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勤
【摘 要】班級“小團體”現(xiàn)在是普遍現(xiàn)象,只有正視“小團體”的成因及產(chǎn)生的消極影響,從增強班級“大集體”的凝聚力、通過綜合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等諸方面,接受和引導這些“小團體”樹立正確的觀念,促進他們朝向正確的方向發(fā)展。
【關(guān)鍵詞】班級“小團體”;消極影響;引導;發(fā)展
所謂班級“小團體”,即除團組織、學生會等正式學生組織外,學生基于相同特長、愛好、價值觀等私下結(jié)合的自發(fā)的一種組織。
一、班級“小團體”的消極影響
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小團體”成員有一個普遍的特點,即成員往往重感情,輕理智。假如有其他同學或老師損害他們自己或小團體子的利益,他們甚至會統(tǒng)一行動,群起而攻之。有時,一些小團體成員追求奢華的生活方式,成員相互攀比,講究吃喝玩樂,毫無無節(jié)制。有些班級“小團體”還表現(xiàn)出較強的江湖義氣和幫派意識,具有演變成小幫派的危險。班級“小團體”雖然具有某些積極因素,但遠遠沒有其消極作用的影響大。
“小團體”的消極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1)具有較強的自衛(wèi)性。(2)具有群體效應,互相影響。(3)“小團體”具有較強的排外性。諸多“小團體”之間,彼此界限分明,與其它“小團體”合作意識缺乏。在有些情況下,“小團體”可能會嚴重地挫傷集體的凝聚力,對其他同學安全構(gòu)成威脅,對“小團體”必須進行嚴肅而認真地教育,不能不負責任地把他們推向社會。
二、正確引導班級“小團體”的策略
學生“小團體”不是短時間內(nèi)形成的,而且他們形成的原因個不相同,多種多樣。因此,在工作中要因勢利導、趨利避害,這樣才能正確處理“小團體”的問題。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增強班級“大集體”的凝聚力,強化班級團隊意識
首先是加強班級文化建設,提升班級凝聚力。一般來說,班級文化建設包括布置教室環(huán)境、設計班級標志、制定班級制度、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這些都是班級凝聚力建設以及團隊精神的培養(yǎng)也必不可少的。
例如:發(fā)動集體智慧,制定出有特色的班級口號、班訓等,積極營造健康向上、富有成長氣息的班級文化氛圍。落實到具體行動中,使大家感受到班級的凝聚力和集體榮譽感;發(fā)揮每一位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積極參與班級布置并定期更換,讓每一堵墻都“說話”,形成班級良好的物質(zhì)文化環(huán)境;建立健全的班級制度,包括班級公約、獎懲制度、值日生制度等等,以此約束學生的言行;建立班級崗位責任制,實行崗位輪換制度,讓每一位學生參與到班級的管理中來,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鼓勵學生發(fā)揮主人翁精神;安排具體負責人,定期組織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通過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逐步加強班級凝聚力;抓好班級圖書角建設,不斷擴大班級藏書量,培養(yǎng)學生的讀書興趣,調(diào)動大家的讀書積極性,鼓勵學生制作讀書卡片,認真寫出讀后感,讓每個學生都“感激書籍,享受閱讀”。
其次,精心組織集體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開展集體活動是學生非常歡迎的。但是,在組織開展活動之前,首先要想清楚所組織活動的意義和目的。要多多開展積極向上的活動,避免開展僅僅為快樂而快樂的活動。在設計活動時,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熱情,讓他們參加具體的活動設計,發(fā)揮學生的聰明才智,不能完全由老師一個人說了算。
例如,根椐“文化月”特點,結(jié)合“三八節(jié)、愚人節(jié)、五一節(jié)、七一黨的生日、八一建軍節(jié)、十一國慶節(jié)”等重要節(jié)日,可以開展一些簡而易行的主題活動。再如,春天可以組織春游活動,觀察大自然的變化,歌頌神奇的自然變化;秋天組織秋游活動,接觸農(nóng)民的秋收,了解秋天的豐厚,以及農(nóng)民的辛苦等。在所有活動過程中,要組成一個個不同的“小團隊”,讓學生在“小團隊”中理解“團隊”精神,消弱“小團體”的消極影響。
2.通過綜合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團隊”精神
在班級里,團隊精神的核心是學生的合作能力和群體意識。開展學生綜合實踐活動對于強化群體意識培養(yǎng)是十分有效的。綜合實踐活動組織形式是興趣活動實踐小組。這些興趣小組大多數(shù)是基于學生們所具有的共同興趣愛好而組建的,這樣其成員對于群體就有較高的的情感傾向性,這是一個抵御學生“小團體”負面影響的重要途徑之一。
例如,“我是演說家”綜合興趣小組,效果就非常好。首先,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愛好,成立“我是演說家”興趣小組。各小組競選本小組組長,共同制定活動目標和計劃。……在經(jīng)歷了開始一段時間的手忙腳亂、吵吵鬧閹、互相埋怨之后,在老師的指導下,許多小組不趕落后,漸漸地找到了感覺,上網(wǎng)查資料、準備展板、排練表演項目等工作,一項一項地有條不紊地開展。最后各興趣小組進行“PK”,進行決賽。精彩的演講博得了同學一陣陣熱烈的掌聲。在講臺上,昔日的“搗蛋鬼”競當著大家的面,一字一句地講述著自己的人生理解,這不僅是對于他們本人的教育,也是對班級全體學生的教育。
3.引導學生參與班級管理,樹立主人翁意識
在學校里,每個學生看待問題都有他們自己的獨特的角度,每個學生在班級里都有表現(xiàn)自身能力的愿望。教師必須給他們提供一個合適表現(xiàn)的舞臺,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班級工作管理,去表現(xiàn)自身的特長和能力,樹立主人翁意識,避免“小團體”成員產(chǎn)生“局外人”的感覺,并讓他們盡力幫助老師開展工作,使得小團體的“團隊精神”逐步轉(zhuǎn)化為班級的“團隊精神”,甚至一些小團體可以在一個班級集體里成為班級凝聚力的“中堅力量”。
例如,對于班級的各項工作進行具體的安排。包括誰負責黑板擦、誰負責掃地等等都有專人負責。每天學生都要完成各自的任務。此外,遇到學校較大的集體活動,引導全員參加,增強集體榮譽,逐漸培養(yǎng)學生“小團體”成員的責任感,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
【參考文獻】
[1]韋紅療.對班級小團體進行引導的技巧和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11.06:57
[2]徐映映.疏導,捋順班級小團體[J].成才之路,2011.24:16
[3]王靜.淺論班級“小團體”的現(xiàn)狀及解決策略[J].神州,2011.26: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