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新疆和諧語言生態(tài)構建研究

    2017-04-02 18:37:44廖澤余
    關鍵詞:語言文字雙語少數(shù)民族

    王 洋 ,廖澤余

    (1.新疆師范大學 語言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7;2.新疆少數(shù)民族雙語教育研究中心,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7)

    【新疆區(qū)域文化】

    新疆和諧語言生態(tài)構建研究

    王 洋1,2,廖澤余1,2

    (1.新疆師范大學 語言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7;2.新疆少數(shù)民族雙語教育研究中心,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7)

    和諧的民族關系是社會發(fā)展的基礎,而這一關系的建立是要以語言和諧為橋梁和紐帶?,F(xiàn)今新疆社會的發(fā)展,更需要民族間的溝通與交流,構建和諧語言生態(tài)問題是極具現(xiàn)實意義的課題。該文從生態(tài)觀、語言觀、文化觀視角,闡明了新疆和諧語言生態(tài)構建的可行性;通過對宏觀層面國家的大政方針、中觀層面新疆語言文字工作以及微觀層面少數(shù)民族雙語教育的剖析,闡明新疆和諧語言生態(tài)構建的具體內容,進而指出新時期新疆和諧語言生態(tài)構建需要更為理性的引導,以促進社會穩(wěn)定和長治久安。

    新疆;和諧語言生態(tài);語言和諧;語言關系

    一、引 言

    語言生存的環(huán)境,往往依賴于它所依托的文化環(huán)境。進入21世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黨中央根據當代中國社會的深刻變化而提出的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重大戰(zhàn)略任務。戴慶廈曾指出:“語言和諧是社會和諧的組成部分,是從屬于社會和諧的下位概念”[1]10??梢?,語言和諧是社會和諧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和諧語言生態(tài)構建更是多民族、多語言社會發(fā)展的基礎。

    語言和諧是指在一個社會里,不同的語言既不相互排斥或歧視,也不發(fā)生沖突,能夠和諧共處,互補互利[1]10。構建語言和諧就應使不同語言各司其職、功能互補、相輔相成,在保障不同的語言平等相處的同時又使其能夠擁有獨立的生存發(fā)展空間。

    語言生態(tài)這一術語最早是由美國的豪根(E.Haugen)教授提出,它是指語言與所在的社會、文化以及地理環(huán)境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生存發(fā)展狀態(tài)。要實現(xiàn)和諧的語言生態(tài),除了需要尊重語言的自然地位,還需要關注文化與周圍生態(tài)環(huán)境之間相互作用的規(guī)律和機理,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多種語言文化的和諧共處,以保持語言文化的多樣性[2]142。和諧語言生態(tài)是研究、制定語言戰(zhàn)略、語言規(guī)劃和語言政策的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它至少應包括宏觀、中觀、微觀和虛擬世界的語言生態(tài)內容,如國家層面的語言及其使用狀態(tài)、各地區(qū)的語言及其使用狀態(tài)、普通話的普及度、語言文字的規(guī)范使用以及網絡語言的規(guī)范性等。

    二、新疆和諧語言生態(tài)構建的可行性

    和諧不能理解為相同,和諧的構建是因為有不同的存在。新疆和諧語言生態(tài)構建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和社會環(huán)境。從歷史上看,漢語作為官方語言進入新疆是從公元前60年西域都護府的建立開始,從此漢藏語系、印歐語系和阿爾泰語系在這里相遇、融合,經歷了此消彼長的歷史變遷;從社會環(huán)境看,新疆自古以來是東西方文化的交匯之地,文化多元、語言各異,形成了異彩紛呈的格局。時至今日,新疆有13個世居民族,55個民族成分①此數(shù)據參見天山網:《新疆:情況越復雜越要正作風》,http://news.hexun.com/2014-06-20/165888370.html,最后訪問日期:2014年6月20日。,因此新疆的和諧語言生態(tài)有一定的基礎,其可行性具體表現(xiàn)如下:

    (一)從生態(tài)觀的角度來看,新疆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居住格局為和諧語言生態(tài)構建提供現(xiàn)實可能

