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云治
摘 要:立足多年山區(qū)學校語文教學實踐,試著就教學實踐中信息技術與課堂融合方面多年的實踐進行思索與回顧,以期更好地探索信息技術與課堂深度融合的未來。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融合;實踐探索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教育投入在不斷增加,更得益于科學技術的進步,信息技術手段在不斷向縱深發(fā)展,表現在教育教學中,即學校在信息技術方面從最初的多媒體教室、錄播室向班班通的不斷發(fā)展。就我所在的山區(qū)學校而言,班班通都開通好幾年了,但通過我統(tǒng)計,班班通的使用頻率卻不高,大多數教師的信息技術使用技能還停留在五年、十年前,止步不前。立足多年教學實踐,本人試著就信息技術與課堂融合方面作的實踐進行回顧,以更好地探索信息技術與課堂深度融合的未來。
一、利用信息技術,拓展教材內容,開闊學生視野
教材一旦出版發(fā)行,面向廣大師生,它就是一個被動的、靜態(tài)的信息符號提供者,不可能具有能動的、普遍的適切性。教材內容主要闡述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難免遠離生動的社會情景,因而疏離學生的真切感受和經驗,不能反映現實生活世界本身的豐富性、復雜性和模糊性等真實特點。面對教材內容的這些局限,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在課堂中加入適合地區(qū)所在學生的內容,以此拓展教材內容,開闊學生視野。例如,在教學《李商隱詩兩首》時,教材選擇的是《錦瑟》和《馬嵬(其二)》兩首,但縱觀本單元的編排內容,盛唐時選了李白的《蜀道難》,杜甫的三首《秋興八首(其一)》《詠懷古跡(其三)》《登高》,中唐選擇了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晚唐就是李商隱。高中必修課本中,就編排了這七篇,所以,我認為應該拓展一下。于是在教學時,我把介紹李商隱的名句確定為第一重點,其次才是進行《錦瑟》和《馬嵬(其二)》的講解,于是利用班班通展示李商隱的如下名句“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學生看著名句,似曾相識,但又說不出所以然來。講解后,有的學生感嘆“他(李商隱)怎么那么多名句,比李白杜甫還多”。利用了信息技術,這樣的拓展就簡單了,通過拓展教材內容,學生的視野更開闊了。
二、信息技術讓教學內容變得更生動形象
教材局限于文字和少有的圖片,在這個多彩的世界和信息量龐雜的時代就顯得單一枯燥。利用信息技術對文本、聲音、圖像、動畫等的綜合處理及其強大交互式特點,能充分創(chuàng)造出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huán)境,為教師教學的順利實施提供形象的表達工具,能有效地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激發(fā)學習興趣,真正地改變傳統(tǒng)教育單調模式,使教學內容變得更生動形象。例如,《林黛玉進賈府》的教學中,了解到學生看完《紅樓夢》小說和電視劇的人都較少的情況下,教師不可能把整部的《紅樓夢》或者電視劇全集搬到課堂上來,因此就利用信息技術,剪切一些電視劇鏡頭或者宣傳畫報來制作成微電影或者PPT課件以豐富和充實課堂,讓學生在文字之外,對小說的人物有直觀的認識。當然,這樣的教學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三、聯(lián)系實際,信息技術縮短了教材和生活的距離
教學中,某些教學內容離我們生活的時代久遠,學生難以理解,尤其語文學科,教學的內容和我們現實的現代生活已經相隔了幾千年,受語言的時代、地域差異的影響,文字符號特性的局限,學生接受起來就特別困難。在《詩經》《離騷》《蘭亭集序》等古詩文教學中,都遇到了相似的問題。以《蘭亭集序》為例,本文雖短,但有幾個詞語離現在很遠,如“修禊事也”“流觴曲水”“一觴一詠”這些古人的生活,現在的學生在看了教材的注解后還是一頭霧水,這個時候借助信息技術,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可以制作電腦動畫對“流觴曲水”的情形進行展示,簡單一點,也可以用幻燈片展示一下圖片??戳藙赢?,學生才理解了“流觴”,才明白古人的酒杯確實是可以在水上自由流動的。信息技術以其特有的感染力,通過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形式,很容易實現情境教學,一下子就縮短了教材和現實生活的距離。
作為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角度來看,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融合對發(fā)展學生主體性、創(chuàng)造性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意義深遠。在實踐探索中,我們要在借鑒外來精華的同時努力探索適合本國、本地區(qū)、本學科的融合方法,真正實現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層次融合!但在實施過程中,必將帶來課程內容、教學資源以及學習方式的變革。我們相信,信息技術與課堂的融合,必將提高教師使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意識和現代教育觀念,必將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必將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而大大推動中學教育改革的進程,為教學改革開辟一條新道路,為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開辟一片新天地。從這個意義上說,現代教育技術與課堂的融合將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我們應該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努力探索。
參考文獻:
[1]劉茜.淺談信息技術和語文教學的有效整合[J].中小學電教(下),2013.
[2]王華.信息技術在初中英語中的作用[J].中學英語之友(下旬),2011.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