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捷
(安徽大學(xué) 哲學(xué)系,安徽 合肥 230039)
老子思想中的女性色彩與女性自我價值的確立
劉 捷
(安徽大學(xué) 哲學(xué)系,安徽 合肥 230039)
老子思想中的“陰陽沖和”、“道”等概念對女性的自我價值進行了肯定,并對女性同男性、社會的相處關(guān)系作出了根源性的指導(dǎo)。同時,老子“德”的概念中,“居下”、“不爭”等思想也為女性爭取自身地位、尋求自身價值給予了有效的理論指導(dǎo)和路徑支持。
道家;老子;女性主義
老子思想主張以自然為中心,對宇宙的本原作出了描述和論證。老子所描述和討論的對象是世界生發(fā)和運作的本原,因而其思想具有強大的包容性??v觀女性對自我價值認識的嬗變歷程可以看出,女性始終受制于強大的男性社會主流價值觀。這種蝸居在男性視角下的價值觀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女性與男性在社會上不平等的狀況。從老子思想中,我們或許可以找尋到女性平等發(fā)展的真正路徑。
男性和女性是兩種不同的力量,看似相對相異,實則相生相依。盡管這兩種力量時有沖突,但最終的走向仍是統(tǒng)一和諧,這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基本要求。老子對這種看似對立實則統(tǒng)一的關(guān)系有著明確的論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盵1]225萬物有陰有陽,陰陽相沖而又互為依存,陰陽二氣相互交沖才會產(chǎn)生“和”氣,世間萬物便是由這種方式陸續(xù)產(chǎn)生的。這是老子對世間對立之物的理解,他認為萬物都是經(jīng)由兩種相反的力量相互對立、和諧統(tǒng)一而產(chǎn)生,這種過程是宇宙發(fā)生乃至世界發(fā)展的最終動力。
老子思想的中心是“道”。老子將其作為宇宙終極法則以及宇宙根本的代名詞,而“有”和“無”便是“道”的體現(xiàn),并且以“道”的規(guī)則相互作用。世間所有對立的事物如善惡、正邪、對錯、天地,都像這有無一樣,本為一體,也終為一體。
老子認為世界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有”是有象之象,“無”是無象之象,從字面意義上可以理解為存在與不存在。這兩個相悖的概念在老子看來并不是無法統(tǒng)一的,他認為天下對立的事物實際上都是相互依存的關(guān)系:“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盵1]60但他也認為“有”和“無”本是一體:“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盵1]53對于“有”與“無”的關(guān)系,老子說:“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盵1]217萬物從存在的有象之象而來,而有象之象又從無象之象中來。無論是有象還是無象,缺少了一方,另一方便不能成立。三十輻的車輪,因為中間有了一個孔才能作為車的輪子,器皿因為中心是空無的才能作為器皿,有了中空門窗的房子才能作為人生活的房子?!坝小迸c“無”缺少了哪一個,都不能作為能夠利用的事物而存在。
《系詞》:“一陰一陽之謂道”[2]337。男性與女性,意味著陰與陽,是世界眾多對立關(guān)系中的一組。從概念上分析,男性和女性同老子所例舉的所有對立關(guān)系的概念一樣,都來源于“道”,并遵循著“道”的規(guī)則在世間運轉(zhuǎn)。其運轉(zhuǎn)的結(jié)果便是通過對立的關(guān)系最終得到統(tǒng)一,生成新的事物。這就意味著,無論男性還是女性,都可以從對方身上找到自身缺乏的優(yōu)點,雙方發(fā)展的最優(yōu)狀態(tài)就是男性和女性的和諧共榮。所以男性與女性應(yīng)該共同認識到,兩性之間的真正關(guān)系和最終目的,如同其他對立概念一樣,相互依存、互相平等,最終是為了完成這個世界乃至宇宙的正常運轉(zhuǎn)。
老子認為“道”不可言說,所以他總是用打比方的方式對“道”進行描述,而且他只是“強字”曰“道”這個稱謂:“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1]159。在老子的思想中,“道”是宇宙生成的動力,也是宇宙生成的本原,是宇宙本體論和宇宙發(fā)生論的結(jié)合?!暗馈辈粌H僅是規(guī)律性質(zhì)的概念,也是具有女性特征的概念。
