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張良
【摘 要】 大哲學家蘇格拉底說:身體的健康因靜止不動而破壞,因運動練習而長時間保持。所以必須讓學生運動起來,但是如何讓運動有“量”有“趣”以取得比較好的效果呢,就是該篇文章討論的問題。
【關鍵詞】 有“量”有“趣”;體能;小學體育
環(huán)境惡化,生存壓力過大,生活節(jié)奏太快等等原因,導致我國整個國民的體質不斷下降,更讓人擔心的是孩子,課業(yè)負擔重,睡眠不足,營養(yǎng)過剩,肥胖超重,不愿意參加體育鍛煉,沒有機會進行體力勞動。這些都嚴重地影響著孩子的身體健康,所以小學體育課程,必須想辦法讓所有的學生參與到體育運動之中,因為運動是增強體能,改善體質,健康身體的最好辦法。
一、興趣引導,優(yōu)化教學內容
體能訓練一般來說都是比較枯燥的,并且還需要一定的強度,所以大部分小學生不愿意參與其中,如何才能讓學生主動地克服這些問題?只有興趣,因為運動興趣是學生們主觀努力的原動力,是自主鍛煉,養(yǎng)成運動習慣的前提,所以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首先要通過優(yōu)選能夠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教學內容,提高運動的效率,發(fā)展學生的體能。
比如能夠很好提高學生心肺耐力的跑步教學,教師除了在教學方法上加以改進,還必須對教學內容進行優(yōu)化組合,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對跑步?jīng)]有興趣,不愿意主動參與的問題。對跑步教學教師設計了一個教學方案,把跳躍、鉆跨、翻滾等動作融入到快速跑的教學中,以小組比賽“穿越障礙”的游戲形式對學生進行體能訓練。準備器材:兩塊墊子、幾幅欄架、幾個板凳、兩個啞鈴、兩根跳繩等,然后把這些器材按一個距離擺放好。把學生分成兩組,在墊子后排隊站好,依次要做“滾翻”,跨過欄架,鉆過欄架,從板凳上跑過,舉啞鈴五次,跳繩十個。第一個學生到達終點后,第二個學生開始,以此類推,用時少的組獲勝。這個教學設計,以激發(fā)學生興趣為出發(fā)點,不但能夠讓學生快樂地跑動起來鍛煉心肺功能,而且鍛煉了學生的平衡能力,肌肉力量,發(fā)展了身體靈敏性等等。
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只是單純地要求學生慢跑、快跑,不但容易讓學生過度疲勞,而且學生不會對課堂產(chǎn)生一丁點的興趣,沒有興趣就沒有動力,沒有動力就不能主動地參與到運動之中,就感受不到遠動帶來的快樂,就收不到良好的鍛煉效果,何談增強體能呢。
二、科學合理,循序漸進加量
當下小學體育課,已經(jīng)走入了一個很大的誤區(qū),就是體育課堂娛樂化,教師過分地強調體育課的快樂、放松,以致體育課毫無運動量,學生“不出汗”“不大口喘氣”體育課堂起不到體育鍛煉的目的。其實增強體能最好的辦法就是反復、大量的練習,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反復大量的練習枯燥乏味不說,還可能引起體育傷害,所以教師必須科學合理、循序漸進地對學生進行體能訓練。
在為了提高小學運動技能的“成功跑”教學中,教師首先組織學生做廣播操,因為學生剛剛從文化課堂進入體育課堂,身體機能各項指標都比較弱,必須通過較低強度的運動 讓學生的身體機能恢復到一般狀態(tài)。接下來,為了能夠提高有氧運動能力,把廣播操變形成健身操,選擇節(jié)奏比較歡快的樂曲配合,這樣既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又不知不覺地加大了學生的運動強度,當課堂時間進行到一半的時候,讓學生們稍作休整,進入到“成功跑”的教學中。教師改變以往跑步教學中把相同水平的學生分到一起的方式,而是把不同的水平的同學放到一起,水平越高跑步能力越好的同學離終點越遠,素質較差,水平較低的同學離終點越近,教師發(fā)令,所有的同學一起以自己最快的速度向前跑,這樣體質較好的學生追前邊較弱的學生,前邊較弱的學生努力不讓后邊趕上,最后大家一起沖向終點,體會撞線的滿足感。
所謂“成功跑”就是快速跑,快速跑強度增大,學生呼吸急促,心率加快,如果教學活動安排不合理,沒有前邊合適的體能鋪墊,鍛煉效果不會太好,甚至學生根本無法完成。當然學生的體能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但是只要教師帶著學生有規(guī)律地進行體育鍛煉,相信會取得好的效果。
三、依據(jù)特點,選擇教學方法
小學階段的學生,愛玩,喜歡故事情境,喜歡游戲,因此在學生體能鍛煉的過程中,教師要選擇適合小學生的教學方法,多運用鼓勵性的評價,激勵學生,讓學生在教師陪伴下,在快樂的游戲中,主動地投入到體育鍛煉之中,增強體能,健康身體。
在水平一的體能教學中,為了鍛煉學的平衡能力和靈敏性,教師安排了“我們一起過河”的游戲。首先語言描述情境:“在一次戰(zhàn)斗中,河對面的戰(zhàn)友沒有了食物,現(xiàn)在需要我們跨過河上的障礙去給對面的戰(zhàn)友送食物?!比缓蟀凑諏W生能夠跨越的距離排列三組板凳,每組十個,三個學生手牽手從板凳上走過,看哪一組學生走得又快又穩(wěn)。有的學生害怕不敢走上板凳,教師就和他們組成一組,鼓勵他們和老師一起努力。接下來的教學活動是“投擲沙包”加大學生的運動量,同時鍛煉學生投擲、跑動、躲閃的能力。四人一組,分成若干組,每組兩個同學分別站到場地的兩端,用沙包投擲另外兩個在場地中央的同學,場地中央的同學跑動躲閃,打中的同學交換場地。這種投擲沙包的游戲簡單,沒有過多的規(guī)則,但是對增強學生各方面的體能作用卻很大。
依據(jù)小學生的特點,進行游戲教學,這是小學體育教學常用的教學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游戲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參與到學生中間去,多多鼓勵學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且要注意游戲要有一定的強度,不能為了單純的游戲而游戲,而是為了體育鍛煉而游戲。
讓學生快樂健康的成長,這是我們所有教師肩負的責任,作為體育教師一定要不斷學習,增加自己的專業(yè)知識,發(fā)展自己的專業(yè)技能,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活用教學方法,做到體育課堂有“量”有“趣”,發(fā)展學生體能,強壯學生身體。
【參考文獻】
[1]馮軍.關注常態(tài)體育課學生體能素質的高效補償[J].體育教學.2012(10)
[2]劉麗梅.小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新課程(小學).2014(10)
[3]王海霞.讓體育課真正姓“體”——也談小學體育課如何進行體能教學[J].小學教學參考.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