    民族分布特點會對民族關系起到一定的影響作用。不同民族生活在同一塊土地上,需要共同承受自然界給予的困難和挑戰(zhàn)。新疆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居住格局,促進了不同民族之間相互影響、彼此團結、互相幫助、互相尊重、共同繁榮,增強了民族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這種居住格局也為不同語言,在一個社會里和諧共處、互補互利,提供了一種自然的、自由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促進了社會語言和諧的構建??梢哉f,新疆各民族的這種居住格局促進了天然的多語環(huán)境發(fā)展,各民族在這種多語環(huán)境中,為了便于溝通與交流勢必會學習不同民族的語言。在人口生產、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的協(xié)調發(fā)展中,實現(xiàn)自然、社會與人的和諧共進是馬克思主義生態(tài)和諧觀的理論本質。物質生產中包括衣、食、住、行以及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產,新疆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居住格局對語言關系乃至民族關系的和諧發(fā)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因此它為新疆和諧語言生態(tài)構建提供現(xiàn)實可能。

    (二)從語言觀的角度來看,新疆各民族開放包容的語言態(tài)度為和諧語言生態(tài)構建提供意識前提

    筆者曾經在2002年和2008年兩次對新疆維吾爾族的語言態(tài)度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維吾爾族特別是年輕一代對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表現(xiàn)出較為開放包容的語言態(tài)度?,F(xiàn)今少數(shù)民族家長愿意將孩子送到雙語班學習,不僅如此還會以孩子進入內初班、內高班學習為驕傲,在對教育模式的選擇上反映出家長對年輕一代接受雙語雙文化的開放包容態(tài)度。新疆各民族都已認識到多掌握一門語言,就是打開了一個新的視角,擁有了一個新的路徑,能夠更為便捷地獲取新的知識和信息,在語言態(tài)度上表現(xiàn)得更加開放和包容,這種積極的心態(tài)為新疆和諧語言生態(tài)構建提供了意識前提。

    (三)從文化觀的角度來看,新疆各民族在多元的文化社會中共生共榮為和諧語言生態(tài)構建提供社會積淀

    新疆各民族的接觸多表現(xiàn)為一種文化的接觸,在歷史的發(fā)展與變遷中,新疆各民族在飲食、服飾以及思維方式等方面相互影響,這是一種文化生活接觸下的外顯結果。費孝通先生曾指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是通過歷史上各民族的接觸和融合,形成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又各具個性的多元統(tǒng)一體②參見騰訊網:《費孝通: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http://cul.qq.com/a/20150423/025748.htm,最后訪問日期:2015年4月23日。,民族間的相互接觸,使得不同文化通過交流與互動促使其自身文化的發(fā)展,或者說每一個民族都在有意或無意地進行著文化的交流和互動,在這一過程中也使自身的文化得以傳承與發(fā)展。不同民族文化間的交流與互動能夠促進社會的發(fā)展,新疆各民族在多元文化社會中的共生共榮有利于民族間的理解與尊重,這將更好地推動新疆和諧語言生態(tài)構建。

    新疆多語的社會現(xiàn)實,使得不同語言在接觸中其使用功能、范圍會存在差異,語言差異形成了新疆社會復雜的語言關系,語言關系又會直接影響到民族關系。我們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和諧語言生態(tài)構建,會增進不同民族間的相互了解,加深友誼和團結,促進國家的長治久安;不和諧的語言生態(tài),會帶來民族關系的緊張,會出現(xiàn)民族矛盾,因此語言生態(tài)構建在一定程度上將直接影響到民族關系與地區(qū)穩(wěn)定,和諧語言生態(tài)構建會促進語言關系和民族關系,進而推動新疆社會發(fā)展和長治久安。

    三、新疆和諧語言生態(tài)構建

    在歷史上,西域很早就與中原地區(qū)有了密切的聯(lián)系,各民族之間的交往為語言接觸創(chuàng)造了條件,民族遷徙、通婚、經商、屯田等社會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都為歷史上各民族的語言接觸提供了大量的佐證。生產、生活的需要使得各民族相互了解并學習和掌握彼此的技能,這種相互依存的關系是語言互學現(xiàn)象產生的必要條件之一。文獻資料表明,新疆歷史上民族關系的主流是和諧的,這為新疆和諧語言生態(tài)構建奠定良好的基礎。綜觀新疆社會的發(fā)展,筆者認為新疆和諧語言生態(tài)構建包括如下內容:

