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咖
什么是文藝復興
經過了中世紀后期的戰(zhàn)爭,歐洲大陸終于又回歸了平靜。人們慢慢地意識到,他們被宗教和教會“洗腦”了,被統(tǒng)治者們利用宗教約束了這么長的時間,幾乎忘記了古希臘、古羅馬時期那些迷人的文化和藝術。于是,從15世紀到16世紀期間,出現了許多的文藝青年,就像我們現在有許多文藝青年玩音樂、學繪畫一樣,歐洲的文藝青年們又重新開始鉆研古希臘和古羅馬的藝術,這就是傳說中的文藝復興。
歐洲的人們終于想起來了,古希臘的神話多美妙啊!那時候的音樂很純粹,沒有統(tǒng)治者們的思想,是為了純粹的美而存在的;那時候的繪畫、數學都是寶藏,應該重新讓它們發(fā)光發(fā)熱,我們要重新攀登古代的高峰。于是,人們又開始學習古希臘時候的知識,努力創(chuàng)作出能夠跟當年一樣優(yōu)秀的作品。這個階段在歐洲持續(xù)了兩百多年,出現了非常多的大師和好作品。
音樂是最后醒來的
人們終于厭倦了宗教的條條框框。從前一切都是以神為中心,什么都要聽上帝的,要聽教會的,到了文藝復興時期,終于慢慢地轉變了,人們開始考慮自己的感受。
從詩歌開始,但丁寫了一部《神曲》,其中表達了對天主教會的厭惡,批評了教會,人們把他當作新時代最初的詩人。
緊接著,在雕塑和美術方面,開始了大踏步的前進。最著名的就是文藝復興三杰: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和米開朗基羅的《大衛(wèi)》,在今天都是無價之寶呢。
隨之而來的是哲學家、科學家、文學家的崛起,馬丁·路德寫了《九十五條淪綱》,哥白尼寫出了《天體運行論》,莎士比亞寫出了《羅密歐與朱麗葉》。
這個時候,音樂家們并沒有出現驚世駭俗的作品,但是他們已經在陸陸續(xù)續(xù)地總結和聲、作曲、記譜等等很多方面的知識了。
對于樂理知識的研究,使人們開始對音階、音程關系有了新的發(fā)展,同時也推進了樂器的改良。
音樂印刷術
在文藝復興之前,音樂都是靠人們口口相傳的,有了簡單的記譜方法后,也是依靠手沙的辦法,所以樂譜不能被大量發(fā)行,很難普及和流傳。
其實,比丈藝復興早了大約400年,中國的北宋時期,畢異就發(fā)明了活字印刷術,但是直到1450年,才由歐洲的約翰古登堡加以完善和改進,終于可以印刷帶有樂譜的宗教書籍了。
從那個時候開始,優(yōu)秀的作品就可以得到更好地保留。不過也不是什么樂譜都能夠印刷的,很多沒有錢的作曲家,支付不起印刷費用,還是要靠手抄寫。
樂器的發(fā)展
之前我們說過,中世紀時期的音樂大部分是用人聲演唱的。樂器的演奏被看作“沒有意義”,因為沒有歌詞,沒有中心思想。
但是到了文藝復興時期,樂器演奏的曲目就漸漸多起來了。所以,從1450年開始有更多的器樂演奏的樂譜,被印刷和保存下來了,讓我們在今天可以認識到樂器的發(fā)展。
因為繪畫藝術的發(fā)達,所以很多樂器也被畫下來了,我們可以在畫中看到它們的樣子。
當時的主要木管樂器有豎笛、肖姆管(雙簧管的祖先)、橫笛、木管號(木制或象牙制的)、小號和薩克布號(長號的祖先),大部分的管樂器聲音都比現在的要柔和。
維奧爾琴雖然是現代弦樂器的祖先,但是在當時它們長得還很不一樣。它的琴頸上有“品”,有6根琴弦(現在的提琴只有4根琴弦),演奏的時候不需要揉弦,音色更加優(yōu)雅細膩,弦也不用繃得太緊。
琉特琴在當時是非常流行的,人們會在家里演奏它。當時它已經存在500多年了,在16世紀以前,它會被做成各種不同尺寸,經常是用昂貴的材料制作的,而且還有專門為它設計的一套記譜法,很像現在吉他的六線譜。
所以,樂理、記譜、樂器、思想都完成了飛躍,我們可以想象,古典音樂就要迎來它的高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