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坤
吆喝聲也是可以入詩的?!百u花聲里夢江南”,這是清人舒瞻一首題畫詩中的句子。賣花聲像一個悠長的美夢,如此入心的吆喝現(xiàn)已難覓。陸游寫得更妙些:“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原來尚未到來的一聲飽含詩情的叫賣,也竟能讓人牽腸掛肚,一夜難眠。
賣花是高雅的商業(yè)行動,就當那賣的是清新的春色吧。但一般的人,更敏感于貼近生活的吆喝。
在我還很小的時候,鄉(xiāng)村里游走著擔挑的貨郎。先是撥浪鼓的聲音,接著是或短促或悠長的吆喝:“大針洋線桃木梳———”,這是針對村婦們的,“糖豆帽卡玻璃蛋———”,這才是吸引孩子們的。貨郎的挑子是一座移動的百貨商店,東西又多又有趣,裝在玻璃瓶里的糖球,五顏六色地誘人,仿佛聚集了整個世界的甜,而我卻難得有錢買上兩粒。因為不大能買得起吧,所以總覺得它甜得特別。
吆喝聲像細細的線,在記憶里悠蕩,勾掛的是一些人的音容,尋常而又難忘的舊事。我記得那個叫巴老三的補鍋匠———一個光頭的小伙子,記得那些帶著洞眼和裂紋的鍋和盆,鋼鉆發(fā)出的吱吱的叫聲和鉆眼里涌出的細細的粉末?!把a好了”,他敲一敲面盆說。面盆發(fā)出噼里啪啦的聲音,是一種由陶片、鉚釘、傷痕組成的不再渾圓的混響,一如生活本身的質(zhì)地。我還記得一個姓陳的屠狗人,面孔黑亮,十分壯實。他如只帶了一根棍子,就會吆喝“打狗———”,他如挎一個籃子來就會吆喝“狗肉———”。他是個粗心大意又不識字的人,有人賒狗肉時,只在他的本子上記下賒欠的斤兩,卻不寫姓名,使他收賬時難以查找。他便會跳腳大罵一通,“要再賒賬我是狗!”但他似乎老是記不住自己發(fā)的誓,狗一直打著,賬也一直照樣賒下去。
吆喝聲是讓人愉快的,在商業(yè)不甚發(fā)達的年代,它帶來淺淺的喧嘩,但不含瘋狂的成分,像很熨帖的平民化的樂聲。對于渴求的心靈,它還可以代表更多的東西。“蒲席———”,細嫩的童聲里有勞動的艱辛和生活淡淡的苦味;“包子———”,粗獷的高音仿佛是撲面而來的濃香;“冰糕,三分五分的”,甜甜的流著汗的涼;“戧刀磨剪子!”任怎樣遲鈍的心也會因之鋒利且輕快起來。
“青菜啦青菜,綠油油的青菜。”一部電影里的吆喝,黑白片,什么情節(jié)早已忘了,但這吆喝聲卻一直記著。讓記憶有所選擇的,也許就是那鮮明的綠和濕潤蓬勃的氣息吧,游離于影片之外,超出了黑與白的單調(diào)。
好的吆喝是一種藝術(shù),真正的民間創(chuàng)作,有質(zhì)樸的鄉(xiāng)土氣。記得一位賣蘋果婦人的吆喝:“甜蘋果———吃個肚子圓哪?!蹦锹曇衾锖鴥和南蛲秋枬M而多汁的。還有一位賣布的小販,“禁拉禁拽禁蹬禁踹冬暖夏涼不結(jié)實不要錢!”字字用力的句子確實契合了家織土布的特征與品格。
但這樣的吆喝越來越少,市聲喧囂的時代,真正的吆喝卻逐漸淡出,慢慢趨向寂靜。住在城市的樓房里,窗外帶著鄉(xiāng)土氣的聲音,已是極偶然的,而代之以“洗油煙機”、“煤球”之類,沾染了工業(yè)的惡濁氣。街上是林立的店鋪,生意人越來越多,無聲地站在柜臺后面。市場內(nèi)是商人麇集的地方,但沒有吆喝,只有討價還價的聲音,嗡嗡地響成一片。
商人們不出聲,是有人替他們吆喝。打開電視的任何一個頻道,都可以見到各路大大小小的星級人物———演員、歌星、模特、教授———自己不賣東西,只替出錢的人吆喝。這新的吆喝一族是電視時代的產(chǎn)物。本是離藝術(shù)最近的一群,一吆喝竟俗得無以復(fù)加。某待字閨中的小姐會作慈母柔情狀說:“我們家孩子……”某面對刺刀不曾皺眉的銀屏硬漢會為一盒補品淚眼蒙蒙。語言也日趨晦澀曖昧。當小孩子問:什么是“防側(cè)漏”?為什么“他好我也好”呢?人們才警醒到這些吆喝的負面……
吆喝聲被明星們壟斷,無怪乎小民百姓們漸漸啞口。而真正的吆喝藝術(shù)卻失傳了。
電視里吆喝一聲是價格不菲的。聽說一花卉基地想請某明星給吆喝一聲,該明星一開口就要價數(shù)十萬元?!百u花聲”也值這許多銀子,大概是當年的陸游、舒瞻諸人不曾料到的吧?
【訓(xùn)練題目】
1.請你說說本文以什么為線索組識全文的?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2.文中第一段中引用“賣花聲里夢江南”“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這樣的詩句的目的是什么?
3.“吆喝聲像細細的線,在記憶里悠蕩,勾掛的是一些人的音容,尋常而又難忘的舊事?!边@句話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在文章結(jié)構(gòu)上起什么作用?
4.那個姓陳的屠狗人為什么發(fā)誓要“要再賒賬我是狗!”?從“狗一直打著,賬也一直照樣賒下去”句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5.在作者眼里,認為什么才是真正的吆喝藝術(shù)?為什么?
【參考答案】
1.本文是以“吆喝”為線索組識全文的。表現(xiàn)了作者對過去質(zhì)樸吆喝的回顧和向往,對現(xiàn)代充滿商業(yè)氣息和負面影響吆喝的不滿和排斥。
2.既是為了證明吆喝聲也可以入詩的這個觀點,也是為了表現(xiàn)過去吆喝的美好和令人回味的特征。
3.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在文章結(jié)構(gòu)上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4.因為他在本子上只記下賒欠的斤兩,卻不寫姓名,使他收賬時難以查找。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他的豪爽、質(zhì)樸、不斤斤計較。
5.平民的、大眾的吆喝才是真正的吆喝藝術(shù)。因為它是真正的民間創(chuàng)作,有質(zhì)樸的鄉(xiāng)土氣。