    (一)宏觀層面:國家的語言文字政策是和諧語言生態(tài)構建的保障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四條規(guī)定:公民有學習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權利①參見新華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qū)域自治法》,http://www.he.xinhuanet.com/shangwu/2014-08/28/c_1112268760.htm,最后訪問日期:2014年8月28日。。國家通用語言在社會、政治、經濟生活中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處于主體地位,是新疆和諧語言生態(tài)構建的主體,這是構建和諧語言生態(tài)的前提。我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語言平等并存,各自發(fā)揮其作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條明確規(guī)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fā)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②同上。?!吨腥A人民共和國民族區(qū)域自治法》第十條規(guī)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保障本地方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fā)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③同上。。

    中國政府站在發(fā)展社會主義的民主、建設政治文明、尊重保障人權、繁榮社會主義文化的高度,十分重視語言的多樣性與和諧統(tǒng)一,上述國家的語言文字政策充分體現(xiàn)了我國政府一貫堅持的民族平等和語言平等原則。

    我國的語言文字政策充分體現(xiàn)了各民族平等的基本原則,這種平等體現(xiàn)出了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的平等。雖然不同民族的語言在社會功能上由于使用人數(shù)、分布范圍、信息承載量、影響力大小等會有差別,但它們在我國的法律和政治地位上卻是一律平等的。國家的相關法律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國情,這是和諧語言生態(tài)構建的重要法律保障。

    (二)中觀層面:穩(wěn)步扎實的新疆語言文字工作是和諧語言生態(tài)構建的基礎

    1993年,新疆制定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語言文字工作條例》。新疆各地州市貫徹自治區(qū)條例,語言文字工作在維護民族團結、促進新疆社會和諧發(fā)展等方面都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如果你走進新疆,就能夠體驗新疆社會多語的生活場景。飛機場的語音播報包括了國家通用語、維吾爾語和英語;交通、通信、電力、稅務等公共行業(yè)的窗口部門都提供雙語服務;首府烏魯木齊街邊店名、路標牌使用國家通用語—少數(shù)民族語等兩種或國家通用語—少數(shù)民族語—英語等三種文字;新疆各級廣播電臺、電視臺都有國家通用語和少數(shù)民族語的播音,如新疆廣播電臺用國家通用語、維吾爾語、哈薩克語、蒙古語、柯爾克孜語5種語言廣播;新疆電視臺用國家通用語、維吾爾語、哈薩克語、蒙古語、柯爾克孜語、英語6種語言播音;新疆出版的報紙使用漢文、維吾爾文、哈薩克文、蒙古文、柯爾克孜文、錫伯文中的2種、3種或者4種文字出版。少數(shù)民族文字出版的報紙占新疆報紙總數(shù)的42%。新疆出版的期刊使用漢文、維吾爾文、哈薩克文、蒙古文、柯爾克孜文、錫伯文中的2種、3種、4種或者5種文字出版。少數(shù)民族文字的期刊占新疆期刊總數(shù)的54%[3]104。與此同時,一些少數(shù)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也以不同文字翻譯出版,如《福樂智慧》《突厥語大辭典》《瑪納斯》《江格爾》《十二木卡姆》等。多語言文字除了在公共場所、新聞出版、廣播影視領域使用外,還在行政、司法領域廣泛使用。

    各民族語言在接觸中,形成了功能互補、各盡其責,相互補充的良好局面。多語多文在新疆的使用,其背后反映了新疆語言文字工作能夠結合本土實際持續(xù)發(fā)展的成效,更凸顯出新疆語言文字工作的核心思想——各民族語言平等和語言自由。

