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莉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文價值教育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教育教學目標的要求。如何在教學中滲透人文價值,這些是教師們在教學實踐中的重要課題。語文課堂要體現(xiàn)人文性的特點,在小學語文課堂里,營造寬松和諧、民主平等的氣氛是課改的一項重要任務。師生應是平等的合作者,要互相信賴、彼此尊重,只有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師生之間才能形成互動、交流的對話平臺,學生才能輕松愉快、活潑熱情地發(fā)揮想象力,以最佳的狀態(tài)進入語文學習中,煥發(fā)出語文課堂獨有的魅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滲透;人文價值
一、把握人文教育內涵,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所謂的人文性,就是對人的理解、對人的尊重、對人的愛護關懷,是對人終極價值的追尋、對人類命運的憂患。在強烈倡導人文教育的大的時代背景下,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喚醒學生們的人文需要和人文追求、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人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個性的自由發(fā)展,將成為語文教育的核心內容并伴隨語文教育活動的始終。塞斯亞·賽·巴巴曾經(jīng)說過:“你可以通過仁愛學生來教育學生學會仁愛?!边@里的“仁愛”就是重要的人文價值。我們的語文課本中,有很多課文都滲透“仁愛”教育。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在傳授學習方法之余,培養(yǎng)學生的仁愛之心。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確指出:“創(chuàng)造力最能發(fā)揮的條件是民主?!敝挥性诿裰髌降葘捤珊椭C的氛圍中,創(chuàng)造力才能得到開發(fā),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良好的課堂氛圍也會使人文教育的內涵得以深入。教師要放下唯師是從的尊嚴,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建立新型的民主交流、教學相長的師生關系,多給學生展開想象力的時間和空間,多給學生發(fā)表意見的機會和自由,尊重學生與眾不同的想法,特別是與老師不同的意見,鼓勵學生敢于不屈從于教師,不迷信于權威,不盲從于教材,敢說“我認為”。學生在一種無拘無束自由暢達的空間里,盡情地自由參與和表達,往往能產生一種寬松、新奇、愉悅的心理體驗,學習興趣高漲,從而誘發(fā)潛在的創(chuàng)造才能,進發(fā)出創(chuàng)造的火花,進而展現(xiàn)語文課堂的無限活力。
二、鉆研教材,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所以興趣是學生們學習最好的老師,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活動的心理傾向,是引起和維持人的注意力的一個重要的內部因素。一旦學生的興趣被激發(fā)出來,教學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其生活感受和情感體驗也各不相同。在教學中,教師應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對待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只有從學生的差異上去關注每一個學生,為學生營造人文性的學習環(huán)境,才能讓學生得到很好的發(fā)展。例如,筆者在閱讀課上指導朗讀時,讓學生自由選一個同學作為競爭對手練習,然后上臺比賽。對于平時讀書不流利的學生,只要他敢于挑戰(zhàn)優(yōu)秀的學生,就給予肯定。在課堂上,只要經(jīng)過自己的思考、努力,積極舉手發(fā)言的就要給予肯定。差生的努力尤其要及時給予鼓勵,不要因為答案不標準或者錯誤就冷落他,要告訴他,只要努力,你就會和成功越來越近,當每名學生感受到自己經(jīng)過努力所獲得的成績都能得到肯定時,他們會為之驕傲,感受到教師的人文關懷,從而產生繼續(xù)努力學習的動力,促進自身的健康發(fā)展。
小組合作學習也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是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系統(tǒng)利用各種因素之間的互動,以團體成績?yōu)樵u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組織形式。小組合作學習能夠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但與此同時也給教師們控制課堂秩序帶來了困難,很容易使課堂教學產生看似熱鬧實則混亂,看似體現(xiàn)學生自主發(fā)展實則搞形式的局面,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規(guī),并通過訓練使之形成習慣。
三、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積極營造環(huán)境的“人文性”
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教師不愿活躍課堂氣氛,也不知怎樣活躍課堂氣氛,惟恐一發(fā)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輸式的教育,學生聽教師講課,整節(jié)課下來,教師講得多,學生說得少。課堂上教師在唱獨角戲,下面的學生靜如一潭死水,被動地接受知識,缺少師生互動,課堂氣氛沉悶,導致了教與學被割裂開來,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師必須改變這種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建立活躍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有趣的,帶有挑戰(zhàn)意味的,懸念式的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當學生的自覺意識得到高度強化,內在的進取熱情已得到激發(fā),教師就可以把學生的自評與互評權交還給他們,激發(fā)其活躍的主體意識,感受班集體內平等、和諧、信賴的自由氛圍。
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要造就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即有魅力的教師。語文教師要將學生帶入美妙的文學殿堂,最重要的還得用語文的真正學識去感染學生,使其受到熏陶。具體而言,教師的授課語言要有繪聲繪色的形象性,表情達意的準確性,辭約意豐的簡明性,這樣才能使學生受到感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在教師的引領與點撥下,能夠從教材的字里行間發(fā)現(xiàn)各種靜態(tài)美、動態(tài)美、形態(tài)美、色澤美、韻律美,能夠用自己的心靈感受到教材橫生的情趣,從而激發(fā)起學習語文的興趣,煥發(fā)出語文課堂的活力。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應樹立民主平等的觀念,要尊重學生、信任學生、贊賞學生,營造輕松濃郁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充分參與學習活動。在課堂上不能挫傷學生的自尊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擯棄以往把語文課堂變成教師居高臨下向學生施舍知識的場所,擯棄家長制、霸道者的教風,要以民主平等的態(tài)度去真誠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只有“親其師,信其道?!睂W生才能喜歡語文,學好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