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安琪
天地沉默,卻有大美,一山一川,皆有靈性。正如《前赤壁賦》中所言:“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备裎镏轮?,自然給予我們無窮的精神饋贈。而我們每個人在觀看自然景物的同時,都會帶著個人的感情色彩。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草木有情,實則人有情。正是這情意悠悠,讓自然萬物從古時文人的筆下走到現(xiàn)在,綿延無絕。
言為心聲,然而當抽象的感情難以具體表達時,移之于物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郁達夫也曾說“一滴水珠見大海,半瓣花上說人情”。寫景文是通過寫景來抒情,達到情景交融、詠物抒懷、托物言志的目的。寓情于景,借物抒情,文章會格外雋永,借景抒情散文是中考考場作文中比較容易出彩的文章。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寫景敘事中結(jié)合議論和抒情,寫自己對生活的感悟。葉圣陶先生說過:“ 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巧?!背踔姓n文中許多借景抒情的名家散文值得借鑒。那么,如何利用好課文,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巧呢?本文從四個不同角度出發(fā),結(jié)合經(jīng)典文例《紫藤蘿瀑布》和《幽徑悲劇》談?wù)劷杈笆闱樯⑽牡膶懽鞣椒ā?/p>
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能寫得一手好作文的人,思想感情細膩而豐富的人,對于自然山川一草一木,能品出獨有的情感,能悟出獨有的理趣。而情感的豐富并非先天,更在于后天的培養(yǎng)和提升,多閱讀,是一條必經(jīng)之路。腹有詩書氣自華,美國著名詩人狄金森曾經(jīng)說過:“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也沒有一匹駿馬能像一頁跳躍的詩行那樣,把人帶往遠方。”“最是書香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睍锩嬗羞h方的人和事,有不曾看過的風景,有石破天驚的思想,也有潤物無聲的撫慰。因為名家名作的熏染浸潤,心靈也會變得格外溫潤?!蹲咸偬}瀑布》的作者宗璞說:“讀小說是件樂事,寫小說可是件苦事?!弊阼睖赝竦奈墓P下,那浸入骨髓的文化質(zhì)感不僅在于其經(jīng)歷的苦難,更在于她浸潤于詩書中的氣質(zhì)。宗璞還記得,在她很小的時候,父母親就讓她反復吟哦《古詩十九首》,背誦唐詩,每天早晨起來背白居易的《百煉鏡》??箲?zhàn)時,十一二歲的宗璞跟父母到了昆明,她每天到北大文科研究所里看書,哲學、自然科學無所不看,父親卻從不加限制。老先生認為:書讀千遍,其義自見。這無疑為宗璞日后的文學創(chuàng)作打下了扎實而深厚的文化底蘊。因此,當面對一樹絢爛繁盛的紫藤蘿瀑布的時候,宗璞才會心懷幽深,觸景生情,將眼中之景、心中之情,點染為美妙的文字流之于筆下。
閱讀的積淀提高了審美情趣,豐富了作家的情感。季羨林老先生在《幽徑悲劇》中寫道“我的感情太多,總是供過于求,經(jīng)常為一些小動物、小花草惹起萬斛閑愁”,盡管他一再聲稱自己是一個渺小的人,也甘于如此,但他對身邊一切事物充滿了人性關(guān)懷,這“萬斛閑愁”正是其悲憫情懷。而在《幽徑悲劇》中,有這樣一段悲傷的抒情:“古藤的哭泣聲恐怕只有我一個能聽到。在浩茫無際的大千世界上,在林林總總的植物中,燕園的這一棵古藤,實在渺小得不能再渺小了。你倘若問一個燕園中人,決不會有任何人注意到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決不會有任何人關(guān)心它的死亡的,決不會有任何人為之傷心的。偏偏出了我這樣一個人,偏偏讓我住到這個地方,偏偏讓我天天走這一條幽徑,偏偏又發(fā)生了這樣一個小小的悲劇,所有這一些偶然性都集中在一起,壓到了我的身上。我自己的性格制造成的這一個十字架,只有我自己來背了?!奔玖w林老先生的思考和無奈,彰顯的是一種人文關(guān)懷和生命關(guān)懷。如若沒有普世情懷,沒有一顆善感的心,就沒有對生命的呵護,對萬物的關(guān)愛,對美的毀滅的痛惜,對愚氓行為的憤慨和無奈。
所以,胸中多閱歷,景致懷心中。多閱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豐富情感,美文自然流之于筆下。彼時,方能達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