    (三)微觀層面:大力推行的少數(shù)民族雙語教育是和諧語言生態(tài)構建的核心

    大量研究表明,語言教育對一個民族的發(fā)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現(xiàn)今新技術帶來了信息的快速傳播,人們需要及時地獲取最新的信息,同時人們也需要不斷地跟外界保持聯(lián)系,其前提是需要人們掌握世界或區(qū)域性的通用語言。語言的本質是社會溝通的工具。世界上的國家絕大多數(shù)都是多民族國家,為了國內各民族溝通和交流的便利,必須選擇一種社會功能強大的語言作為各民族共同使用的語言。至于哪一種語言能夠作為國家的通用語言,這是由語言本身的社會功能所決定的。對我國而言,56個民族共同組成的中華民族也同樣需要一種各民族共同使用的國家通用語。漢語是當今世界使用人數(shù)最多的語言。目前,我國55個少數(shù)民族中有三分之一的民族兼用漢語。我國每年的出版物中,有99%是漢文出版物。如果能夠熟練地掌握漢語,就意味著可以接觸和使用99%的國內信息。漢語不僅在國內已經成為各民族的族際交流語,擁有信息量最大、使用范圍最廣等優(yōu)勢,而且隨著中國國力的上升,漢語言的國際地位也在日益提高,很多國家都把漢語作為第二、第三外語進行推廣學習。學習漢語對推動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促進各民族文化交流,提高少數(shù)民族教育質量都具有重要意義。把漢語確立為國家通用語,不僅是現(xiàn)代化建設的需要,也是國家統(tǒng)一的需要。

    雙語問題是多民族國家面對的普遍性社會問題。語言是信息的載體,雙語推行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全民族的信息接受能力,其中包括接受先進科學技術和優(yōu)秀文化成果的能力。麥凱和西格恩著《雙語教育概論》指出:世界各個民族尤其是那些只使用非主要通用語言的民族,產生了自己的年輕一代學會一種或幾種起重大作用的語言的特殊需要[4]1。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政策,在保障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字得到充分的尊重的同時,積極倡導少數(shù)民族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新疆陸續(xù)在大中小學少數(shù)民族學生中開設了漢語課程,20世紀90年代的雙語授課實驗班為實施雙語教育的開端,2004年自治區(qū)黨委、人民政府印發(fā)了《關于大力推進“雙語”教學工作的決定》[5]1,新疆的雙語教育步入了全面發(fā)展階段。

    雙語教育的推行彰顯出新疆社會語言的多元與一體,成為語言和諧構建的基礎;雙語教育能夠為少數(shù)民族年輕一代提供學習兩種或多種語言與文化的機會,雙語的優(yōu)勢不僅發(fā)揮在社會、文化、經濟、人際關系和交流中,更多地會體現(xiàn)在思維的優(yōu)勢上,接受雙語教育的少數(shù)民族年輕一代,將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心態(tài)成為和諧語言生態(tài)構建的使者。

    四、余 論

    需要進一步指出的是,和諧語言生態(tài)構建還需要珍惜好現(xiàn)有的語言資源,在做好語言規(guī)劃的同時保護瀕危語言,還有虛擬網絡世界的語言規(guī)范等具體問題。當然這之中的語言和諧與語言競爭會普遍存在,語言競爭問題處理不好,就可能出現(xiàn)語言沖突。多民族、多語言社會需要對語言的功能與使用的情況進行系統(tǒng)的調查與研究,同時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也是一個民族的象征,如果民族間在語言上交流不暢,就會造成理解的偏差,甚至是精神層面文化的流失,這就更需要我們在和諧語言生態(tài)構建中注意以下問題:

    第一,充分意識到不同語言的功能是有差異的,要通過語言互補而保持其和諧。戴慶廈曾指出:“語言互補存在兩方面的內容:一是使用功能互補,二是結構本體互補?!δ芑パa能夠解決社會交際能力不足的矛盾,語言本體要素互補能夠解決語言表達能力不足的矛盾”[1]13-15。

    第二,要做好語言使用調查,為國家的語言發(fā)展規(guī)劃提供依據,因為語言使用調查,能夠掌握到不同語言的發(fā)展狀況,為國家的語言規(guī)劃和語言文字政策制定提供參考依據。

    第三,堅決擁護黨和國家的語言文字政策,特別是堅決擁護黨和國家制定的一系列關于民族語言文字的方針政策和規(guī)定,語言文字工作更要注意語言的規(guī)范性。

    新時期和諧語言生態(tài)構建是社會發(fā)展的現(xiàn)實訴求,它將會直接影響多民族、多語言地區(qū)的語言關系和民族關系。新疆和諧語言生態(tài)構建需要更為理性的引導,以促進新疆的社會穩(wěn)定和長治久安。

    [1]戴慶廈.構建我國多民族語言和諧的幾個理論問題[A]//構建多語和諧的社會語言生活.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2]楊玉.和諧語言生態(tài):少數(shù)民族外語教育的文化使命研究[J].繼續(xù)教育研究,2012,(10).

