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蔚然
余生將成陌路/一去千里/在暮靄里/向你深深地俯首/請為我珍重/盡管他們說/世間種種/最后未必/未必成空
——題記
《貝殼》,讓我第一次接觸席慕蓉。無知的少時,言辭優(yōu)美短小而富有意蘊是我對《貝殼》的直觀印象,而此時再翻閱,就如同她的詩作帶給我的驚喜一般,深刻精致、而直擊靈魂。
“詩的秘密在于出走或者隱藏,集中所有的意念于筆尖,然后,背道而馳?!闭嬲龍?zhí)筆的人或許常有此感,當所有的心心念念匯聚于筆尖,或曼妙或娟秀的筆跡常天馬行空,也正因如此,詩的韻味才在字里行間顯露無疑,詩人獨特的個性和內(nèi)涵才能揮灑得淋漓盡致。區(qū)別是,有的人,用文字表達顯得干癟無味甚至為賦新詞強說愁,而有的人,一旦下筆,哪怕寥寥數(shù)筆,便能悄然撥動人的心弦。像是陷入感同身受卻無法付諸語言的溫柔怪圈。席慕容的炫目之處,在于用柔美的字眼、干凈透徹的抒寫,將人牽至一種似有若無忽遠忽近的朦朧境界之中,仿佛僅僅是一些簡單坦白的囈語,一語中的地勾勒出人內(nèi)心的故事。
如果說海子的詩是從寂寞中釀出的,那么席慕蓉的詩則是從時光里攫取最平淡最真摯的篇章,細細雕琢。沉重,而文字又如行云流水;平靜,卻思緒翻滾;哀婉,掩飾不住對生活無奈。恰恰是那些眾所周知的事物,從另一種角度,從另一種感傷,迸發(fā)出生命的色彩和詩意。
讀她的詩,是在讀一個平凡而多愁善感的靈魂,也是在讀一個從心靈深處發(fā)出某些共鳴的自己。就像坐在偌大空曠教堂里聽震撼沉重的鐘聲,就像站在秋葉凋零的菩提樹下伸手撫摸粗壯悠遠鐫刻時間的年輪,然后感嘆,然后久久無法忘懷。無論百花盛開的季節(jié)捧一盞茶,抑或陰雨連綿中打開隔絕喧囂的窗。品讀一首短詩,并非無需寧靜,而是這些美麗的文字啊,需要融入人世百態(tài)之中,融入落花蟬鳴。包含一望無際的蒙古草野,包含撫摸一本已有年代的歷史典籍,包括新綠窗前滿眼期待手捧玫瑰的少女。席慕蓉帶我們?nèi)ラ啽M千山萬水,所以九天的落霞孤鶩,所以碧空的云卷云舒,都于無言之中落下痕跡,不徐不疾地溢滿心靈的空缺與虛無。既是平凡,亦是超然。
詩人各有自己的哀傷寂寞,而讀者尋覓的,是那一瞬的感動,是那一刻的福至心靈。每一刻的震撼我依然記憶猶新——
“所有的結(jié)局都已寫好 所有的淚水也都已啟程
卻忽然忘了是怎么樣的一個開始
在那個古老的不再回來的夏日
無論我如何的去追索 年輕的你只如云影掠過
而你微笑的面容極淺極淡 逐漸隱沒在日落后的群嵐
遂翻開那發(fā)黃的扉頁
命運將它裝訂的極為拙劣
含著淚 我一讀再讀
卻不得不承認
青春 是一本太倉促的書”
從此只有寂寞來與我偕行/只是很想告訴你/所幸 你的青春你的跋涉你的夢/還居留在我的深心
所幸,你的青春你的跋涉你的詩,還居留在我的深心。
(導(dǎo)師:張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