二、抓住景物特點,大膽聯(lián)想和想象
寫景狀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礎(chǔ),要抒發(fā)作者的思想感情,自然先要寫好景物。自然景物各有其獨特的特征,互不相同,要抓住景物的特征來描寫,才能真正地表現(xiàn)出景物的與眾不同。在我們的寫作中,像雨,有形,有色,在不同季節(jié)中呈現(xiàn)各有不同。春雨滋潤柔軟,夏雨急驟猛烈,秋雨冰冷肅殺,這是雨的特征。宗璞寫花瀑,突出其繁盛;寫花穗,表現(xiàn)其活潑熱鬧;寫花朵,描繪出它們的美麗嬌媚的特征。季羨林大師寫紫藤蘿枝干蒼黑古勁,盤曲而上,凸顯其生命的力量。
所謂“借景抒情”,就是由眼前之景觸發(fā)聯(lián)想過去之景,由這“虛實”二景觸發(fā)情感的抒發(fā)?!蹲咸偬}瀑布》中,當流光溢彩、鋪天蓋地、一片輝煌的淡紫色的紫藤蘿,像瀑布從空中垂下顯示出磅礴的氣勢的時候,帶給作者精神上的歡悅,讓宗璞聯(lián)想到了生命的活力,那紫色條幅上的點點銀光此刻在作者的筆下也顯露出生命的歡樂。而由眼前之景又聯(lián)想到了十多年前家門前的一株紫藤蘿,二者的對比更凸顯了眼前這株藤蘿重新煥發(fā)生命活力和風采。這就是豐富的想象力,作者將眼前的自然景與自己的內(nèi)心感情世界,非常自然地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最后通過紫藤的生命力,以及紫藤的勃勃生機上升到人的生命意義上來,就是作者最后所說的那句名言“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不要一直活在生活的痛苦中,要開始新的生活,要向著新的生活邁進,就像花兒,經(jīng)歷了十年前的摧殘,如今毅然盛放,人不也是如此嗎?
抓住景物特點,由所寫之物得到哪些啟示,聯(lián)想到生活中什么人和事。經(jīng)過這樣的思考,寫景就不再是單純的景物描寫,逐漸達到詠物抒懷、借景抒情的寫作效果。這是文章的核心部位,由眼前場景聯(lián)想到此處過去的生活場景,從而寄予“我”的濃郁感情。比如可以從“白馬千群浪涌,銀山萬疊天高”,“聲如千騎疾,氣卷萬山來”,“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聯(lián)想到海潮的大氣磅礴;可以從“早潮才落晚潮生,一月周流六十回”,“春去花無跡,潮歸岸有痕”,“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聯(lián)想到海潮的堅守信義;從海潮奔騰、波濤洶涌、吞吐日月、氣壯山河,聯(lián)想到宏偉抱負、博大胸懷。
三、手法多樣,對景物細致有重點地描繪
有特點的景物要借助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和多種多樣的手法將其呈現(xiàn)。在借景抒情散文中,對于景物的描摹和刻畫要格外精致動人。這就要求在遣詞造句中三思而后行,悉心選擇、打磨、錘煉。選詞精妙自然,動詞、形容詞用得精確傳神。句式長短錯落有致,整散巧妙結(jié)合,靈活變化中有著朗朗上口的音韻美。擬人、排比等豐富的修辭手法的使用會使文章抒情濃烈,文采斐然,多種感官的調(diào)動以及通感的使用會讓景物更立體,文章顯得格外生動。
《紫藤蘿瀑布》中用詞雋永、清新、靈動,賦予紫藤蘿以靈性,構(gòu)建出詩一樣的充滿生命與情感的意境。《幽徑悲劇》寫藤蘿之美用詞典雅、淳樸、恬淡而又唯美,寫藤蘿之悲含蓄、深沉、富有哲理。
比喻和擬人手法的使用:《紫藤蘿瀑布》大量運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準確傳達出花開的景色,賦予紫藤蘿以人的性靈:“花朵兒一串挨著一串,一朵接著一朵,彼此推著擠著,好不活潑熱鬧!”每一朵花在和陽光挑逗,它們在笑,它們?nèi)氯?;“每一朵盛開的花像是一個人張滿了的小小的帆”,那船艙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描寫賦予紫藤蘿以動態(tài)美、形象美、色彩美,讓人頓生可愛、生機勃勃之感。而在《幽徑悲劇》中“藤蘿初綻出來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還在綠葉叢中微笑。它們還沒有來得及知道,自己賴以生存的根干已經(jīng)被砍斷,脫離了地面,再沒有水分供它們生存了。它們仿佛成了失掉了母親的孤兒,不久就會微笑不下去,連痛哭也沒有地方了”。這一段擬人化的描寫又極具悲涼之感。