    [3]謝遠義.多彩和諧的新疆語言生活[M]//構建多語和諧的社會語言生活.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4]W·F·麥凱,M·西格恩.雙語教育概論[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9.

    [5]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雙語教學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新疆少數(shù)民族雙語教育政策解讀[Z].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任屹立)

    A Discussion on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Linguistic Ecology in Xinjiang

    WANG Yang1,2,LIAO Ze-yu1,2

    (1.College of Language,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Urumqi,830017,Xinjiang,China;
    2.Xinjiang Ethnic Groups Bilingual Education Research Centre,Urumqi,830017,Xinjiang,China)

    Harmonious ethnic relations are the foundation of social development,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is relationship needs linguistic harmony to function as the bridge and bond.Nowadays,the social development in Xinjiang entails more communications among ethnic groups,so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construct harmonious linguistic ecology.The paper first expounds the feasibility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linguistic harmony in Xinjiang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ecology,language and culture.The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ethnic policy at the macro level,the language work of Xinjiang at the median level and the ethnic bilingual education at the micro level,we clarified the concrete content of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linguistic harmony in Xinjiang,and pointed out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linguistic harmony in the new period needs more rational guidance in order to promote long-term social stability in Xinjiang.

    Xinjiang;harmonious linguistic ecology;linguistic harmony;language relationship

    H0-05

    A

    1671-0304(2017)05-0024-05

    URI: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5.1210.C.20171020.1356.018.html

    2017-05-08 [網絡出版時間]2017-10-20 13:56

    2014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哲學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新疆雙語教育中的漢語課程改革研究”(14BJYX114);2014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高??蒲杏媱澘茖W研究重點項目“新疆高校預科教育教學改革研究”(XJEDU2014SS03);2014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雙語重點課題“雙語教育期刊建設研究——以《雙語教育研究》為例”(SY20141045)。

    王洋,女,天津人,新疆師范大學語言學院副教授,博士,新疆師范大學新疆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新疆少數(shù)民族雙語教育研究中心”成員,主要從事第二語言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廖澤余,男,天津人,新疆師范大學語言學院教授,新疆師范大學新疆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新疆少數(shù)民族雙語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從事維漢詞典編纂和維漢語對比研究。

    猜你喜歡
    語言文字雙語少數(shù)民族
    語言文字運用題的變與不變
    小題精練(四) 語言文字運用
    小題精練(三) 語言文字運用
    我認識的少數(shù)民族
    少數(shù)民族治療感冒的蕨類植物(一)
    少數(shù)民族治療感冒的蕨類植物(二)
    快樂雙語
    新晨(2013年7期)2014-09-29 06:19:50
    快樂雙語
    新晨(2013年5期)2014-09-29 06:19:50
    快樂雙語
    新晨(2013年10期)2014-09-29 02:50:54
    語言文字
    江蘇年鑒(2014年0期)2014-03-11 17:09:51
    麻江县| 芦溪县| 金昌市| 东海县| 河池市| 白银市| 新民市| 丹阳市| 方城县| 西盟| 兰州市| 托克逊县| 辽阳县| 奎屯市| 鄯善县| 永昌县| 舞钢市| 通江县| 团风县| 桐梓县| 台江县| 松阳县| 永吉县| 阳春市| 道孚县| 广宗县| 桃园市| 鄱阳县| 祁门县| 柏乡县| 克东县| 图片| 崇州市| 新巴尔虎右旗| 安泽县| 灌阳县| 类乌齐县| 南靖县| 富源县| 元氏县| 郧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