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鈴
(沈陽市第四十六中學 遼寧沈陽 110101)
愛因斯坦曾說過:“結論幾乎總是以完成的形式出現(xiàn)在讀者面前,讀者體會不到探索和發(fā)現(xiàn)的喜悅,感覺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動過程,于是很難達到清楚地理解全部情況?!边@段話深刻切中目前基礎教育的要害!傳統(tǒng)式教學嚴重的影響了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罢n改”伴隨著新世紀的腳步已走進了校園,新課改理念之一就是:“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科學探究的提出在教學方式上本身就是一個大的質的飛躍。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如何培養(yǎng)和造就高素質人才,是擺在每一位從事基礎物理教學工作者面前刻不容緩的必須考慮的首要問題,也是歷史賦予我們這代人的重要使命。
作為一名中學物理教師,深刻的感到學生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逐漸缺乏。初二 剛學物理時學生興趣特別的濃,會想各式各樣的問題:“天空的彩虹是怎樣形成的?”“電是哪來的?”“天空為什么是藍色的?”“近視鏡和遠視鏡是怎樣矯正視力的?它們誰能做放大鏡用?還能用來做什么?”……可是到初三畢業(yè)前學生提出的問題就變?yōu)椋骸拔业拇鸢笇??”“這個公式用的對嗎?”……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它的規(guī)律性很強,關鍵在于理解,而不是硬性的記憶和繁瑣的計算,但多年來物理令太多的學生“望而生畏”,將物理稱為“霧理”、“無理”!但愿科學探究的實施能讓學生在規(guī)律的探究與思考中了解物理、理解物理,還物理本來的風采:物理即“悟理”!
“科學探究”是將學習重心從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承和積累,向知識的探究過程轉化。以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獲取知識轉化,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敢于創(chuàng)新的探究精神!學生學習科學應與科學家對科學的探究有類似之處,科學家是在探究人類未知的東西,而學生是在探究自己所未知的東西。我們的學生在經歷與科學工作者相似的探究規(guī)律的過程中,就能自己體會科學研究的方法,養(yǎng)成對科學研究嚴謹與創(chuàng)新的態(tài)度。
科學探究的實施,可以說是“任重而道遠”!如何在實際教學中滲透科學探究的幾大要素,同時又應注意些什么呢?
一、“廣開視聽”
古代圣君有一得人心之道,稱之為“廣開視聽,豐文言是”。我們的教學也應廣開視聽,鼓勵學生進行猜想與假設,而不是死扣理論來進行實驗,這樣會禁錮了學生的想象力,以往的實驗有明確的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包括如何進行數(shù)據處理,結果的誤差都預先設計好了,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只要按照要求去做,就一定能取得預期的結果。而探究學習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猜想自己設計實驗,自己尋找證據,并且往往需要幾個猜想,幾個論證才有結論,這個過程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的縝密性,培養(yǎng)學生大膽猜想、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和素質,比如:在研究水的沸騰實驗時,對于溫度計的是示數(shù)不是100C的現(xiàn)象可以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大膽猜測原因,然后進行一些可行性實驗來研究假設成立與否,其實除了氣壓的原因外,學生還會發(fā)現(xiàn)水銀溫度計比煤油溫度計誤差小,酒精溫度計不可測沸水溫度…… 在這個探究過程中,學生越來越體驗到大膽假設、猜想的樂趣!窮追不舍的難忘!
二、拋“磚”引“玉”
只有老師拋好“磚”才能引出學生的“玉”。所以老師一定盡最大限度的多設計問題,讓學生討論。一個好的討論題,能很好的培養(yǎng)、發(fā)揮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出的話題,可以從教材中來,可以從實驗現(xiàn)象中來,也可以從學生疑問上展開,還可以從時事新聞案例上展開……比如:學習“光的反射”時,首先請學生讀一段關于居民狀告某酒店的幕墻玻璃引起光污染問題的新聞,經過學生的討論,學生可能會提出一系列的有關問題和猜想:“光射到”玻璃上會發(fā)生什么?光會反射嗎?光是怎樣反射的呢?…...于是帶著以上問題通過實驗探究引出“光的反射定律”。
三、“授人以漁”
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一下每人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交換一下就有兩個思想。因此,老師還要注意:及時的組織學生交流與總結,更主要的是要鼓勵學生相互交流,相互探討探究過程與結果,同時也給學生一個展現(xiàn)自我的機會,總結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解決矛盾,引導學生嘗試改進、獲得更好的探究方案。要“授人以魚”必先“授人以漁”更為重要和關鍵!比如科學探究的一些常規(guī)方法:類比法、控制變量法......的掌握會使學生觸類旁通,開闊他們的思維和視野!
四、“合作精神”
合作能力在美國的教育中排在最重要的位置,在人才招聘時“合作能力”也是一個重要指標,而著恰恰是我們的學生所缺乏的,我們的傳統(tǒng)式教學所乎視的,常言道“眾人拾柴火焰高”較好的合作能力會使問題解決的快而有效,合作能力主要體現(xiàn)在有將自己見解公開并與他人交流的愿望,有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與別人不同的見解,也敢于放棄或修正自己的錯誤觀點,物理的實踐活動多,許多科學探究活動需集體或幾個人共同完成,于是我們更有責任在科學探究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
五、“循序漸進”
學生的思維和學習方法的科學性不是一朝一夕能培養(yǎng)起來的,它需要長期的滲透,學生開始時很可能對“科學探究”的方式不適應,而且學生的自身水平,能力也有差異,我們不能指望學生都像牛頓那樣思考蘋果落地的問題,對此進行科學探究,從而便得出萬有引力的規(guī)律??茖W探究的過程中一定要遵循:由淺入深,因材施教的原則,不要急于獲得成功,關鍵是投入了,研究了,便是收獲?!叭速F有志,學貴有恒?!边@需要師生共同的努力,只有堅持不懈,才會獲得最后成功。
我們要改變過分強調知識傳授的傾向,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培養(yǎng)科學探究精神、實踐能力及創(chuàng)新意識,這就是我們科學探究的最終目標,更是我們教育的目的所在?!岸嗄暌院螅斈惆阉械臇|西都忘了的時候,留在你身上的東西就是教育,我們更希望教育使我們所教的一代具有良好的科學探究能力,使他們能成為真正創(chuàng)新的一代!
時代的發(fā)展呼吁教育改革,探究式教學為物理教改插上有力的翅膀,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一株株花蕊正欲噴博。我們將用我們的不懈的努力,開啟學生智慧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