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瑾??
摘要:隨著我國新一輪課改的不斷深入,教材的“二度開發(fā)”逐漸深入人心。筆者結合相關的實際,在以蘇教版小學音樂教材為基礎載體上,更加深入地探討如何靈動地利用好蘇教版小學音樂教材,使得我們的教學過程充滿樂趣,使得教學成果達到我們預期的理想狀態(tài)。
關鍵詞:二度開發(fā);蘇教版;小學音樂教材
中圖分類號:G623.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3-050-1
一、為何:小學音樂教材“二度開發(fā)”的意義
1.是教材本身的需要。
一節(jié)課的內容畢竟是有限的,有些教材內容本身就有需要老師或者學生對本課內容之外的知識進行發(fā)散或者遷移。
如:蘇教版四年級音樂教材中有大量的民歌《我的祖家是歌鄉(xiāng)》、《跳柴歌》、《豐收之歌》、《大麥號子》、《太陽出來喜洋洋》,像這些教學歌曲時,課本里的內容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大量收集這些民族的信息,以幫助學生了解地方特色,加入地方特有音樂的欣賞,讓學生在演唱時更有情緒和激情,加入地方方言的演唱,使其更具獨特的魅力。
2.是學生學習的需要。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任何教學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發(fā)展,音樂教學也是如此。二度開發(fā)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課堂教學中,為了順應學生的學習需求,對教材進行二度開發(fā)是教師重要的任務。
3.是教學效果的需要。
課堂教學本身就是教師對教材的二度開發(fā)的過程。一個好的教師應該具備好的課程二度開發(fā)的能力。怎樣把一堂音樂課上得有聲有色,令孩子們喜歡是對教師二度開發(fā)能力的考驗。
音樂課的環(huán)節(jié)之間的串聯(lián)需要開發(fā)一個情境,讓課堂效果更佳,孩子們學習更充滿興趣。如:蘇教版五年級中《牧場上的家》一課,導入部分教師加入了一個很美的音樂情境,用木琴為整個歌曲旋律增加了一個二聲部的創(chuàng)作。老師先請學生演唱旋律,教師用木琴伴奏,然后老師請了一個學生用木琴來伴奏,學生演唱木琴旋律,老師則演唱歌曲旋律。木琴,學生的聲音加上老師的演唱,形成了一個非常美的和聲效果,這里的二度開發(fā)增加了歌曲難度,鍛煉了學生二部合唱的能力,同時帶給人美的享受。
二、何謂:小學音樂教材“二度開發(fā)”的特質
1.“二度開發(fā)”彌補了教學內容的局限性。
任何一個版本的教材都有其局限性,有些內容學生掌握起來很簡單,有些內容學生掌握起來非常困難;有些內容適合城里的孩子,有些內容適合農村的孩子,這就要求老師要吃透教材,根據(jù)學生特點合理的選擇和運用教材?!岸乳_發(fā)”有效地彌補了教學內容的局限性。
2.“二度開發(fā)”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
二度開發(fā)要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有權力參與到教學設計和活動中?!岸乳_發(fā)”音樂教材并不能單純地由教師決定,要結合小學生自身的多樣化和個性化的需求,來進行大膽的開發(fā)。
3.“二度開發(fā)”實現(xiàn)了課堂教學的開放性。
音樂教材是以《音樂課程標準》為依據(jù)編寫的。音樂課程標準的制定并不是為了約束音樂教學活動。課堂教學不僅要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更要從學生課堂反映出發(fā),要根據(jù)學生在課堂中生成的新問題、遇到的新阻礙、課堂的氣氛、教學的進展情況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二度開發(fā)”使我們的課堂更具開放性,對于二度開發(fā)音樂教材也很有幫助。
三、何為:蘇教版小學音樂教材“二度開發(fā)”的路徑
1.教材內容的補充。
教師對原始教材的“二度開發(fā)”。一方面要體現(xiàn)教師對于教材的熟悉度和理解度;另一方面也使得教材更加符合學生新的需求,不脫離于實際,更好地結合時代的主題與學生們多樣化的需求,有利于學生不僅僅學習到教材的基本知識,更加拓展了他們對于知識的思考以及背后的綜合價值。
如在教學蘇教版五年級《雪絨花》一課時,通過欣賞《雪絨花》在電影《音樂之聲》出現(xiàn)的電影畫面,讓學生感受到相同的歌曲,在不一樣的場合,不一樣的演唱形式,帶給人的感受也是完全不一樣的,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音樂無窮的感染力。
2.教學方式的拓展。
構建以蘇教版教材本身為載體,教師為主體,小學生為主要對象的特色課程框架,要充分發(fā)揮小學生的能動性,不能一味地灌輸式教育,要實現(xiàn)他們身心的健康發(fā)展,讓音樂的力量促進他們更好地全面發(fā)展。將蘇教版教材進行分類,潤物細無聲地滲入到小學生一天的生活中。
如在晨間活動中,我們改變了傳統(tǒng)的早操做操模式,形成了體育器械與游戲結合→不同音樂律動→傳統(tǒng)音樂加多樣化游戲→新的操節(jié)模式。在這些環(huán)節(jié)中,由各年級音樂老師精心篩選的音樂作為不同年齡段戶外活動的背景、提示音樂。
3.課堂時空的延伸。
注重課堂時空的延伸與拓展,加強課程資源基地建設,不斷豐富和拓展“第二課堂”形式和內涵;充分利用各類實踐育人基地,把校外資源有機融入課堂,建設并充分利用社會大課堂,實現(xiàn)校內外課堂的有機結合,把校外音樂活動資源與小學音樂教材相結合,創(chuàng)造性的開發(fā)小學音樂課外教材。
例如,蘇教版三年級音樂教材中《春天的歌》、《趕花會》等章節(jié)內容,我們可以和季節(jié)相結合,在春季的時候教授該內容,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在校園的春光中吟唱,利用校園春日環(huán)境,使課堂得以延伸。
綜上所述,如何更好地深入開發(fā)蘇教版的小學音樂教材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需要廣大的小學音樂教師一起發(fā)揮力量,形成研究的合力,自然,每個地區(qū)每個學校又有自己的特點,這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小學音樂教材的“二度開發(fā)”與利用的根本價值在于更好地體現(xiàn)教育的本質,更好發(fā)揮教育的功能,使得音樂的價值不再僅僅局限于教材本身,而更多的是背后的人生價值和情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