配任務,讓組內(nèi)每個成員都有事可做,實現(xiàn)了人人參與的精神,也調(diào)動了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上,教師提出問題后,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給一定時間,讓每個組內(nèi)成員都能暢所欲言,共同討論解決問題。達成共識后。然后有組長整合解決問題的方案。這樣不僅讓學生從中學會主動學習、自主探究的基本方法,還能感受小組合作的樂趣,培養(yǎng)科學的探究精神。
通過實踐證明,在小學課堂教學中運用“先學后教”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能充分調(diào)動每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樂學、愿學,讓課堂充滿質(zhì)疑、討論,讓課堂更互動、更靈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樣的課堂就是精彩的課堂!
作者單位
江蘇省張家港市三興學校 江蘇省張家港市 21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