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
【摘 要】薌劇原名歌仔戲,是流行于福建漳州薌江一帶的戲曲劇種。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jié)上,筆者近距離地觀摩了由漳州市歌仔戲(薌劇)傳承保護中心演出的薌劇《保嬰記》,徹底改變了自身對其的原有印象,并記住了這部充滿溫暖和感動的新編古裝戲《保嬰記》。
【關鍵詞】戲劇作品;《保嬰記》;感悟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5-0064-01
薌劇《保嬰記》作為真正的原創(chuàng)劇目,已經(jīng)創(chuàng)作、演出了二十年,經(jīng)過不斷地修正和打磨,今天它呈現(xiàn)在戲曲舞臺上的是獨具風格、色彩鮮明的劇種特色。充滿懸念、絲絲入扣的故事情節(jié)和豐滿感人、性格各異、生動可愛的人物形象,讓觀眾在并不復雜的故事里感受到了鄉(xiāng)土的溫暖和人性的善良。
一、述說民間故事,懸念迭起以情動人
《保嬰記》寫的是一個看似簡單的故事:病危的林秀才在彌留之際告訴和自己相依為命并執(zhí)意一同赴死的母親尹三娘,說鄰村有位姑娘懷了自己的孩子即將臨盆,但恐性命難保,懇求母親去搭救。林秀才亡故之后,善良的尹三娘出于慈悲和責任感,在八姨七姑六嫂九嬸等鄉(xiāng)鄰的幫助下,開始去尋找那位姑娘,并合力保嬰。
《保嬰記》以“保嬰”為貫穿始終的線索,講述的完全是一個來自民間的故事。它從民間生活入手,在情節(jié)的設計上結構嚴謹、環(huán)環(huán)相扣,每一處轉折都用情求索、以情動人——兒子臨終前留下了一個讓人震驚的秘密,在尹三娘去尋找懷孕的兒媳婦楊珍珍時發(fā)現(xiàn)她已經(jīng)豎起白綾正要尋短見,一番勸說之后帶領楊珍珍逃離家中,楊父卻又把女兒失蹤一事報入衙門驚動了縣令知府,八姨挺身就擒、尹三娘也慨然投案,一波三折之后當婆媳和鄉(xiāng)鄰們準備為嬰兒歡慶滿月時,孩子真正的父親卻出現(xiàn)了……這些別開生面、懸念迭起的情節(jié)設置,帶入感極強,讓觀眾在唱腔和念白中、在情感的交織里,和劇中人一起歡樂憂傷,同時又被充滿人情味、鄉(xiāng)土味的溫情所打動。
《保嬰記》通過劇情的演繹和人物的塑造,展現(xiàn)人性人情,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仁義道德,歌頌善良、愛心和古道熱腸。劇中不論是忘我辛勞甘于付出的尹三娘,熱情仗義的八姨、七姑、六嫂、九嬸,還是成天和老百姓打交道的七品芝麻官知縣,他們身上都有著我們身邊人的影子,樸實、親切而又可愛,可以說古今相通,我們被他們的美好情懷所感動,同時也收獲了愛的溫情與力量。
二、獨具韻味的閩南特色,讓人溫暖的喜劇色彩
薌劇來自民間,具有深厚的草根性,唱詞多使用方言俚語,活潑生動。《保嬰記》從唱腔、表演風格到情節(jié)、道具的設置都與閩南的傳統(tǒng)文化和民俗風情息息相關,非常好地展現(xiàn)了薌劇獨具韻味的閩南特色。八姨、七姑們在水井旁邊洗衣服邊議論的場景、她們化身轎夫所戴的斗笠,知府后院布置的竹制器具、喝的功夫茶等,這些閩南老百姓的生活習慣和生活用品,生動地展現(xiàn)了一方水土一方人的地域色彩。全劇,特別是尹三娘在兒子去世和得知克服種種困難保下來的嬰兒并不是自己的親孫子時的大段唱腔,不僅刻畫了人物的內心世界,更讓我們感受到了薌劇的唱腔之美和獨特的韻味,可以說該劇在各個方面都強化了自己劇種的特色,而這種不遺余力地展現(xiàn)和不放棄的堅守就是最好的傳承。
《保嬰記》引人入勝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它在懸念迭起、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節(jié)奏里有著讓人溫暖的喜劇色彩。首先七姑八姨六嫂九嬸這幾個熱心、潑辣的鄉(xiāng)村婦女本身就帶著風趣和幽默,她們一起幫助尹三娘保嬰,只要有她們出現(xiàn)的地方就會有熱鬧的氣氛,俏皮的對話和夸張的舞臺動作,使劇情充滿了詼諧的氣息。另一個角色便是非常接地氣的知府縣令。在斷案時他左右周旋,充滿機智;為了更好地了解內情,他更是換上便裝和鄉(xiāng)村婦女們一起在后院喝功夫茶、聊天。他養(yǎng)雞、喝茶和群眾打成一片的親民形象,讓人在忍俊不禁的同時倍感親切!這些喜劇、幽默元素的加入,不僅沒有使該劇變得凌亂嬉鬧,反而更突出了人物的個性,豐富了戲劇的情節(jié),彰顯了人性的真善美,也讓劇作本身更加清新明快,充滿張力和層次感。
三、充滿中國美的舞美設計
薌劇《保嬰記》讓人過目不忘的還有它的舞美設計,簡約、詩意的舞美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藝術留白的審美特征。楊珍珍閨房內,一張桌、一個凳、一條幾,頭頂一彎新月,展現(xiàn)了女子的素凈和淡雅。而在這樣的背景下,楊珍珍的欲尋短見和尹三娘的尋找訴說,都更顯得凄美動人。而知府斷案的那場戲,舞美除了一桌一椅,就只有印了“肅靜”、“回避”字樣的背景板,這些極簡、精致,同時高度戲曲化的舞美設計,讓演員的表演更具有空間,也更好地烘托了劇情,使舞臺上的畫面更具美感、賞心悅目。
薌劇《保嬰記》雖然在個別劇情的設置上還有延伸和展開的可能性,但作為精品劇目,它已經(jīng)達到了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的統(tǒng)一,在傳遞溫暖的同時讓我們感受到了詩意的色彩。這部劇的成功也給我們地方戲曲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一些參考和啟示,藝術都是相通的,不存在聽不懂和看不懂一說,在劇本匱乏,大家都在尋找IP和打動人心的題材的時候,我們可不可以從民間生活入手,以小見大,生動地演繹我們自己的地方特色呢?讓我們共同努力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