(一)生養(yǎng)萬物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盵1]159“道”比天地還要早,它是天地之“母”。老子認為“道”既先于天地而生,又是萬物的母體,它生養(yǎng)并保護了萬物:“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L之育之;亭之毒之;養(yǎng)之覆之。”[1]254萬物依仗“道”而生:“大道氾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1]194,老子認為道無處不在、用之不“盈”且能力無窮?!暗馈鄙B(yǎng)萬物,像一個母親對待自己的子女一樣,關(guān)懷從未停歇?!肮壬癫凰溃侵^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盵1]80“牝”所代表的就是陰戶和雌性,老子由此來表達“道”是“玄牝”,是至高無上的母性,天地都是從具有母性意義的“玄牝之門”中生出??梢钥闯?,在老子眼中,“道”與萬物之間的關(guān)系就是母親與子女的關(guān)系。
(二)柔弱
老子對“道”的描述,用了很多具有女性特點的詞語,如“弱”、“柔”。女性是以柔弱形象示人的,這取決于女性的生理特征,而這種生理特征在長期自然選擇下形成的社會分工深化了女性性格上的柔韌??梢哉f,“柔弱”既是女性生理性別的特質(zhì),也是人們長期以來對女性性別期望形成的社會性別的鮮明特質(zhì)。老子“貴柔”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女性的肯定和推崇。
基于對生活的觀察,老子在面對“柔”與“強”時更愿意居于“柔”的一方。他認為,一些看起來柔弱的東西往往因具有內(nèi)斂特性而較有韌性,不容易受到傷害;而看起來“強”的東西,反倒容易受傷?!叭帷迸c“強”相比,前者更加容易得到長久,后者因為更加暴露而易受到傷害。老子常用“水”來比作“道”,如“上善若水”[1]86。水是世間至柔之物,但是水的柔能穿過巖石山川,因而老子認為天下沒有什么比水更“柔”,但也沒有什么強大的東西能夠擊敗水。老子觀察人類和植物,發(fā)現(xiàn)人類和草木在生存著的時候身體都是柔軟的,而死亡之后都變成僵硬狀態(tài),所以他認為“柔弱”是生命成長的方式,而“堅強”是死亡的開始,就像成材的樹木易被人砍伐、被大風吹斷;而不起眼的小草,就連大火都無法將其毀滅。
“柔”是“道”的一種特征,也是“道”的精神,其中包含著大智慧。女性應(yīng)該學(xué)習“道”的“柔”,將其作為女性特有的精神和優(yōu)勢,幫助自身實現(xiàn)價值確立。
(一)老子思想中的“德”
“德”是老子思想中除“道”之外的核心思想?!暗隆庇袃煞N主體,一是“道”,二是“人”。以“道”為主體的“德”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道”,指的是“道”作為形而上的概念在物質(zhì)層面的體現(xiàn),表現(xiàn)在對待萬事萬物的態(tài)度和行為上,具有“柔弱”、“不爭”、“靜”等特性;而以“人”為主體的“德”,是老子對人的一種勸告。老子認為人應(yīng)該以“道”為師,觀察并學(xué)習“道”的行為方式和德性,將“道”所表現(xiàn)出的形而上的精神轉(zhuǎn)化成能夠?qū)嶋H應(yīng)用的方法論,從而指導(dǎo)自己生活。
老子言:“孔德之容,惟道是從?!盵1]145可以看出,老子認為“德”來源于“道”,因為“人”與“道”是一種遞進關(guān)系?!叭朔ǖ?,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盵1]159老子認為“德”實際上是來源于“道”的,以“人”為主體的“德”更是依照“道”的模式復(fù)制而來,只是以“道”為主體的“德”所作用的層面是形而上的一種規(guī)律和世界生成的原因,而以“人”為主體的“德”作用的層面是形而下的人生層面。女性作為“人”,自然需要學(xué)習“道”的“德”,將其作用到更具有指向性的、女性特有的生活體驗經(jīng)歷中去,從而解決女性的社會、家庭問題。只有這樣,女性的價值才能最終確立。
(二)女性與“德”
1.居下
“水”的德性最接近“道”的德性,人們可以通過觀察“水”來發(fā)現(xiàn)并學(xué)習“道”的精神?!八笨偸翘幵凇氨娙酥鶒骸钡牡胤?,卻能使百谷“王”,原因就是水處在低下的地方,并且有非常高的包容性。人與人之間相處,如果希望能夠“用人”,得到別人的幫助,也要“為之下”。老子認為人類社會若想得到穩(wěn)定與和平,“為上者”的態(tài)度很重要。能夠像水一樣居下流,包容寬和,才能使自身永遠處于一個發(fā)展的狀態(tài)。
