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冬梅
摘 要:語感是語言學習者在一定程度的語言知識和認知積累后而形成的語言感覺和悟性,是促使語言學習者獲得較高語言學習成就的重要因素,更是語言學習者開展學習活動必不可少的知識素養(yǎng)。小學生處于語言學習的初級階段,他們的語言學習和認知還是白板,小學語文教師要有意識較早地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感,引導小學生站在語言學習的正確軌道上前進,不斷提升他們的語言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感;教學活動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11-015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1.103
從語文學習的角度來看,語感對學生來說是一種難以理解卻必須具備的素養(yǎng)。而小學生學習語文的時間還不長,加上社會實踐閱歷淺,勢必難以具備一個優(yōu)秀語言學習者所必備的語言素養(yǎng)?,F(xiàn)階段,小學生對語文的學習仍處于迷茫和不斷探索的階段,小學語文教師必須采用相應的策略,引導小學生學習語文,以使他們逐漸獲得語感。
一、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必要性
一方面,語感是有效開展小學語文語言教學活動不可缺少的必備要件,只有小學生對語言學習具有一定的靈性和感悟,才能夠突破語言學習的表象而深入挖掘字里行間的語境和意蘊,更深刻地體會到中華民族流淌在骨子里的民族精神、觀念、追求和高貴的品格。另一方面,小學生的年齡階段決定了他們的語言學習能力不強,并且對語言學習的領悟和認識不夠深厚,也不可能依靠語感而快速推進其語文語言學習的進程。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深入挖掘適合培養(yǎng)小學生語感的有效途徑,通過逐步增強小學生的語感素養(yǎng)來有效提升他們的語言學習能力,最終為小學生今后的高層次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這也是培養(yǎng)中華民族文化傳承人的必然要求。
二、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途徑
(一)強化文本精讀和細讀,以增強語言情感體驗
從語言學的角度來看,文本閱讀是語言的綜合性運用和藝術張力的集中性表現(xiàn),囊括著語言學的各個方面,更是語言學習者有效提升學習能力的可靠素材。語言學習者通過大量的文本閱讀訓練,不僅能夠增加自身的詞語認知量,還能夠更好地把握語言背后的深厚底蘊。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基于小學生的語言學習水平,著重從強化其本文精讀和細讀這個方面,來增強學生的語言情感體驗。這也是培養(yǎng)其語感的一個有效途徑。如在教學《父愛深深》這一課時,針對作者最后一段的描寫“今天,我似乎還能清晰地回想起那自制音箱的形狀,聞到它散發(fā)的膠水味兒,聽到它傳出的第一個音符,看到爸爸臉上的微笑,特別是那雙充滿愛意的眼睛”,教師要引導學生反復精讀和細讀,特別是強調(diào)要細細進行語言情感揣摩。通過認真精讀和細細品味作者長大后對父愛的感嘆情節(jié)的語句,父親對兒子深厚的愛和兒子對父親的感激之情在文本閱讀中自然而然地被學生所捉摸到,更為重要的是這份隱藏在語言背后的親情深深地感染了學生,并引起了他們的共鳴和認同,從而促使學生學會了使用樸實而簡單的語言來闡述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
(二)強化文本藝術手法,以提升語言審美體驗
綜合性地對閱讀文本進行深入剖析,會發(fā)現(xiàn)閱讀文本不僅僅是語言表達的聚合體,也是語言藝術表達手法的集中表現(xiàn),通過優(yōu)化組合語言藝術手法能夠使簡單的語言變得直觀、生動和靈動,從而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同時,藝術表現(xiàn)手法也是小學生學習語言的必備要素,小學生只有熟練地認知和運用藝術表達手法去打造語言,才能夠在體驗語言的過程中獲得一種美的享受,這是小學生向高層次語言學習領域進發(fā)所必須具備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強化小學生學習文本藝術的手法,以提升他們的語言審美體驗。如在教學《靜夜思》這一古詩文本時,小學語文教師要先借助多媒體教學輔助工具以視頻的形式把靜夜思這首古詩的場景展現(xiàn)出來,為學生的古詩藝術欣賞做好烘托與鋪墊,而后讓學生把古詩中的藝術手法挖掘出來并指出每一個手法的語言藝術意義在哪里。通過努力,學生清楚了古詩運用了“比喻、押韻和對比”等藝術手法,明確了這些藝術手法的組合進一步凸顯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升華了文章蘊含的思想情感,同時還進一步培養(yǎng)了語感。
(三)強化詞語搭配,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小學生的語言學習正處于不斷開發(fā)和完善的階段,他們的語言知識結構不夠豐富,認知能力尚淺,因此他們在日常性的語言表達方面還不能夠有效地突出語言表達的重點和內(nèi)心情感,也不能在語言學習過程中通過詞語搭配而領悟、把握語言背后隱藏的深意。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語言學習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詞語搭配講授、引導,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如小學語文教師要著重講授副詞+動詞、形容詞+名詞、副詞+形容詞之間的有效搭配組合效果,以便于引導小學生更好地掌握語言應用技巧,有效提升他們的語言品味能力。
三、結語
以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感素養(yǎng)為依托,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是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創(chuàng)新之舉。這有利于小學生及時利用語言學習的內(nèi)在客觀規(guī)律去不斷開拓自我語文語言學習之路。因此,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具有開拓進取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認真負責的職業(yè)精神,站在小學生自我成長成才的個體訴求角度和語文語言學習的內(nèi)在規(guī)律上,不斷開拓小學生有效學習語言的策略,這也是當下中華民族優(yōu)秀語言文化得以傳承的必要路徑。
參考文獻:
[1] 李克友.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語感培養(yǎng)[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6(18):257-258.
[2] 陳云霞.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語感培養(yǎng)[J].語文天地(小教版),2014(9):60.
[責任編輯 房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