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寧
摘 要:隨著時代和教育事業(yè)的迅速發(fā)展,中小學生的學習首先要選擇正確且高效的方法。而且,教師在教學中也要不斷進行改革與創(chuàng)新,開啟學科教學的新思路,促進教育的發(fā)展。小組合作學習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學習新知識,且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以及交流能力,可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以加強。因此,教師應該注重小組合作學習內容的選定,有效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質量。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學習內容;選定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4-014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4.092
目前,社會的發(fā)展越來越快,教育事業(yè)也備受人們的關注。在初中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對學生成績的提高以及教學質量的提高是至關重要的。這就需要每一位教師具備專業(yè)的理論知識以及豐富的教學經驗,從而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增加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在教學方法上應該摒棄以往的傳統(tǒng)教學思想,采用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并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重視小組合作學習內容的選定,同時也要注重處在思想未成熟時期的學生存在著個性的差異,從而小組合作學習內容的選定必須具有針對性、開放性以及主體性,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團隊協(xié)作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能夠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去,避免在活動中出現(xiàn)組員旁聽或者旁觀的現(xiàn)象,讓學生擁有了更多的學習機會和平臺。這樣不僅能體現(xiàn)活動的意義,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能讓教師更加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小組合作學習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既增加了學生的自信心,也讓他們更積極主動地學習,從而使他們的學習成績不斷進步。
一、小組合作學習內容選定的原則
以語文為例,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根據(jù)課程標準而選定,同時圍繞學生而進行的。因此,選定的內容要新穎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加學生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教師之間在活動中的交流。與此同時,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不能采用教材中的所有內容,而是要以學生的興趣為主,讓內容的選定變得更加有針對性、開放性和主體性。
(一)針對性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所承受的壓力較大,任務量較為繁重,不能將時間無限延伸到課堂教學之外。因此,在小組合作學習內容的選定上,要具有針對性,不能漫天撒網,要分清主次,才能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集中精力解決主要問題,并圍繞學生以及重點內容開展學習活動以及交流。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應該時時關注學生在活動中的動態(tài),這樣不僅能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還能適當引導學生,讓學生在合作中尋求快樂與知識。
(二)開放性
在組織小組合作時,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其得以提高。在活動中,教師應該設置一些開放性語文問題。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并積極回答問題,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在考慮問題時能夠全方位地思考問題,更好地解決問題。教師讓學生思考開放性問題,并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就能夠增強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以及感悟能力,從而能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在合作中互幫互助、共同進步。
(三)主體性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限制,思維能力較弱,總是跟著教師的步伐走,而缺乏自己的主張,從而學習成績進步較為緩慢。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中心,采用新穎的教學方法組織活動,選定小學合作學習的內容。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了解每個小組的組員的興趣而選定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
二、小組合作學習內容選定的必要性
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不僅要考慮小組合作學習內容的有效性,還要考慮學生的時間問題,要確?;顒幽軌蝽樌瓿?。因此,在小組合作學習內容的選定時,可以選擇課程的一個重難點或者一個片段,不宜范圍太大。
(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能夠完全理解課文的內容以及寓意,教師絞盡腦汁地給學生傳輸課文的內容。例如教學文言文時,教師把文言文中的每一句都細細詳解,但是學生所得到的學習效果卻不高。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是因為學生缺乏對課文的整體印象的把握,其思維通道沒能順暢地接通,不能把所學的內容融會貫通,導致知識點零散。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該讓學生整體感知所學的學科內容,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并在講解知識點的時候,對一些問題進行分組討論。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讓學生更快速地了解重難點知識。這樣一來也打破了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增加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
(二)分析研究聚焦問題
對于中小學生而言,學習中的思維方式比較狹窄,遇到問題時缺乏靈活性和變通性,以至于遇到較難的問題時找不到應對的措施。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在學生遇到重難點等問題時采取相應的方法進行解決,比如組織學生進行話題討論等小組合作學習,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的合作能力與探究能力得以提高。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可以在文章中找到一些關于哲理的句子進行講解,并讓學生討論,從而參透其中的寓意以及人生感悟。這樣,學生不僅能理解課文知識,還能學會做人的道理,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
(三)采用分層教學
在小組合作教學中,由于每個學生的性格、愛好各不相同,并且學科成績也存在著差異。因此,教師要根據(jù)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把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和成績相對較低的學生進行合理交叉分配,形成組員之間的優(yōu)勢互補,從而提高班級的整體成績和教學質量。初中教師也可以擬定一個知識范圍并且劃分到具體的內容,再把不同的內容分配給不同的小組,讓他們合作交流并完成教師分配的任務。這樣不僅能激發(fā)每一個組員的積極能動性,讓他們進行相互合作與交流,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以及學習自主性。
三、結語
在初中語文小組合作學習內容的選定時,既不能脫離課程的內容,也不能分不清內容選定的主次,才能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學習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教師應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并要圍繞學生,適時引導、幫助合作小組,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提高學生的合作與交流能力,從而讓學生走出教科書,走出課堂,拓寬學生的視野,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王坦主編.合作學習——原理與策略[M].北京:學苑出版社,2010.
[2] 湯麗.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D].東北師范大學,2010.
[ 責任編輯 張翼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