對比手法的使用:兩篇文章都將藤蘿十年前后的狀態(tài)進行了細致的對比?!队膹奖瘎 分?,十年前“紫色的花朵開得滿棚滿架,引得游人和蜜蜂猬集其間,成為春天一景”?!八葻o棚,也無架,而是讓自己的枝條攀附在鄰近的幾棵大樹的干和枝上,盤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因此,從下面看,除了一段蒼黑古勁像蒼龍般的粗干外,根本看不出是一株藤蘿”極寫藤蘿的生命力旺盛,這與十年后“古藤那一段原來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斷,只留上段懸在空中,在風中搖曳……連痛哭也沒有地方了”的滿目蕭然形成極其強烈的反差與對比。繁華之盛與被扼殺之悲形成強烈的對比,此處無聲勝有聲,我們能感受到季羨林大師那無法釋然的痛苦、悲傷?!蹲咸偬}瀑布》中也有紫藤蘿十年前后的對比,十多年前家門外的一株大紫藤蘿,后來被拆掉毀壞了,過了這么多年,紫藤蘿花又盛開了。作者通過紫藤蘿的變遷,聯(lián)想到家庭境狀和人生際遇,觸景生情,思想感情自然隨之起伏涌動。
通感手法的使用:《幽徑悲劇》中“一股幽香驀地闖入鼻官”寫出了藤蘿的香氣?!懊鄯渎曇惨u入耳內(nèi)”寫出蜂聲伴花,“萬綠叢中一點紅”寫出了藤蘿的色彩,通過形聲使藤蘿形象立體化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蹲咸偬}瀑布》中“香氣似乎也是淡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著我”,調(diào)動各種感覺器官,把作者的感受借文字更真切、更完整、更具體地傳達給了讀者。
四、景中含情,物我交融
借景抒情散文最大的特點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所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美學家說:“一片風景,就是一個心靈世界?!备惺艿骄拔镏溃紫纫袆幼约?。通過喚起讀者個人情感經(jīng)歷的方法,使讀者能夠身臨其境,呈現(xiàn)出文章的真實感。
《紫藤蘿瀑布》中,每一處景都彰顯作者的濃濃的主觀色彩,宗璞寫花瀑,突出其繁盛;寫花穗,表現(xiàn)其活潑熱鬧;寫花朵,描繪出它們的美麗嬌媚的特征。讓人感到這一樹紫藤蘿花是那么繁茂,那么熱烈,那么歡樂,那么活潑,那么嫵媚,充滿了無限生機,這是作者喜悅心情的表現(xiàn)。一切景語皆情語,當面對這一片繁盛的花的時候,宗璞是開懷的,是釋然的。所以,在文章的最后,作者沉浸在盛滿了生命的酒釀的小花苞中,那小花苞像帆船在紫藤蘿瀑布上流動,而宗璞將置身于這有聲有色有味的瀑布中,融入了自我,物我交融,進而明白了生命的意義: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不應(yīng)在當下的痛苦中徘徊,而應(yīng)當走向新生,就好像每一個張滿了帆的紫藤蘿花在瀑布上歡樂前行。此時此刻,是藤蘿花帶著宗璞走向新的生活。
而同樣也是一株紫藤蘿也在繁盛之時也讓季羨林“顧而樂之”,“每到春天,我在悲憤、惆悵之余,惟一的一點安慰就是幽徑中這一棵古藤。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聽到嗡嗡的蜂聲,頓覺這個世界還是值得留戀的,人生還不全是荊棘叢。其中情味,只有我一個人知道,不足為外人道也”。在景物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這株藤蘿是老先生孤獨生活中的安慰。在經(jīng)歷了十年浩劫之后,在季羨林老先生的筆下,只剩下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斷,只留上段懸在空中,在風中搖曳。再抬頭向上看,藤蘿初綻出來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還在綠葉叢中微笑。它們還沒有來得及知道,自己賴以生存的根干已經(jīng)被砍斷,脫離了地面,再沒有水分供它們生存了。它們仿佛成了失掉了母親的孤兒,不久就會微笑不下去,連痛哭也沒有地方了”。字字句句都顯露出季老先生悲憫的情懷、孤獨的痛苦、無奈的悲哀。此時此刻,花是美好的事物,花也是人,人也是花。
所以真正的美文往往是從那些看似平常的景物之中,于人人可見之處,寫出新意和獨特來。而這新意,一定是融入了作者的豐富的情感,進而達到物我交融的境界,才能寫出獨特的精彩的文章。
一樹藤蘿,滿紙情懷。盡管兩位作者心中的“紫藤蘿”不盡相同,但兩篇文章均是字字寫花,句句寫人。字里行間,我們都能強烈感受到兩位大家對生活的關(guān)注與思考,對生命的敬畏與禮贊,對人生的積極進取的健康情懷。而巧妙的寫景手法讓景物完美呈現(xiàn),情借景表達得含蓄雋永。因此,在寫作之余,我們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在寫作之時要抓住具體景物特點,大膽聯(lián)想和想象。行文之時,言辭精美,手法多樣,對景物細致有重點地描繪,最后達到景中含情、物我交融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