由于種種社會因素影響,女性在社會中的地位并不如男性,甚至從屬于男性。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女性是被強迫“居下”的,歷史上的不少女性也因為這種境地同社會進行過對抗。如果女性以懷柔的方式影響社會,用像“水”和“道”一樣無形的力量慢慢滲透這個由男性主導(dǎo)的社會,最終影響它的意識形態(tài),或許要比同男性剛猛對抗要來得更加和平自然。當然,這是一種女性的“居下”。從被動接受的“居下”到主動“居下”是一個過程,雖然結(jié)果相同,但本質(zhì)完全不同。如果僅僅是社會因素強迫女性“居下”,那么女性并不會關(guān)注“居下”的優(yōu)勢,反而會激化女性與社會之間的矛盾;但如果女性在社會發(fā)展過程中實現(xiàn)了對自身思想意識的真正解放,并學(xué)習“道”的“居下”姿態(tài),此時“居下”則變成了女性的優(yōu)勢,有助于女性確立自我價值,實現(xiàn)人生的終極關(guān)懷,社會也會因此更加和諧。
2.為而不爭
“道”面對萬物是“不爭”的,萬物依仗“道”而產(chǎn)生?!暗馈鄙扇f物后,又變成了萬物的一種屬性。“道”并沒有對萬物進行刻意干涉,而是任其自然發(fā)展。老子言:“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1]254?!暗馈彼哂械膭?chuàng)造能力是并不帶有目的和意識的,它只是“生”和“長”而沒有占有的欲望,所以并不自“恃”,更不會“宰”萬物?!暗馈敝鹳F所在便是它的“不自矜”、“不自是”和“不自伐”,成就萬物后功成身退,這是“道”的“不爭”之德。人類因為被獸性影響,具有很強的占有欲,意圖控制和擁有所有對自己有利的資源,社會也因人類的好爭之心而紛爭不斷。
女性在社會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所受到的種種不公正待遇,也是因為人類的好爭之心。男權(quán)社會中,男性企圖擴大自己的利益范圍,妄加干涉本該享有自由和平等權(quán)利的女性,使其變成從屬性資源。老子認為人應(yīng)該將“抱一”作為對待世界的方式,“抱一”即學(xué)習“道”的方式。雖然人類社會充滿了“爭”,但老子提出了如何應(yīng)對這種“爭”:“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盵1]150常人只看到了事物的表象,而看不到其內(nèi)在的真實。人類面對“爭”的時候,以為只有“爭”才能與之抗衡,卻不知越“爭”失去的也就越多。老子的“道”向人們展示了另一種方式,一種最為接近宇宙本原的方式。人若“不爭”,便與“爭”者完全隔離開來。不爭者,爭者無從與之爭。男性和女性不應(yīng)當作為對立面而存在,而應(yīng)以和諧共榮為最終目的,相互尊重,并且像“道”那樣默默而“為”,平等地對待兩性的自身價值。
從社會角度來講,中國女性對自身價值的認識一直由男性牽引和導(dǎo)向,而當今社會的倫理秩序和社會輿論土壤無法及時給予女性自我審視和獨立認知的機會。如果社會不能認同女性真正的價值,那么女性就只有兩條路可以走:要么繼續(xù)壓抑和弱化自身的需求,服從于男性;要么將男性價值觀奉為至上,無限趨同于男性。若要改變女性這種被動的局面,社會必須確立新的倫理秩序,從根源上促進男女平等。當然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更需要社會整體觀念的變革。老子思想中對“母性”、“柔弱”等女性特色的頌揚,無疑是對女性自有價值的明確肯定。人們依從“道”尊重女性,進行關(guān)懷活動,對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和女性地位的真正提高能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從自身角度來講,女性希望改善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以獲取更加公正的對待。但是面對整個人類社會,女性的力量十分渺小,因此其應(yīng)該學(xué)習老子“道”之“德”的懷柔精神,去“居下”、“不爭”和“關(guān)懷”,以一種不言說的方式教化社會。這樣,女性便會以一種無形的方式影響這個社會,這個過程雖然會非常漫長,但女性會因此而受益無窮。
[1]陳鼓應(yīng).老子注譯及評介[M].2版.北京:中華書局,2009.
[2]王弼、韓康伯注,孔穎達疏,陸德明音義.周易注疏[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3:337.
2016-07-25
劉捷(1989- ),女,碩士研究生,從事倫理學(xué)研究。
B223.1
A
2095-7602(2017)01-0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